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与质量的电子书资源下载网站
分类于: 互联网 其它
简介
中国经济专题 豆 8.9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09-08 05:38:09
作者:林毅夫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
ISBN:9787301136966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林毅夫 经济学 中国经济 经济 中国 中国研究 发展经济学 北大教材
简介· · · · · ·
《中国经济专题》总结了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了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了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中国经济专题”是林毅夫教授在北大面向本科生开设的一门课程。课程开设于1998年,到《中国经济专题》成书时正好十年,累计听课人数已上万,课程以其前沿理论与本土化关注的完美结合深受广大学生的好评,并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当之无愧地被评选为北京大学精品课程。《中国经济专题》虽名为专题,实为对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的一个系统阐述和解析。
《中国经济专题》是林老师在北京大学教学生活的一个小结,就像他在前言中所说的:“盼望此书的出版能和已上过这门课的同学们重温当时上课的情景,也盼望能通过这《中国经济专题》和未能上这门课的同学们进...
目录
第一讲 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可谓近代以来最好的一个时代。 经过鸦片战争之后几代人的努力,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正在逐渐提高,影响也在逐步扩大。本讲我们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 机遇与挑战,将以这一时代背景作为起点。
第二讲 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中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落后于西方,最直接的原因是西方的工业革命,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西方在18世纪和19世纪以后,每当遇到技术发明瓶颈的时候,可以通过对基础科学进行投资的方式来克服这种瓶颈,使技术发明可能曲线不断右移,开发出新的技术发明空间。因此要寻找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 工业革命的原因,关键不在于了解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工业革 命这一问题本身,而是要回答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科学革命。
第三讲 近代的屈辱和社会主义革命
面对千年巨变,中国的知识分子油然生出一种让中华民族重新强盛起来的使命感。但在另一方面,面对着战争的屈辱和国势的日下,这些知识分子又有极大的挫折感,可以说,中国近代的政治和社会史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挫折感这两种心态相互交融所推动的过程。
第四讲 赶超战略和传统经济体制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起点很低,为了能快速且一步到位地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强国、自立的目标,中国的领导人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发展 战略,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传统经济体制形成的逻辑起点。
第五讲 “东亚奇迹”与可供替代的发展战略
真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赶上发达国家的只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这几个东亚经济体,被称为“东亚奇迹”。这些东亚经济体的成功经验是否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替代路径?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了解东亚经济成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第六讲 农村改革及相关问题
在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业的发展绩效确实大大提高了,但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问题,却在80年代引发了很大的争论。
第七讲 城市改革及遗留问题
城市改革就是从企业微观治理开始,然后推向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机制,从单轨的价格和配置机制转变成双轨、最终趋向市场单轨的这样一个进程。
第八讲 国有企业改革
中国的经济改革没有回头路,只能向完全的市场经济体系前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其他领域的改革息息相关,只有解决了国有企业的问题,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才能最终实现。
第九讲 金融改革
当前的金融部门存在着很多问题,除了银行的呆坏账和股票市场的泡沫与投机等一系列问题外,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金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第十讲 中国的增长是否真实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我国最大的存量需求是在农村,因此现阶段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改善农村生活生产环境、缩小城乡差距的必要措施,也是刺激农村需求增长、消除产能过剩和农村劳动力流动障碍、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可谓意义重大。
第十一讲 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公平与效率统一,实现和谐发展
收入分配不均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中国宏观经济的治理,也关系到社会和谐的建立,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确实应该让穷人的收入增长得比富人快一点,这是当务之急,但不应该是通过二次分配“劫富济贫”的方式。
第十二讲 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与总结
经济理论的作用就像一张地图,地图不是真实世界本身,而是帮助我们了解周遭的环境以及下一步如果往前、往后、往右或往左会遇到什么样的新景象,地图一定要有一定程度的抽象和简化,但如果把重要的地标忽略了或画错了,经常会造成人们行动的失误。
附录一 经济变迁与制度增长
附录二 前现代社会中国人均收入水平长期保持 不变和人口众多之谜
当前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可谓近代以来最好的一个时代。 经过鸦片战争之后几代人的努力,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正在逐渐提高,影响也在逐步扩大。本讲我们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 机遇与挑战,将以这一时代背景作为起点。
第二讲 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中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落后于西方,最直接的原因是西方的工业革命,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西方在18世纪和19世纪以后,每当遇到技术发明瓶颈的时候,可以通过对基础科学进行投资的方式来克服这种瓶颈,使技术发明可能曲线不断右移,开发出新的技术发明空间。因此要寻找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 工业革命的原因,关键不在于了解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工业革 命这一问题本身,而是要回答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科学革命。
第三讲 近代的屈辱和社会主义革命
面对千年巨变,中国的知识分子油然生出一种让中华民族重新强盛起来的使命感。但在另一方面,面对着战争的屈辱和国势的日下,这些知识分子又有极大的挫折感,可以说,中国近代的政治和社会史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挫折感这两种心态相互交融所推动的过程。
第四讲 赶超战略和传统经济体制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起点很低,为了能快速且一步到位地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强国、自立的目标,中国的领导人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发展 战略,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传统经济体制形成的逻辑起点。
第五讲 “东亚奇迹”与可供替代的发展战略
真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赶上发达国家的只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这几个东亚经济体,被称为“东亚奇迹”。这些东亚经济体的成功经验是否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替代路径?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了解东亚经济成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第六讲 农村改革及相关问题
在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业的发展绩效确实大大提高了,但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问题,却在80年代引发了很大的争论。
第七讲 城市改革及遗留问题
城市改革就是从企业微观治理开始,然后推向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机制,从单轨的价格和配置机制转变成双轨、最终趋向市场单轨的这样一个进程。
第八讲 国有企业改革
中国的经济改革没有回头路,只能向完全的市场经济体系前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其他领域的改革息息相关,只有解决了国有企业的问题,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才能最终实现。
第九讲 金融改革
当前的金融部门存在着很多问题,除了银行的呆坏账和股票市场的泡沫与投机等一系列问题外,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金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第十讲 中国的增长是否真实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我国最大的存量需求是在农村,因此现阶段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改善农村生活生产环境、缩小城乡差距的必要措施,也是刺激农村需求增长、消除产能过剩和农村劳动力流动障碍、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可谓意义重大。
第十一讲 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公平与效率统一,实现和谐发展
收入分配不均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中国宏观经济的治理,也关系到社会和谐的建立,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确实应该让穷人的收入增长得比富人快一点,这是当务之急,但不应该是通过二次分配“劫富济贫”的方式。
第十二讲 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与总结
经济理论的作用就像一张地图,地图不是真实世界本身,而是帮助我们了解周遭的环境以及下一步如果往前、往后、往右或往左会遇到什么样的新景象,地图一定要有一定程度的抽象和简化,但如果把重要的地标忽略了或画错了,经常会造成人们行动的失误。
附录一 经济变迁与制度增长
附录二 前现代社会中国人均收入水平长期保持 不变和人口众多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