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与质量的电子书资源下载网站
分类于: 互联网 人工智能
简介
战前中国经济的增长 豆 8.5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09-07 15:13:12
作者:托马斯•罗斯基
译者:唐巧天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
ISBN:9787308067379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经济史 海外中国研究 历史 经济 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 近代史 托马斯•罗斯基
简介· · · · · ·
本书研究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半个世纪内的经济增长,主要关注现代产业的发展,即基于国外引进的产品、原料、技术及制度管理的经济活动。棉纺织厂、铁路及轮船运输、西式的商业银行,将在作为研究现代行业运转的典型例子在本书中予以考察。战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在政治与经济极度不稳定的情况下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其规模与影响与同时期其他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如日本十分相近。
战前中国的经济增长从两个地区向外扩展:以充满经济活力的大都会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和以沈阳(奉天)、鞍山、本溪、营口(牛庄)及位于今辽宁省东南的大连为工业与交通中心的满洲地区。上海是19世纪40年代西方受商业利益驅使以武力胁迫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批条约口岸之一。它位于中国国内贸易交通要道——长江的入海口,并得益于这一有利位置;在19世纪条约体系使中国主权部分丧失后造成的贸易和生产扩大之前,上海便已成为世界上...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战前中国经济:概览
一、本国和外国经济力量
二、私有部门和公共部门
三、军阀主义和中国经济
四、中国的市场结构
五、战前中国经济的本质
第二章 制造业
一、工业企业家的来源
二、战前工业化的规模
三、空间分布、部门结构及企业所有权
四、棉纺织业
五、火柴工业
六、战前中国工业化进程
第三章 银行业与货币系统
一、货币、金融与经济
二、晚清中国货币系统
三、主要银行机构
四、金融变迁与经济
五、结论
第四章 交通与通讯
一、交通通讯条件改善的经济影响
二、水上运输
三、铁路
四、其他交通通讯方式
五、战前中国经济运输强度
六、交通、通讯与经济发展
七、新旧两类运输方式间的互补性
八、总结
第五章 投资
一、近代化的固定资本投瓷
二、非近代化固定投资:推断性估计
三、战前中国经济的投资与存款:总体效果
四、结论
第六章 战前中国经济的增长
一、1914/1918-1931/1936年非农部门产m增长
二、非农部门产m增长估计修正对总产m增长的影响
三、1914/1918-1931/1936年的农业产出增长趋势:对证据考察
四、现有主要农作物产出统计的不足
五、1914/1918-193l/1936年农业产出趋势:间接证据考察
六、1914/1918-193l/1936年间农业产出增长的新估计
七、总产出和人均产出的增长趋势:修正的观点
八、总消费与人均个人消费趋势
九、总结
第七章 结论
附录A 1912-1936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增长
附录B 1933年中国制造业产出部门构成
附录C 1910-1936年中国货币供应量估计
一、金属货币
二、纸币
三、银行存款
四、1910-1936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的估计
五、估计的局限性
附录D 战前中国货物运输量
一、轮船运输
二、帆船运输
三、非机械化陆路运输
参考文献
索引
第一章 战前中国经济:概览
一、本国和外国经济力量
二、私有部门和公共部门
三、军阀主义和中国经济
四、中国的市场结构
五、战前中国经济的本质
第二章 制造业
一、工业企业家的来源
二、战前工业化的规模
三、空间分布、部门结构及企业所有权
四、棉纺织业
五、火柴工业
六、战前中国工业化进程
第三章 银行业与货币系统
一、货币、金融与经济
二、晚清中国货币系统
三、主要银行机构
四、金融变迁与经济
五、结论
第四章 交通与通讯
一、交通通讯条件改善的经济影响
二、水上运输
三、铁路
四、其他交通通讯方式
五、战前中国经济运输强度
六、交通、通讯与经济发展
七、新旧两类运输方式间的互补性
八、总结
第五章 投资
一、近代化的固定资本投瓷
二、非近代化固定投资:推断性估计
三、战前中国经济的投资与存款:总体效果
四、结论
第六章 战前中国经济的增长
一、1914/1918-1931/1936年非农部门产m增长
二、非农部门产m增长估计修正对总产m增长的影响
三、1914/1918-1931/1936年的农业产出增长趋势:对证据考察
四、现有主要农作物产出统计的不足
五、1914/1918-193l/1936年农业产出趋势:间接证据考察
六、1914/1918-193l/1936年间农业产出增长的新估计
七、总产出和人均产出的增长趋势:修正的观点
八、总消费与人均个人消费趋势
九、总结
第七章 结论
附录A 1912-1936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增长
附录B 1933年中国制造业产出部门构成
附录C 1910-1936年中国货币供应量估计
一、金属货币
二、纸币
三、银行存款
四、1910-1936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的估计
五、估计的局限性
附录D 战前中国货物运输量
一、轮船运输
二、帆船运输
三、非机械化陆路运输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