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分类于: 设计 云计算&大数据

简介

在银幕遇见中国: 新时期农民形象的流变

在银幕遇见中国: 新时期农民形象的流变 0.0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09-16 15:13:17

作者:谢晓霞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6-01

ISBN:9787100124416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社会学 电影 电影史 农民形象 文化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 未知 社会学和人类学

简介· · · · · ·

本书借助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背景,以现代性为主要理论工具,从启蒙、意识形态、消费主义三种角度切入;纵向上系统、全方位梳理分析新时期电影中农民形象的演变,横向上解剖社会、文化等宏观因素如何通过创作团队的中介,形成电影中的微观农民形象;以别样方式让农村题材电影曾经的黄金时代重现于读者脑海,对当下浮躁高调的商业电影,也有让创作回到民间、亲吻大地的努力。

直接下载

想要: 点击会收藏到你的 我的收藏,可以在这里查看

已收: 表示已经收藏

Tips: 注册一个用户 可以通过用户中心得到电子书更新的通知哦

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乡土中国的“病农民”与“疗救者”:启蒙视线下的农民形象
一、沉重的肉身:传统负荷下的农民
(一)肉身的隐退与启蒙图景的建构
1、《归心似箭》:理智对情感的顽胜
2、启蒙图景中的符号化生存——陈凯歌早期电影中的农民
(1)《黄土地》:启蒙图示的建构与历史维度下的符号化人物
(2)《边走边唱》:生存哲学下的符号化人物
(3)《孩子王》:文化寓言中的符号化人物
(二)超越身体的坚守:历史与理性的另一面
1、《我的唐朝兄弟》:虚假的生存之痛与理性的灼伤
2、《鬼子来了》、《斗牛》:从生存到信念
(三)女性:性别的启蒙与历史的人质
1、传统负荷下的女性
2、乡村女性:从传统到现代
二、底层的力量:民间视线下的农民
(一)《一个和八个》:历史的边缘
(二)《红高粱》:身体的狂欢与底层的传奇
(三)《人生》、《老井》:现实的苦难与历史的铭文
三、迷茫的启蒙
(一)1990年代:欲望的崭露头角
(二)变异的欲望 懦弱的正义
第二章 动员、共同体与询唤:意识形态视野下的农民形象
一、共同体的想象与失落——赵焕章电影重读
(一)《喜盈门》:历史的景片与家庭共同体的想象
1、历史际遇
2、新农民、新农村:共同体的想象
3、艺术手法:旧瓶新酒
(二)《咱们的牛百岁》:一个村庄的共同体
(三)《咱们的退伍兵》:共同体的去势与未完成的纪实转变
(四)激情的时代铭文与褪色的历史记忆:关于赵焕章电影接受的困惑
1、双面历史与集体记忆:源于赵焕章和谢晋的困惑
2、有关赵焕章和赵树理的对照
二、英模电影中的农民形象——以《焦裕禄》、《孔繁森》、《第一书记》为例
(一)《焦裕禄》:未了的“青天”情结
(二)《孔繁森》:浪漫诗情下的心灵之侣
(三)《第一书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个性农民
三、回归土地、村庄、人——以《马背上的法庭》、《香巴拉信使》为例
(一)碎片化边地农民
(二)诗意化、奇观化的边地风情
(三)从边缘到中心:一种意识形态的实践方式
第三章 “原乡人”、消费对象与山村极端生存的影像再现
一、原乡情结观照下的农民
(一)永远的银幕牧歌:电影《边城》及农人
(二)走向榕树的山丘——胡柄榴电影中的农民
二、被放逐地的见证者
(一)《牧马人》:非常时期 非常抚慰
(二)《我的父亲母亲》、《山楂树之恋》:怀念纯真
(三)《巴尔扎克和小裁缝》、《走着瞧》:有关一段历史真实记忆的隐现
三、消费视线下的银幕农民形象
(一)《那山·那人·那狗》、《天上恋人》:美好乡村的想象
(二)《暖》:怀旧的温情
四、无言的山丘:山村生存的极致——以《光棍儿》、《盲山》为例
(一)自然主义的题材
(二)现代性视野下的审丑
(三)荒原意象

第四章 电影里的农民工:现代化进程中分裂中国的想象
一、独立电影中的农民工形象
(一)年轻的“漂一代”
(二)中年一代
(三)女性:“被看”或成为乡村美德的化身
(四)破碎的代际关系
1、并非他者:故事型纪录片中的代际关系
2、父权的式微:故事片中的代际关系
3、想象的弥和
(五)《天注定》:虚妄的侠义与底层人的悲歌
1、侠客风范 银幕暴力
2、无处救赎——天注定暴力
3、农民工、游民、暴民:底层人的悲歌一曲
二、喜剧性生存——商业片中的农民工
(一)从人格执拗到信念坚守
(二)狂欢体验
(三)痛并快乐着:黑色喜剧中的农民工
三、意识形态叙事下的符号化生存——主旋律电影中的农民工
(一)国家叙事下的农民工
(二)整合成长的尝试
(三)从英模原型到影片角色
第五章 救赎·奇观·身份——少数民族农民的银幕想象
一、作为救赎想象的少数民族农民
二、被展示的奇观
三、全球化时代的身份的确证与迷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