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与质量的电子书资源下载网站
分类于: 职场办公 云计算&大数据
简介
涂尔干的道德科学: 基础及其内在展开 豆 9.5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09-13 17:16:10
作者:陈涛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9-01
ISBN:9787542666949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涂尔干 社会学 社会理论 社会学理论 政治哲学 思想史 道德哲学 社会与人·社会理论
简介· · · · · ·
“道德科学”,这一涂尔干社会学的别称,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社会学在建立自身的过程中力求回应的原初问题。然而,在移植模仿和学科分化的过程中,这一基本问题却变得晦暗不明、为人所遗忘。因此,今天要把握这门学科的基本问题及其界限,我们就必须把它放到它曾经努力挣脱的伦理学和政治哲学传统中,并把它看作是对上述传统的一种回应、乃至评注。从这些回应和争执中,我们将有可能再次激活社会学对于现代社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之上有所推进。这原本是、也应该继续是社会学的目标。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在“道德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这部分中,作者分别从社会法则和社会功能这两个角度考察了社会学对此前的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继承和批判,并借此去逼近它的理论预设。无论是涂尔干试图把握的不同于个体心理法则的社会法则,还是不同于哲学伦理学的人性论规范基础的社会功能,最终都要求他预设一个不同于个体的、自成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涂尔干的道德科学
一、被遗忘了的“道德科学”
二、道德作为社会学的根本问题
三、道德问题作为切入西学和理解中国当下处境的入口
第一部分 道德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第二章 社会法则:从政治科学到社会学
一、引言:作为事实与规范的法
二、现代自然科学中的自然法概念
三、霍布斯:市民法与自然法的距离
(一)人性的规范意涵
(二)市民法与国家的规范性
四、孟德斯鸠:政治与社会
(一)“法的精神”
(二)政府的原则与民族的一般精神
五、卢梭:公意取代自然法
六、实证主义:文明的自然法则
(一)形而上学政治的任意性
(二)自然法则对抗任意性
(三)自然法则的任意性
七、涂尔干:社会法则的规范意涵
(一)社会法则与道德
(二)社会法则与个体自由
(三)反常现象的社会法则
八、从政治科学到社会学
(一)社会作为整全
(二)人作为整全
第三章 社会功能:社会学与伦理学的争执
一、引言:一场被遗忘了的争论
二、对伦理学作为一门规范科学的批评
(一)理论伦理学作为一门立法科学
(二)道德法则的任意性
(三)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四)“事物本身给予的理性”
三、对伦理学的人性论基础的批评
(一)作为目的的人性
(二)抽象的人性
(三)“伦理学上的人类中心主义”
(四)人作为社会存在
四、道德科学的规范基础:社会功能
(一)Le Type Normal
(二)因果解释和功能解释
(三)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
(四)社会的实体化
五、现代社会与现代道德
(一)人的需要和现代经济活动
(二)原始宗教生活视域下的道德
第二部分 道德科学的内在展开:从风俗到道德理想
第四章 道德统计学的困境
一、引言:涂尔干社会学中不同研究传统的并存现象
二、涂尔干思想的另一个来源:道德统计学
三、为什么是道德统计学?
(一)道德统计学的修辞效果
(二)道德统计学对“社会意识”的捕捉
(三)平均类型和正常类型
(四)道德病理学对反常现象的研究
四、道德统计学的破产
五、风俗的谢幕
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变迁:原始宗教研究
一、引言:道德的起源和变迁问题
二、早期宗教研究(1885-1897)
(一)宗教问题的浮现
(二)社会形态学视角下的宗教研究
(三)社会形态学解释的困境
三、集体表象视角下的宗教研究(1897-1912)
(一)1895年的“启示”
(二)集体表象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三)道德理想及其创造性
四、革命宗教、道德科学与世俗道德
五、从“风俗物理学”到“道德科学”
(一)从社会形态学到集体表象理论
(二)从风俗到道德理想
第六章 余论:涂尔干的遗产
一、引论:涂尔干学派进入中国的两条路径
二、氏族图腾制视角下的家族和古代社会研究
三、文化整体论和功能论视角下的社区研究
四、规范性的寻求:学科建设与国族构建
(一)国家与社会
(二)社会与个体
附录 科学对抗明智——兼论霍布斯政治科学中的理想主义要素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导论:涂尔干的道德科学
一、被遗忘了的“道德科学”
二、道德作为社会学的根本问题
三、道德问题作为切入西学和理解中国当下处境的入口
第一部分 道德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第二章 社会法则:从政治科学到社会学
一、引言:作为事实与规范的法
二、现代自然科学中的自然法概念
三、霍布斯:市民法与自然法的距离
(一)人性的规范意涵
(二)市民法与国家的规范性
四、孟德斯鸠:政治与社会
(一)“法的精神”
(二)政府的原则与民族的一般精神
五、卢梭:公意取代自然法
六、实证主义:文明的自然法则
(一)形而上学政治的任意性
(二)自然法则对抗任意性
(三)自然法则的任意性
七、涂尔干:社会法则的规范意涵
(一)社会法则与道德
(二)社会法则与个体自由
(三)反常现象的社会法则
八、从政治科学到社会学
(一)社会作为整全
(二)人作为整全
第三章 社会功能:社会学与伦理学的争执
一、引言:一场被遗忘了的争论
二、对伦理学作为一门规范科学的批评
(一)理论伦理学作为一门立法科学
(二)道德法则的任意性
(三)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四)“事物本身给予的理性”
三、对伦理学的人性论基础的批评
(一)作为目的的人性
(二)抽象的人性
(三)“伦理学上的人类中心主义”
(四)人作为社会存在
四、道德科学的规范基础:社会功能
(一)Le Type Normal
(二)因果解释和功能解释
(三)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
(四)社会的实体化
五、现代社会与现代道德
(一)人的需要和现代经济活动
(二)原始宗教生活视域下的道德
第二部分 道德科学的内在展开:从风俗到道德理想
第四章 道德统计学的困境
一、引言:涂尔干社会学中不同研究传统的并存现象
二、涂尔干思想的另一个来源:道德统计学
三、为什么是道德统计学?
(一)道德统计学的修辞效果
(二)道德统计学对“社会意识”的捕捉
(三)平均类型和正常类型
(四)道德病理学对反常现象的研究
四、道德统计学的破产
五、风俗的谢幕
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变迁:原始宗教研究
一、引言:道德的起源和变迁问题
二、早期宗教研究(1885-1897)
(一)宗教问题的浮现
(二)社会形态学视角下的宗教研究
(三)社会形态学解释的困境
三、集体表象视角下的宗教研究(1897-1912)
(一)1895年的“启示”
(二)集体表象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三)道德理想及其创造性
四、革命宗教、道德科学与世俗道德
五、从“风俗物理学”到“道德科学”
(一)从社会形态学到集体表象理论
(二)从风俗到道德理想
第六章 余论:涂尔干的遗产
一、引论:涂尔干学派进入中国的两条路径
二、氏族图腾制视角下的家族和古代社会研究
三、文化整体论和功能论视角下的社区研究
四、规范性的寻求:学科建设与国族构建
(一)国家与社会
(二)社会与个体
附录 科学对抗明智——兼论霍布斯政治科学中的理想主义要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