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与质量的电子书资源下载网站
分类于: 职场办公 其它
简介
痛史: 現代華語文學與電影的歷史創傷 豆 7.8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09-15 15:12:27
作者:白睿文(Michael Berry)
译者:李美燕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6-01
ISBN:9789863443995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海外中国研究 文化研究 电影研究 白睿文 文学研究 电影 港台版 2016
简介· · · · · ·
第一本從西方觀點精闢探討華人世界「歷史創傷」的重要專著。
他人所經歷的暴行如何能成為自己的經驗?
殖民史上的殘暴時刻如何被轉換為國族創傷?
這本書主要論述小說、電影、攝影作品、大眾媒體等如何再現歷史暴行。
創作者受到痛苦和苦難的啟發,從廢墟和灰燼中將暴力事件建構起來並以藝術形式呈現,集體撰寫他們所知的故事,從而產生一種新形式的「歷史」敘事。這種鮮活的敘事以一種傳統史料無可言喻的方式清晰表達人類的經驗。
本書是美國加州大學漢學家白睿文(Michael Berry)教授歷經多年思索,針對華人世界從1930到1997將近七十年期間,發生在中國、台灣、香港的重要歷史事件所帶來的「歷史創傷」研究。這些重大歷史事件依照時間先後順序為:霧社事件(1930)、南京大屠殺(1937-1938)、二二八事件(1947)、文化大革命(1966-1976)、天安門事件(19...
目录
感謝辭
麥田新版序
導言:歷史災難的想像與虛構
文學史與歷史小說
空間中的時間
探討暴行
序曲:痛史
吳趼人的《痛史》
魯迅的〈《吶喊》自序〉與中國現代文學的暴力系譜
陳界仁的《凌遲考》和歷史剖析
第一部:向心創傷
一,霧社 1930
探討出草行動
以敍述占用霧社:中國和台灣的介入
《遍地紅》:張深切失落的電影影像
霧社事件和民族主義書寫
傷痛的痕跡:舞鶴與陳界仁
簡化歷史?流行文化中的霧社事件
重金屬搖滾的出草行動?閃靈與殖民統治之歷史記憶
二,南京 1937
南京概貌
南京1937的光影三部曲:羅冠群、牟敦芾、吳子牛
《黑太陽:南京大屠殺》:暴力紀實片的兩面性
《南京1937》:走向世界的南京大屠殺文藝片
文學創作視域下的南京大屠殺:阿壠和葉兆言
新文化和新生活間的暴行書寫:阿壠的《南京》
羅曼史下的暴行:葉兆言的《一九三七年的愛情》
真實和虛構:從《棲霞寺1937》到《五月八月》
攝擊敵人:《血色玫瑰》從見證到報仇的離奇轉型
《黃石的孩子》:照片的眷戀
《血色玫瑰》中的歷史再造
三 ,台北 1947
遺忘的記憶
書寫二二八:二月起義的虛構遺產
「預寫」二二八:呂赫若、丘平田和伯子的早期文學敍述
沉默的哭聲:吳濁流、陳映真與歷史的重擔
十字架上的無辜者:李喬、林雙不與政治小說的重生
重新建構歷史:綜觀後戒嚴時期的二二八小說
拍攝二二八:從《悲情城市》到《天馬茶房》
在一個「無法言喻」的悲情城市訴說痛苦
在二月悲傷陰影下的幸福進行曲
重寫二二八:舊時鬼魅和現世調查
再探暴行:舊迷惑新轉向
拆寫二二八:舞鶴的調查、敍述和反駁
第二部:離心創傷
四 , 雲南 1968
暴力中的教育
王小波的文革黃金時代
