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与质量的电子书资源下载网站
分类于: 职场办公 计算机基础
简介
宪法判断的原理与方法: 基于比较法的视角 豆 0.0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09-24 16:31:50
作者:翟国强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1
ISBN:9787302543251
文件格式: pdf
简介· · · · · ·
本书系国内较早专门研究想判断原理与方法的学术著作,对分析宪法学方法和实践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本书将宪法判断的方法加以体系化,提出较为完整的方法论框架,以宪法审查制度为平台,较好地平衡宪法判断过程中的价值、事实与规范的关系,以相关案例的分析为基础,提出具有解释力的研究思路。本书提出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可以在方法论意义上指导宪法判断的实践。
目录
第一章引论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二、研究要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要点
(二)研究方法
三、本书研究的意义
(一)学术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章回避宪法判断的方法
一、源流与概观:比较法上的考察
二、必要性原则:宪法判断的“奥康剃刀”
(一)严格必要性原则
(二)相对必要性原则
(三)宪法判断的必要性:自限?还是界限?
三、适用法律判断回避宪法(违宪)判断的方法
(一)法律判断?还是宪法判断?
(二)法律判断和宪法判断的竞合:直接违宪和间接违宪
(三)最后救济规则
(四)“赫克公式”
(五)适用法律判断回避宪法判断的界限
四、通过限定解释回避宪法判断的方法
五、小结
宪法判断的原理与方法目录第三章合宪限定解释:回避违宪判断的方法
一、有关概念的厘定
(一)合宪推定与合宪限定解释
(二)合宪限定解释与合宪解释
(三)合宪限定解释与回避宪法判断的法律解释
二、合宪限定解释的具体方法
三、几个有关的比较研究
(一)不同制度模式下的主体与对象
(二)各国的实践与发展
四、关于合宪限定解释的争议
五、合宪限定解释方法的界限
(一)文意界限:文意的射程范围
(二)宪法审查机关功能分配的界限
(三)解释学循环意义上的界限
(四)一个特殊的界限——合宪限定解释不适用的领域
六、小结
第四章结合宪法事实的判断方法
一、概念的厘定:社会事实、法律事实与宪法事实
二、宪法事实的类型
(一)司法事实和立法事实
(二)认知性事实和预测性事实
(三)“宪法规则事实”和“宪法审查事实”
三、作为宪法事实的司法事实
(一)司法事实的认定标准
(二)司法事实的重构
四、作为宪法事实的立法事实
(一)内容
(二)判断方法
(三)立法事实审查的界限
五、宪法事实的操控技术
(一)审查基准的强度
(二)审查基准强度的滑动
(三)宪法事实操控的限度
六、小结
第五章宪法判断的依据:宪法审查基准
一、审查基准概述
二、审查基准的技术性和规范性
三、在裁判规范和行为规范之间
(一)行为规范vs裁判规范
(二)在裁判规范和行为规范之间的互动
(三)宪法审查基准的规范领域
四、审查基准对解释命题的保护
(一)宪法审查与宪法解释命题
(二)为何保护解释命题?
(三)如何保护解释命题?
五、小结
第六章文面判断的方法
一、明确性原则
(一)宪法依据
(二)明确性的判断基准
(三)与过度宽泛理论的区分
(四)不明确性的违宪阻却事由
(五)合宪限定解释的转化
(六)宪法上的规范依据
二、过度宽泛理论
(一)依据
(二)对过度宽泛理论的限制
(三)适用范围
(四)更小限制手段(less restrictive means)基准与过度宽泛
三、小结
第七章全部违宪和部分违宪
一、全部违宪
(一)全部违宪的类型
(二)法效果的不同
二、部分违宪
三、可分性问题
四、可分性的判断基准
(一)可分离条款问题
(二)可分性推定
(三)判断可分性的综合标准
五、小结
第八章适用违宪的判断方法
一、适用违宪的类型
二、适用违宪的特征
(一)适用违宪与法律法规违宪的区分
(二)适用违宪和适用合宪
(三)适用违宪和“适用法律错误”的界限问题
(四)适用违宪和合宪解释
(五)适用违宪与运用违宪
三、抽象审查模式下的“适用违宪”以及两种模式的一个比较
四、适用违宪与法律法规违宪的优先顺序
(一)适用违宪排除法律法规违宪:萨勒诺基准
(二)法律法规违宪排除适用违宪:萨勒诺基准的适用例外
(三)排除适用违宪的判断标准
五、小结
第九章宪法判决的方法
一、违宪无效判决方法
(一)违宪自始无效
(二)违宪向后失效判决
(三)违宪无效判决类型的选择方法
二、单纯违宪判决
(一)单纯违宪判决的适用条件
(二)单纯违宪判决的“不单纯”
三、 警告性判决
(一)警告性判决的特征
(二)警告性判决的具体方法
(三)警告性判决的适用界限
四、小结
第十章宪法判断的制度模式选择
一、宪法审查的制度模式选择
二、宪法判断的功能定位
三、宪法审查的历史课题
第十一章推进合宪性审查的另一种思路
一、宪法判断的正当化功能
二、宪法判断正当化的依据
(一)宪法正当性的来源
(二)依据宪法的正当化与超宪法的正当化
三、通过合宪判断的正当化
(一)典型的合宪判断
(二)附条件的合宪判断
(三)合宪化修改
(四)合宪判断正当化的界限
四、违宪判断与正当化
(一)违宪的法律效果
(二)违宪判断如何维系正当性
(三)违宪判断作为纠偏机制的意义
五、结语
参考文献
图表 索引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二、研究要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要点
(二)研究方法
三、本书研究的意义
(一)学术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章回避宪法判断的方法
一、源流与概观:比较法上的考察
二、必要性原则:宪法判断的“奥康剃刀”
(一)严格必要性原则
(二)相对必要性原则
(三)宪法判断的必要性:自限?还是界限?
