logo
分类于: 其它 设计

简介

中国1913: 民初的政治纷争与政治转型

中国1913: 民初的政治纷争与政治转型 7.8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08-20 14:03:20

作者:张华腾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

ISBN:9787224112450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中国近代史 近代史 民国史 张华腾 历史 民國史 北洋 中国历史

简介· · · · · ·

解读民初社会政治纷争与秩序重建

分析民国政治如何由民主转向总统集权

本书看点:

辛亥革命开辟的政治民主化道路为什么会昙花一现般的收场?袁世凯及其北洋军阀势力是破坏中华民国政治民主发展的唯一力量吗?偏激的革命党人又负有怎样的责任呢?中国数千年发展的政治文化与西方民主政治迥然不同,民初移植西方民主又会出现怎样的水土不服?

《中国1913》在掌握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与史料的基础上,以1913年作为研究中华民国的切入点,抽丝剥茧,重新梳理当时中国社会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颠覆了以往对民国的很多认识:宋案元凶到底是谁?善后大借款究竟违不违法?二次革命到底该不该发动?总统与国会关于宪法的争斗谁对谁非?

本书不仅研究了因为辛亥革命而“速成”的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了民国建立时的先天不足,探讨了缺乏政治经验的时代精英们所面临的困惑和做出的不同选择及其后果,还分...

想要: 点击会收藏到你的 我的收藏,可以在这里查看

已收: 表示已经收藏

Tips: 注册一个用户 可以通过用户中心得到电子书更新的通知哦

目录

目 录
前奏:1912年中国社会状况扫描 7
一、国人瞩目的国会大选 11
(二)预备立宪中国会的雏形——资政院 12
(三)民初国会之前身——临时参议院 13
(四)《国会组织法》颁布与选举筹备工作 14
1、国会组织法、选举法的议定与颁布 14
2、国会议员选举的主要规定 15
3、选举筹备工作的开展 18
4、选举人资格调查和民众的参与态度 21
5、第一届国会选举的一般特点 22
(五)各政党对国会选举的竞争 24
1、各政党对国会选举的竞争 24
2、非正常的竞争手段 28
(六)国会选举揭晓与国会开幕 36
1、国会选举揭晓 36
2、首届国会开幕 41
二、迷雾重重的宋教仁案 44
(一)宋教仁的政治才能与政治抱负 44
1、出身与经历 44
2、求学日本,初显才华 45
3、适应革命发展,创立同盟会中部总会 47
4、为中华民国的创立竭尽全力 48
(二)宋教仁与国民党的成立 51
1、农林总长的任与辞
2、改组同盟会,创立国民党
(三)国民党选举的胜利与宋教仁遇害 56
1、国民党选举的胜利 56
2.宋教仁遇害 62
(四)迷雾重重的宋教仁案 62
1、宋案的第一嫌疑人——国务总理赵秉钧 63
2、宋案的最大嫌疑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 67
3、宋案最新的嫌疑人——宋教仁国民党的同志陈其美 74
4、宋案是一次偶发事件——主犯应桂馨决策杀人 83
5、宋案的重大影响 85
三、善后大借款的是是非非 89
(一)民初财政状况与借款 89
1、财政危机与清王朝的灭亡 89
2、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与借款 90
3、北京政府的财政状况 94
(二)善后大借款的艰难谈判 97
1、所谓的善后事宜 97
2、内阁总理的大计划 97
3、财长熊希龄的妥协与抗争 99
4、革命党人的财政计划 101
5、大借款的最终达成 102
(四)政府借款违法不违法 115
1、国民党的“法律倒袁” 115
2、进步党的方针与对策 120
3、大借款案不了了之 122
4、对善后大借款案的最新评判 124
四、二次革命该不该发动 128
(一)法律解决还是武力解决 128
1、宋案与大借款案的发酵 128
2、南北调和的失败 131
(二)二次革命的发动 140
1、赣皖粤三督被罢 140
2、江西首举义旗 144
(三)各地响应情况 146
1、上海还是南京 146
2、貌似风起云涌 149
(四)二次革命昙花一现 154
1、战火纷飞 154
2、战事余波 160
3、二次革命失败原因及其影响 164
五、天坛宪草与国会命运 168
(一)争夺宪法起草权的斗争 168
1、各派政治势力对宪法起草权的讨论 169
2、袁世凯组织“宪法起草委员会” 171
3、国民党与其它势力对袁世凯争夺制宪权的反抗 175
(二)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面面观 176
1、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的成立 176
2、宪法起草委员之分析 177
(三)总统、国会关于制宪的博弈 184
1、国会制宪初战告捷,总统干涉完全失败 184
2、总统非法手段,宪草胎死腹中 188
(四)天坛宪草的多维分析 191
1、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宪法史研究 192
2、上世纪90年代革命史观的解读
3、目前政治史现代化视角研究的新进展 194
后续:1914年的政治发展 197
历史的深思:民初政治转型的两种模式 200
参考文献 205
后 记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