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分类于: 互联网 计算机基础

简介

法庭上的修辞

法庭上的修辞 0.0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09-24 16:31:31

作者:刘燕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

ISBN:9787506855853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法庭 法学·司法 法学 文字的力量 图书馆 刘燕 修辞 【pdf已存】

简介· · · · · ·

案件事实的形成,不仅是证据的产物,也是语言和修辞的建构产物。在法庭上,证据完成了提供案情信息、证明信息真实性的工作,但这些信息处在碎片化、非语言化的状态,直接拼凑之后并不能得到有法律意义的案件事实。因此,仍需依赖修辞和叙事等人类语言活动,将碎片化的案件信息组织成首尾完整、有主题、有情节的叙事化的事实文本,才能得出有效的判决。在证据信息的叙事化过程中,挑选裁剪、情节发挥、人物建构和解构等修辞策略,可能导致基于同样的证据建构出不同案件事实。法庭是各种叙事立场博弈的平台,公众也往往借用案件审理的平台去表达他们的生存状况以及对制度的诉求,善恶、自由、存在等话题都或隐或现地蕴含于叙事中。

直接下载

想要: 点击会收藏到你的 我的收藏,可以在这里查看

已收: 表示已经收藏

Tips: 注册一个用户 可以通过用户中心得到电子书更新的通知哦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一个奇怪的案件
一、问题和基本观点
二、案件事实研究的旧思路
三、旧思路的缺陷:崔英杰案“真相”的多重叙事
第二节 本书观点和思路
第三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法律与文学运动
二、修辞、叙事与法律
三、历史事实与叙事建构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材料说明
一、个案研究
二、个案扩展
第一章 案件事实的叙事演化
第一节 崔英杰案:一个案件多个事实
一、关于案件事实的几个版本
二、哪个才是真相
第二节 失败的事实文本:为什么有了证据不等于有了事实
一、案件事实和历史事实的表现方式
二、失败的或不完善的事实形式
三、失败文本的症结
第三节 成功的事实文本:什么样的文本符合审判要求
一、碎片式的案情信息
二、从编年史到叙事历史
三、已完成的案件事实:各版本如何填补信息之间的断裂
第二章 从证据到事实的跳跃
第一节 证据与事实之间的距离
一、崔英杰案的证据以及从中得出的信息
二、从证据到事实的跳跃
第二节 证据认知的一般理论
一、一般的认知方法
二、混乱而靠不住的推断
第三节 证据认知的故事模型理论
一、故事模型简介:先想好故事再看证据
二、故事模型分析崔英杰案的证据认知
第三章 事实叙事的横向分化
第一节 法庭上的叙事对抗
一、崔英杰案可能成立的事实文本
二、法庭上的叙事对抗
第二节 导致叙事分化的修辞策略
一、情节发挥:事件间的断裂弥补
二、事件挑选:整体的戏剧化效果
第三节 人物建构:案件叙事的特殊策略
一、案件事实的人物塑造
二、人物形象在司法实践中的修辞效果
第四节 缺少人物形象的案件事实:两个不同的邓玉娇
一、人物建构的普遍性
二、没有人物形象的案件事实:“烈女”还是罪犯
三、消解人物的叙事策略
第四章 事实的修辞建构及其与人的关系
第一节 崔英杰案的判决结果
一、判决书里的案件事实
二、判决书案件事实的叙事分析
第二节 案件事实的修辞建构
一、如何理解修辞
二、案件事实的修辞建构
第三节 法庭修辞与司法实践
一、职业内外的话语对抗
二、判决书如何获得公众的认同
第四节 叙事与人的存在
一、“公众”是谁
二、叙事的真实性与人的存在
结语
一、已经完成的论证
二、不足之处和未完成的论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