三、适用法律判断回避宪法(违宪)判断的方法
(一)法律判断?还是宪法判断?
(二)法律判断和宪法判断的竞合:直接违宪和间接违宪
(三)最后救济规则
(四)“赫克公式”
(五)适用法律判断回避宪法判断的界限
四、通过限定解释回避宪法判断的方法
五、小结
宪法判断的原理与方法目录第三章合宪限定解释:回避违宪判断的方法
一、有关概念的厘定
(一)合宪推定与合宪限定解释
(二)合宪限定解释与合宪解释
(三)合宪限定解释与回避宪法判断的法律解释
二、合宪限定解释的具体方法
三、几个有关的比较研究
(一)不同制度模式下的主体与对象
(二)各国的实践与发展
四、关于合宪限定解释的争议
五、合宪限定解释方法的界限
(一)文意界限:文意的射程范围
(二)宪法审查机关功能分配的界限
(三)解释学循环意义上的界限
(四)一个特殊的界限——合宪限定解释不适用的领域
六、小结
第四章结合宪法事实的判断方法
一、概念的厘定:社会事实、法律事实与宪法事实
二、宪法事实的类型
(一)司法事实和立法事实
(二)认知性事实和预测性事实
(三)“宪法规则事实”和“宪法审查事实”
三、作为宪法事实的司法事实
(一)司法事实的认定标准
(二)司法事实的重构
四、作为宪法事实的立法事实
(一)内容
(二)判断方法
(三)立法事实审查的界限
五、宪法事实的操控技术
(一)审查基准的强度
(二)审查基准强度的滑动
(三)宪法事实操控的限度
六、小结
第五章宪法判断的依据:宪法审查基准
一、审查基准概述
二、审查基准的技术性和规范性
三、在裁判规范和行为规范之间
(一)行为规范vs裁判规范
(二)在裁判规范和行为规范之间的互动
(三)宪法审查基准的规范领域
四、审查基准对解释命题的保护
(一)宪法审查与宪法解释命题
(二)为何保护解释命题?
(三)如何保护解释命题?
五、小结
第六章文面判断的方法
一、明确性原则
(一)宪法依据
(二)明确性的判断基准
(三)与过度宽泛理论的区分
(四)不明确性的违宪阻却事由
(五)合宪限定解释的转化
(六)宪法上的规范依据
二、过度宽泛理论
(一)依据
(二)对过度宽泛理论的限制
(三)适用范围
(四)更小限制手段(less restrictive means)基准与过度宽泛
三、小结
第七章全部违宪和部分违宪
一、全部违宪
(一)全部违宪的类型
(二)法效果的不同
二、部分违宪
三、可分性问题
四、可分性的判断基准
(一)可分离条款问题
(二)可分性推定
(三)判断可分性的综合标准
五、小结
第八章适用违宪的判断方法
一、适用违宪的类型
二、适用违宪的特征
(一)适用违宪与法律法规违宪的区分
(二)适用违宪和适用合宪
(三)适用违宪和“适用法律错误”的界限问题
(四)适用违宪和合宪解释
(五)适用违宪与运用违宪
三、抽象审查模式下的“适用违宪”以及两种模式的一个比较
四、适用违宪与法律法规违宪的优先顺序
(一)适用违宪排除法律法规违宪:萨勒诺基准
(二)法律法规违宪排除适用违宪:萨勒诺基准的适用例外
(三)排除适用违宪的判断标准
五、小结
第九章宪法判决的方法
一、违宪无效判决方法
(一)违宪自始无效
(二)违宪向后失效判决
(三)违宪无效判决类型的选择方法
二、单纯违宪判决
(一)单纯违宪判决的适用条件
(二)单纯违宪判决的“不单纯”
三、 警告性判决
(一)警告性判决的特征
(二)警告性判决的具体方法
(三)警告性判决的适用界限
四、小结
第十章宪法判断的制度模式选择
一、宪法审查的制度模式选择
二、宪法判断的功能定位
三、宪法审查的历史课题
第十一章推进合宪性审查的另一种思路
一、宪法判断的正当化功能
二、宪法判断正当化的依据
(一)宪法正当性的来源
(二)依据宪法的正当化与超宪法的正当化
三、通过合宪判断的正当化
(一)典型的合宪判断
(二)附条件的合宪判断
(三)合宪化修改
(四)合宪判断正当化的界限
四、违宪判断与正当化
(一)违宪的法律效果
(二)违宪判断如何维系正当性
(三)违宪判断作为纠偏机制的意义
五、结语
参考文献
图表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