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分类于: 其它 设计

简介

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 超稳定结构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

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 超稳定结构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 9.0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09-13 17:16:42

作者:金观涛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

ISBN:9787511820389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思想史 金观涛 社会学 政治思想史 历史 政治哲学 刘青峰 政治

简介· · · · · ·

金觀濤、劉青峰是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曾合作出版《興盛與危機》(1984)、《開放中的變遷》(1993)等著作。作為該系列的第三本著作,本書從中國社會是一個超穩定系統假說出發,著重討論中國歷代政治文化特點及其演化機制。本書的切入點十分有趣,通過比較魏晉 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及近代西方文明這兩次重大外來文化衝擊,探討中國文化融合消化外來文化具有的共同模式;並進而揭示二十世紀中國現代思想和共產革命起源。本書結構嚴謹,立足於中西比較,提出不少有創見的觀點,對中國歷史、思想史的研究者和學生,是一本具有啟發性 的重要參考書。

直接下载

想要: 点击会收藏到你的 我的收藏,可以在这里查看

已收: 表示已经收藏

Tips: 注册一个用户 可以通过用户中心得到电子书更新的通知哦

目录

第一版序
作为思想的思想史研究——简体字版序
第一章 导论:文化融合的模式
1.1 一个被历史遗忘的课题
1.2 有没有思想变迁的长程模式?
1.3 一体化结构中的意识形态
1.4 道德价值一元论和天人合一结构
1.5 “应然”的扩张:中国文化连续性之谜
1.6 外来冲击影响中国文化的方式:道德可欲性的破坏
1.7 价值逆反对外来文化的选择性吸收和创造性重构
1.8 常识理性、文化融合以及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第一次融合
2.1 “应然”世界面临的三大冲击:古文经、天灾和少数民族入侵
2.2 价值逆反以及“天道无为”
2.3 道德形而上学化与放诞之风气
2.4 修身与佛教
2.5 中国文化对佛教选择性吸收和创造性重构
2.6 魏晋玄学的三个阶段
2.7 道德乌托邦的起源和超越意识的形成
2.8 常识理性是如何成熟的
2.9 中国文化的三个不同层面
第三章 理性化以及意识形态再塑造
3.1 隋唐时期的文化
3.2 常识理性对儒学社会功能的支持和矛盾
3.3 观念整合与理性化
3.4 儒学如何利用佛教的修身方法
3.5 理性化途径之一:程朱理学
3.6 理性化途径之二:陆王心学
3.7 宋明理学第三系和断裂型
3.8 中国文化的理性结构
第四章 外来冲击与中国近代传统
4.1 西方的两次扩张
4.2 强化事功的变异
4.3 经世致用和清初思想谱系
4.4 王船山哲学的结构
4.5 黄宗羲的气论和《明夷待访录》
4.6 戴震如何用气论批判“以理杀人”
4.7 中国现代思想与儒学强化事功变异的关系
第五章 清代思想变迁的内在动力
5.1 内部动力:考据和朴学
5.2 中国“科学主义”的源头
5.3 清代思想变迁的大趋势
5.4 为什么中国近代传统不能应付西方现代化挑战?
5.5 意识形态近现代转型的结构
第六章 经世致用的兴起与失败
6.1 经世致用的三个阶段
6.2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理学经世派”
6.3 洋务运动的局限
6.4 西方影响的边缘性质
6.5 走向判决性检验
6.6 转型时期的开始
第七章 革命乌托邦的起源
7.1 中国现代思想的开始
7.2 价值逆反之一:革命人生观和革命道义
7.3 价值逆反之二:中国式的进步观
7.4 唯气论、尚力说和辩证唯物论
7.5 价值逆反之三:大同理想和共产主义
7.6 无政府主义的类型
7.7 革命乌托邦、民粹主义与拟佛学
7.8 两次价值逆反的结构性比较
第八章 第二次融合的逻辑
8.1 西方近现代思想变迁的大趋势
8.2 为什么科学一元论取代二元论?
8.3 非道德的正当性——权利的起源
8.4 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社会主义
8.5 国家独立与个人自主
8.6 权利道德化的历程
8.7 中国文化如何选择西方近现代思想
8.8 第二次融合的三个阶段
附录一 图表 附录二 参考文献
附录三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