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分类于: 计算机基础 互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 人工智能

简介

新一代移动融合网络理论与技术

新一代移动融合网络理论与技术 0.0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03-29 03:35:38

作者:童晓渝刘露李璐颖张云勇房秉毅陈清金

出版社: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

ISBN:9787115281265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互联网 技术 网络 计算机 移动 考试 大中专教材

简介· · · · · ·

《新一代移动融合网络理论与技术》从目前的移动通信产业融合现状和技术趋势入手,提出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架构和技术方法,形成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协调调用各类网络资源共同完成具有端到端质量保证的业务提供,构建移动融合网络综合体系。本书融通俗性、完整性、实用性、丰富性于一体,有助于广大读者理解移动融合网络的网络架构、各种网络协议和网络机制。《新一代移动融合网络理论与技术》既可作为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的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IT、电信运营管理人员参考。作者:童晓渝 等。
直接下载

想要: 点击会收藏到你的 我的收藏,可以在这里查看

已收: 表示已经收藏

Tips: 注册一个用户 可以通过用户中心得到电子书更新的通知哦

目录

  1. 新一代移动融合网络理论与技术
  2. 前言
  3. 第1章 移动网络融合的背景与环境
  4. 1.1 移动融合网络概念解析
  5. 1.1.1 移动融合网络的发展需求
  6. 1.1.2 移动融合网络的概念和内涵
  7. 1.1.3 移动融合网络的研究热点
  8. 1.2 移动融合网络的特点
  9. 1.2.1 业务模式的广泛性
  10. 1.2.2 统一的全IP的网络结构
  11. 1.2.3 网络的安全性及私密性
  12. 1.2.4 移动性及环境感知性
  13. 第2章 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关键技术
  14. 2.1 HSPA+技术
  15. 2.1.1 HSPA+概述
  16. 2.1.2 HSPA+业务需求
  17. 2.1.3 HSPA+标准化进展
  18. 2.2 LTE/LTE-Advanced技术
  19. 2.2.1 LTE/LTE-Advanced概述
  20. 2.2.2 LTE/LTE-Advanced技术需求
  21. 2.2.3 LTE/LTE-Advanced关键技术
  22. 2.3 Wi-Fi/WiMAX技术
  23. 2.3.1 Wi-Fi技术
  24. 2.3.2 WiMAX技术
  25. 2.3.3 Wi-Fi与WiMAX技术比较
  26. 2.4 IMS技术
  27. 2.4.1 IMS概述
  28. 2.4.2 IMS技术优势
  29. 2.4.3 IMS体系结构
  30. 2.5 SAE/EPC
  31. 2.5.1 SAE/EPC概述
  32. 2.5.2 SAE/EPC技术特点
  33. 2.5.3 SAE/EPC架构
  34. 2.5.4 EPC与2G/3G核心网比较
  35. 第3章 现有移动融合网络架构
  36. 3.1 WLAN与3G网络融合架构方案
  37. 3.1.1 基于3GPP EPC的融合网络目标架构
  38. 3.1.2 新一代移动融合网络体系架构
  39. 3.2 基于3GPP EPC网络融合方案协议转换与匹配
  40. 3.2.1 基于S2a的WLAN网络融合协议栈与匹配
  41. 3.2.2 基于S2b的WLAN网络融合协议栈与匹配
  42. 3.2.3 基于S2c的WLAN网络融合协议栈与匹配
  43. 第4章 新一代移动融合网络架构
  44. 4.1 新一代移动融合网络协议栈结构
  45. 4.1.1 无线多接入环境下协议栈架构分析
  46. 4.1.2 引入多接入协议适配层的协议栈结构
  47. 4.2 网络间切换机制及切换性能分析
  48. 4.2.1 网络间切换机制
  49. 4.2.2 网络间切换时延分析
  50. 4.2.3 网络间切换性能优化措施
  51. 4.3 多接口业务分流及业务连续性
  52. 4.3.1 多接口同时传输与策略路由
  53. 4.3.2 业务连续性
  54. 第5章 移动融合网络的协议转换与匹配
  55. 5.1 基于PDG的WLAN网络融合协议栈与匹配
  56. 5.1.1 网络与协议栈架构分析
  57. 5.1.2 网络间切换机制
  58. 5.2 基于S2a的WLAN网络融合协议栈与匹配
  59. 5.2.1 网络与协议栈架构分析
  60. 5.2.2 网络间切换机制
  61. 5.3 基于S2b的WLAN网络融合协议栈与匹配
  62. 5.3.1 网络与协议栈架构分析
  63. 5.3.2 网络间切换机制
  64. 5.4 基于S2c的WLAN网络融合协议栈与匹配
  65. 5.4.1 网络与协议栈架构分析
  66. 5.4.2 网络间切换机制
  67. 第6章 移动融合网络的回传机制与负荷分担
  68. 6.1 移动回传网络现状分析
  69. 6.2 基于分组的移动回传网络
  70. 6.2.1 高速以太网
  71. 6.2.2 分组传送网
  72. 6.3 IEEE 802.11&3G/LTE紧耦合架构下的回传网络
  73. 6.4 回传网络的关键技术
  74. 6.4.1 MPLS标签转发
  75. 6.4.2 QoS
  76. 6.4.3 保护
  77. 6.4.4 OAM
  78. 6.5 移动回传网络的负荷分担机制
  79. 6.5.1 负荷分担需求
  80. 6.5.2 回传路径相互独立情况下的负荷分担
  81. 6.5.3 回传路径一致情况下的负荷分担
  82. 6.5.4 紧耦合架构下的业务切换
  83. 第7章 移动融合网络的业务安全管理
  84. 7.1 紧耦合架构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85. 7.1.1 3G-WLAN互联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攻击
  86. 7.1.2 3G/LTE-WLAN互联的安全需求
  87. 7.2 融合网络安全架构研究
  88. 7.2.1 接入侧的安全
  89. 7.2.2 网络侧的安全
  90. 7.2.3 融合网络的安全
  91. 7.2.4 I-WLAN的安全
  92. 7.2.5 非漫游网络参考模型
  93. 7.2.6 漫游网络参考模型I
  94. 7.2.7 漫游网络参考模型II
  95. 7.3 统一认证技术协议和算法及应用方案
  96. 7.3.1 EAP_SIM/AKA认证协议概述
  97. 7.3.2 SIM(USIM)卡认证协议说明
  98. 7.3.3 SIM认证的应用方案
  99. 第8章 未来融合网络
  100. 8.1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未来融合网络
  101. 8.1.1 云计算发展概述
  102. 8.1.2 云计算定义及特征
  103. 8.1.3 云计算与相关技术的比较
  104. 8.1.4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未来融合网络架构
  105. 8.2 融合网络的信令数据分析
  106. 8.2.1 信令监测平台发展概述
  107. 8.2.2 信令监测平台功能特点
  108. 8.2.3 信令监测平台架构
  109. 8.2.4 海量信令数据挖掘
  110. 8.3 融合网络的智能控制
  111. 8.3.1 智能控制系统功能
  112. 8.3.2 融合网络的管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