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与质量的电子书资源下载网站
分类于: 计算机基础 其它
简介
如何改變社會 豆 8.0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09-12 16:13:58
作者:小熊英二(おぐま えいじ)
译者:陳威志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5-01
ISBN:9789571364414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日本 社会学 社会运动 小熊英二 台版 社会科学 日本研究 政治学
简介· · · · · ·
「要改變社會,首先你要先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你就要動起來!」──小熊英二
福澤諭吉之後,日本重量級社會思想家
中央公論新社新書大賞第1名
反安保學運社團SEALDs選書
李惠仁 紀錄片導演
吳叡人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沈清楷 哲學星期五創辦人、輔仁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何明修 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柯一正 導演
范 雲 台灣大學社會系副教授、社會民主黨召集人
苗博雅 社會民主黨全國委員
崔愫欣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趙天麟 立法委員
──推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變社會是要改變什麼?又要如何改變?
許多人想改變社會,但卻又不覺得社會真的可以改變。根本的原因在於,人們不曉得到底該做哪些事才能改變社會。
投下神聖的一票,或者自己參政成為政治人物,就能帶來改變嗎?對此抱持懷疑態度的...
目录
推薦語
序言
第一章 日本社會身在何方?
曾是「工業社會」時代的日本∕何謂工業化社會?∕後工業社會∕自由而多樣的社會∕年輕人的高幸福感∕日本型工業社會∕無法有效運作的日本型工業社會∕災害讓問題一一浮現∕核電與工業社會∕因核電事故而改變的蘇聯∕支撐核電的補助金制度∕始於戰時的電力市場統制∕不負責的體制∕走到極限的核電產業∕核電的成本∕核電是社會問題的表徵∕社會不斷的改變
第二章 社會運動的變遷
工業社會初期的社會運動∕道德主義與先鋒黨∕新社會運動∕年輕人與女性∕後工業社會的運動∕風險社會∕六八年與後工業社會
第三章 日本戰後的社會運動
日本社會運動的特徵∕日本戰後的民主∕因特徵而產生的弱點∕道德主義∕六○年安保鬥爭與共同體∕兩千萬人連署∕不存在的「無黨派」社會∕戰爭的經驗與記憶∕捍衛民主∕所得倍增計畫下,運動退潮∕共同體的鬆動∕學生的變化∕大學的學生自治會與新左翼∕宗派∕不滿大學教育大眾化∕與舊意識的落差∕經濟快速成長的困惑∕公害與住民運動∕越戰∕虛假的戰後民主∕「全學連」與「全共鬥」∕自由運動之侷限∕全共鬥運動的特徵∕宗派與全共鬥∕道德主義的弊病∕聯合赤軍事件∕從七○到八○年代∕「昭和日本」的確立∕對「經濟大國日本」的批判∕反核運動史∕八○年代的廢核新浪潮∕「第三代」的戰後日本∕福島之後∕睽違五十年的事態∕「自由」層的擴大∕今後的社會運動
第四章 何謂民主
老鼠嫁女兒∕選出代表∕限制選舉權的邏輯∕我們的代表∕古希臘的民主∕「氣氛高漲」的重要性∕討論的意義∕「代表」與「representation」∕「公」與「私」∕祭典與音樂的世界∕君王、祭典、市場∕涂爾幹的《自殺論》∕個人之上的存在∕國家的未來與市場的判斷∕柏拉圖的「理型論」∕數學與幾何學∕哲學家皇帝的養成教育∕數字與本質∕詰問法∕統治形態的變遷∕法治∕代表與君王∕公與私的倒轉
第五章 近代自由民主制與侷限
火藥與羅盤∕印刷術與《聖經》∕世界觀的轉變∕近代科學與實驗∕戰亂的時代∕近代理性與笛卡兒∕數學與近代意義的主體∕牛頓與鍊金術∕以算式寫成的本質運動∕近代科學的公開與對話∕從近代科學到政治思想∕以契約建立社會∕民主思想先驅的盧梭∕亞當.斯密的經濟自由主義∕邊沁的功利主義∕現代的自由民主制∕托克維爾的美國論∕示威抗議會破壞民主嗎?∕對自由民主制的批判∕「代表」與「六八年」∕自由民主制的終結?
第六章 另一種社會形態的追索
對於「行使理性的主體」的懷疑∕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安全標準」的概念∕胡塞爾的現象學∕不是個體論,而是關係論∕社會調查與觀察數據∕建構主義∕物化∕辯證法∕關係以及在運動中改變∕反身性現代化∕選擇的增加∕反身性作用的增加∕「傳統」是被創造的∕為何左派和右派都走入末路∕分類的極限∕保守主義的反作用力∕基本教義∕對話和公開性∕培力∕嚴懲重罰帶來反效果∕彈性安全∕基本保障比較有效率∕從保護到活化∕自發性結社的活用∕迴力鏢效應∕風險∕做比不做要好∕直探根本,改變社會
第七章 如何改變社會
有關「國體」的想法∕「改變社會」的當代意義∕當代日本的「格差」意識∕「改變社會」在當代日本是指?∕期待好的負責人,不如圍爐煮火鍋∕社會運動的各種理論∕議題焦點週期∕資訊傳播兩階段流程與創新者∕構框∕建構主義與形塑主體∕道德經濟∕挪用∕如何評價社會運動理論∕理論應用的方法∕理論應用的概念∕日本戰後的運動實例∕國際NGO∕生活俱樂部∕水俣病訴訟∕越平聯∕失敗方程式∕非個體論的運動∕個體論式的戰略∕快樂、顯得很快樂
結語
譯者的話
序言
第一章 日本社會身在何方?
