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与质量的电子书资源下载网站
分类于: 设计 职场办公
简介
自我意识的艺术: 文化研究作为权力的批判 豆 7.8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08-23 16:22:39
作者:[奥] 赖纳·温特
译者:徐蕾
出版社:拜德雅 |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1
ISBN:9787568914871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文化研究 艺术 社会学 拜德雅 赖纳·温特 视觉文化丛书 艺术史书单 视觉
简介· · · · · ·
-编辑推荐-
★ 全面回顾并解析了英国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文化社会学的贡献,重点展现了伯明翰学派一众思想家对大众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卓越研究。
★ 理查德•霍加特、雷蒙德•威廉斯、斯图亚特•霍尔、约翰•费斯克、劳伦斯•格罗斯伯格……这些闪耀在文化研究历史中的人物,开掘出嵌入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的生产性和创造性的潜力。
★ 如何创造性地对待充满矛盾的日常生活?如何在文化这片充满斗争的土壤中坚守自己的位置?这涉及自我意识的艺术,这门“艺术”聆听“社会的喃喃低语”,重视普通人变成匿名主角的场景和实践,通过对权力关系的分析和批判,实现文化改造。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英国文化研究的发展和伯明翰学派的实践,围绕文化研究运动所关注的中心问题——意义的改变、态度和价值取向、生活世界潜在的创造性和生产性、对权力的批判、自我授权的时刻——展开。本书的关注焦点是在社会...
目录
总序
致谢
1 导言
1.1 自我意识的艺术作为权力的批判
1.2 文化社会学的任务
2 英国文化研究的诞生
2.1 前言
2.2 新左派的诞生
2.3 文化研究之文化地位的形成
2.3.1 导言
2.3.2 利维斯的文学批评
2.3.3 正统马克思主义
2.3.4 霍加特《识字的用途》(1957)
2.3.5 E.P.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1963)
2.3.6 威廉斯《文化与社会》(1958)和《漫长的革命》(1961)
3 伯明翰文化研究的形成
3.1 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目标和机构
3.2 文化主义与结构主义之间理论立场的形成
3.2.1 第一阶段:运用文学批判的方法分析通俗文化
3.2.2 第二阶段:对(文化)社会学进行深入研究
3.2.3 第三阶段: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吸收
3.2.4 总结
3.3 伯明翰的实证研究
3.3.1 概述
3.3.2 青年文化作为反抗——重建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亚文化理论
3.3.3 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传媒研究
4 文化研究的国际化
4.1 国际化进程中的视角和主题
4.2 约翰•费斯克的通俗文化分析
4.2.1 中心主题:从属者的自我意识和他们的底层文化
4.2.2 社会作为文化
4.2.3 多义性和通俗性
4.2.4 《电视文化》
4.2.5 通俗文化的制造
4.2.6 权力和对抗权力的游戏
4.2.7 《媒介事件》
4.2.8 总结
4.3 文化身份、全球媒体和地域接受
4.3.1 导言:微观背景和宏观背景的关系
4.3.2 保罗•威利斯《共同的文化》
4.3.3 电视消费和移民文化身份的形成
4.3.4 后殖民世界中嘻哈音乐的戏剧性
4.3.5 展望:未来研究的任务
4.4 劳伦斯•格罗斯伯格的通俗文化分析
4.4.1 导言
4.4.2 回归现实
4.4.3 发声
4.4.4 摇滚形态
4.4.5 权力和日常生活
4.4.6 民众的行动力
4.4.7 总结
5 文化研究的自我意识
5.1 关于“文化流行主义”的问题
5.2 文化反身性和(后)现代化
5.3 文化研究作为当代文化社会学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致谢
1 导言
1.1 自我意识的艺术作为权力的批判
1.2 文化社会学的任务
2 英国文化研究的诞生
2.1 前言
2.2 新左派的诞生
2.3 文化研究之文化地位的形成
2.3.1 导言
2.3.2 利维斯的文学批评
2.3.3 正统马克思主义
2.3.4 霍加特《识字的用途》(1957)
2.3.5 E.P.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1963)
2.3.6 威廉斯《文化与社会》(1958)和《漫长的革命》(1961)
3 伯明翰文化研究的形成
3.1 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目标和机构
3.2 文化主义与结构主义之间理论立场的形成
3.2.1 第一阶段:运用文学批判的方法分析通俗文化
3.2.2 第二阶段:对(文化)社会学进行深入研究
3.2.3 第三阶段: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吸收
3.2.4 总结
3.3 伯明翰的实证研究
3.3.1 概述
3.3.2 青年文化作为反抗——重建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亚文化理论
3.3.3 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传媒研究
4 文化研究的国际化
4.1 国际化进程中的视角和主题
4.2 约翰•费斯克的通俗文化分析
4.2.1 中心主题:从属者的自我意识和他们的底层文化
4.2.2 社会作为文化
4.2.3 多义性和通俗性
4.2.4 《电视文化》
4.2.5 通俗文化的制造
4.2.6 权力和对抗权力的游戏
4.2.7 《媒介事件》
4.2.8 总结
4.3 文化身份、全球媒体和地域接受
4.3.1 导言:微观背景和宏观背景的关系
4.3.2 保罗•威利斯《共同的文化》
4.3.3 电视消费和移民文化身份的形成
4.3.4 后殖民世界中嘻哈音乐的戏剧性
4.3.5 展望:未来研究的任务
4.4 劳伦斯•格罗斯伯格的通俗文化分析
4.4.1 导言
4.4.2 回归现实
4.4.3 发声
4.4.4 摇滚形态
4.4.5 权力和日常生活
4.4.6 民众的行动力
4.4.7 总结
5 文化研究的自我意识
5.1 关于“文化流行主义”的问题
5.2 文化反身性和(后)现代化
5.3 文化研究作为当代文化社会学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