文化折射:從小說到電影的阿城
《棋王》和兩個中國的故事
連續劇的回歸:回到上海,走向「海外」
雙重旅程:《孽債》
黃金時段的肥皂劇:後創傷敍事:閱讀《午夜陽光》
五 , 北京 1989
想像中的歷史災難
性欲天安門:虹影和北京同志
在身體政治與身體詩學之間:虹影《裸舞代》
視覺性愛與隱形政治:北京同志的《藍宇》
飛逝的影像:鏡頭上(下)的天安門
記錄六四:從《沒有太陽的日子》到《天安門上太陽升》
消失的六四:記得忘卻
《藍宇》:承認暴力
《動詞變位》:暴行的語法
從北京到柏林:《頤和園》中影像地圖及政治消音
《生死抉擇》:天安門,黃金時間,取代移位
遲來的悲劇和跨國際的想像:陳泰倫與顧兆森
重新想像一位無名英雄:陳泰倫《天之子》
英雄隕滅、心魄渙散:顧肇森〈素月〉
尾曲:香港 1997
預想的創傷
結論
參考書目及影片目錄
麥田新版序
導言:歷史災難的想像與虛構
文學史與歷史小說
空間中的時間
探討暴行
序曲:痛史
吳趼人的《痛史》
魯迅的〈《吶喊》自序〉與中國現代文學的暴力系譜
陳界仁的《凌遲考》和歷史剖析
第一部:向心創傷
一,霧社 1930
探討出草行動
以敍述占用霧社:中國和台灣的介入
《遍地紅》:張深切失落的電影影像
霧社事件和民族主義書寫
傷痛的痕跡:舞鶴與陳界仁
簡化歷史?流行文化中的霧社事件
重金屬搖滾的出草行動?閃靈與殖民統治之歷史記憶
二,南京 1937
南京概貌
南京1937的光影三部曲:羅冠群、牟敦芾、吳子牛
《黑太陽:南京大屠殺》:暴力紀實片的兩面性
《南京1937》:走向世界的南京大屠殺文藝片
文學創作視域下的南京大屠殺:阿壠和葉兆言
新文化和新生活間的暴行書寫:阿壠的《南京》
羅曼史下的暴行:葉兆言的《一九三七年的愛情》
真實和虛構:從《棲霞寺1937》到《五月八月》
攝擊敵人:《血色玫瑰》從見證到報仇的離奇轉型
《黃石的孩子》:照片的眷戀
《血色玫瑰》中的歷史再造
三 ,台北 1947
遺忘的記憶
書寫二二八:二月起義的虛構遺產
「預寫」二二八:呂赫若、丘平田和伯子的早期文學敍述
沉默的哭聲:吳濁流、陳映真與歷史的重擔
十字架上的無辜者:李喬、林雙不與政治小說的重生
重新建構歷史:綜觀後戒嚴時期的二二八小說
拍攝二二八:從《悲情城市》到《天馬茶房》
在一個「無法言喻」的悲情城市訴說痛苦
在二月悲傷陰影下的幸福進行曲
重寫二二八:舊時鬼魅和現世調查
再探暴行:舊迷惑新轉向
拆寫二二八:舞鶴的調查、敍述和反駁
第二部:離心創傷
四 , 雲南 1968
暴力中的教育
王小波的文革黃金時代
文化折射:從小說到電影的阿城
《棋王》和兩個中國的故事
連續劇的回歸:回到上海,走向「海外」
雙重旅程:《孽債》
黃金時段的肥皂劇:後創傷敍事:閱讀《午夜陽光》
五 , 北京 1989
想像中的歷史災難
性欲天安門:虹影和北京同志
在身體政治與身體詩學之間:虹影《裸舞代》
視覺性愛與隱形政治:北京同志的《藍宇》
飛逝的影像:鏡頭上(下)的天安門
記錄六四:從《沒有太陽的日子》到《天安門上太陽升》
消失的六四:記得忘卻
《藍宇》:承認暴力
《動詞變位》:暴行的語法
從北京到柏林:《頤和園》中影像地圖及政治消音
《生死抉擇》:天安門,黃金時間,取代移位
遲來的悲劇和跨國際的想像:陳泰倫與顧兆森
重新想像一位無名英雄:陳泰倫《天之子》
英雄隕滅、心魄渙散:顧肇森〈素月〉
尾曲:香港 1997
預想的創傷
結論
參考書目及影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