曾是「工業社會」時代的日本∕何謂工業化社會?∕後工業社會∕自由而多樣的社會∕年輕人的高幸福感∕日本型工業社會∕無法有效運作的日本型工業社會∕災害讓問題一一浮現∕核電與工業社會∕因核電事故而改變的蘇聯∕支撐核電的補助金制度∕始於戰時的電力市場統制∕不負責的體制∕走到極限的核電產業∕核電的成本∕核電是社會問題的表徵∕社會不斷的改變
第二章 社會運動的變遷
工業社會初期的社會運動∕道德主義與先鋒黨∕新社會運動∕年輕人與女性∕後工業社會的運動∕風險社會∕六八年與後工業社會
第三章 日本戰後的社會運動
日本社會運動的特徵∕日本戰後的民主∕因特徵而產生的弱點∕道德主義∕六○年安保鬥爭與共同體∕兩千萬人連署∕不存在的「無黨派」社會∕戰爭的經驗與記憶∕捍衛民主∕所得倍增計畫下,運動退潮∕共同體的鬆動∕學生的變化∕大學的學生自治會與新左翼∕宗派∕不滿大學教育大眾化∕與舊意識的落差∕經濟快速成長的困惑∕公害與住民運動∕越戰∕虛假的戰後民主∕「全學連」與「全共鬥」∕自由運動之侷限∕全共鬥運動的特徵∕宗派與全共鬥∕道德主義的弊病∕聯合赤軍事件∕從七○到八○年代∕「昭和日本」的確立∕對「經濟大國日本」的批判∕反核運動史∕八○年代的廢核新浪潮∕「第三代」的戰後日本∕福島之後∕睽違五十年的事態∕「自由」層的擴大∕今後的社會運動
第四章 何謂民主
老鼠嫁女兒∕選出代表∕限制選舉權的邏輯∕我們的代表∕古希臘的民主∕「氣氛高漲」的重要性∕討論的意義∕「代表」與「representation」∕「公」與「私」∕祭典與音樂的世界∕君王、祭典、市場∕涂爾幹的《自殺論》∕個人之上的存在∕國家的未來與市場的判斷∕柏拉圖的「理型論」∕數學與幾何學∕哲學家皇帝的養成教育∕數字與本質∕詰問法∕統治形態的變遷∕法治∕代表與君王∕公與私的倒轉
第五章 近代自由民主制與侷限
火藥與羅盤∕印刷術與《聖經》∕世界觀的轉變∕近代科學與實驗∕戰亂的時代∕近代理性與笛卡兒∕數學與近代意義的主體∕牛頓與鍊金術∕以算式寫成的本質運動∕近代科學的公開與對話∕從近代科學到政治思想∕以契約建立社會∕民主思想先驅的盧梭∕亞當.斯密的經濟自由主義∕邊沁的功利主義∕現代的自由民主制∕托克維爾的美國論∕示威抗議會破壞民主嗎?∕對自由民主制的批判∕「代表」與「六八年」∕自由民主制的終結?
第六章 另一種社會形態的追索
對於「行使理性的主體」的懷疑∕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安全標準」的概念∕胡塞爾的現象學∕不是個體論,而是關係論∕社會調查與觀察數據∕建構主義∕物化∕辯證法∕關係以及在運動中改變∕反身性現代化∕選擇的增加∕反身性作用的增加∕「傳統」是被創造的∕為何左派和右派都走入末路∕分類的極限∕保守主義的反作用力∕基本教義∕對話和公開性∕培力∕嚴懲重罰帶來反效果∕彈性安全∕基本保障比較有效率∕從保護到活化∕自發性結社的活用∕迴力鏢效應∕風險∕做比不做要好∕直探根本,改變社會
第七章 如何改變社會
有關「國體」的想法∕「改變社會」的當代意義∕當代日本的「格差」意識∕「改變社會」在當代日本是指?∕期待好的負責人,不如圍爐煮火鍋∕社會運動的各種理論∕議題焦點週期∕資訊傳播兩階段流程與創新者∕構框∕建構主義與形塑主體∕道德經濟∕挪用∕如何評價社會運動理論∕理論應用的方法∕理論應用的概念∕日本戰後的運動實例∕國際NGO∕生活俱樂部∕水俣病訴訟∕越平聯∕失敗方程式∕非個體論的運動∕個體論式的戰略∕快樂、顯得很快樂
結語
譯者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