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与质量的电子书资源下载网站
分类于: 人工智能 计算机基础
简介
大分野之后: 现代主义、大众文化、后现代主义 豆 7.5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08-26 07:06:04
作者:[美] 安德烈亚斯·胡伊森
译者:周韵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
ISBN:9787305071232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文化研究 安德烈亚斯·胡伊森 哲学 文化 现代性 后现代 艺术理论 艺术
简介· · · · · ·
《大分野之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后现代主义》内容简介:百多年来,现代性文化的特征表现为高雅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多变的、通常是敌对的关系。尤其是高雅现代主义话语,它总是强调艺术品的自主性,坚持艺术与日常生活文化完全分离,与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保持有计划的距离。当下对大众文化和现代主义这一大分野提出的挑战是以后现代的名义进行的。胡伊森认为,不能把后现代主义看作是与过去的完全断裂,因为它的艺术和政治策略都深深地扎根于现代性文化的另一潮流——早期先锋派。同时,也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是现代主义/先锋派不断自我反叛的继续。
安德烈亚斯·胡伊森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德文教授,在此之前则是密尔沃基的威斯康星大学的德文和比较文学教授。他是《新德意志批评》的编辑,也是数部关于浪漫诗学和狂飙戏剧的论著作者。他还与人合编过《技术想象》和《后现代:对文化蛮迁的描沭》。
目录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总序致谢前言第一部分 消失的他者:大众文化1.隐匿的辩证法:先锋派——技术——大众文化2.阿多诺的反面:从好莱坞到理查德·瓦格纳3.女性化的大众文化:现代主义的他者第二部分 文本与语境4.机器与妖妇:弗里茨·朗格的《大都市》5.生产革命:海纳尔·穆勒的教育剧《毛瑟枪》6.认同的政治:《大屠杀》和西德戏剧7.记忆、神话、理性之梦:彼得·韦斯的《对抗美学》第三部分 走向后现代8.波普艺术的文化政治9.寻求传统:20世纪70年代的先锋派与后现代主义10.绘制后现代地图注释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