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与质量的电子书资源下载网站
分类于: 设计 其它
简介
现代文学路上的迷途羔羊 豆 0.0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10-03 04:28:23
作者:王中忱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1
ISBN:9787521207231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王中忱 文学 文学研究 文集 清华中文系 0.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 未知
简介· · · · · ·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了现代化的历程,也逐渐走上了帝国主义的道路,帝国主义不仅仅表现为军事、经济的扩张,也表现为价值、思想、知识和情感、想象体系的建构,在此过程中,“现代”文学并不仅仅处于追随的位置,也表现出质疑和批判。本书集中讨论日本受到这一过程影响的现代作家们及其作品——所谓“迷途之羊”的意象,不仅仅是在隐喻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更是对日益走向迷途的日本社会提出的警示。
目录
大家来读书
Ⅰ小引
——艺术追随帝国,抑或帝国追随艺术?/
后发型新“帝国”及其言说的特征/
帝国与艺术:殖民历史与多样的现代主义/
Ⅱ弃文
——“言文一致”体小说开创者二叶亭四迷的越境中国
之旅/
埋骨中国:二叶亭的人生夙愿/
在“满蒙”铺设国民抵抗线:二叶亭的国际政治构想/
从哈尔滨到北京:二叶亭在中国的足迹/
关于二叶亭放浪中国的叙述及其意义的再生产/
Ⅲ思乡之歌与“到民间去”的回响
——走读于石川啄木的故乡/
盛冈小城:啄木诗里的故乡/
天鹅声声入梦:日本的别一种景观/
远方天空那绚丽的云彩/
三行短歌的节奏与望月教授的读法/
乡愁诗的解体/
文化消费的超越/
向闭塞的时代宣战/
到民间去,到民间去……/
Ⅳ语言·经验·多义的“现代主义”
——论北川冬彦的前期诗作/
“现代主义”的再定义与北川冬彦的意义/
开放与闭锁:非均质的殖民地空间/
作为“帝国”隐喻的军港、铁路和身体/
小结/
Ⅴ遍体鳞伤的经验与血肉丰满的思想
——中野重治创作的抒情性与政治性/
重审社会主义思潮与普罗文学的谱系/
告别感伤的抒情/
重建主体的经验与政治抒情诗/
“再转向”与远离“文艺复兴运动”/
余语/
Ⅵ自我与他者的再确认
——堀田善卫的早期写作与鲁迅的路标意义/
日本的鲁迅阅读史与中国新文学“走向世界”/
堀田善卫:在由欧入亚的时刻与鲁迅相遇/
堀田的早期文学评论与鲁迅的潜在影响/
“上海物语”与鲁迅形象的意义/
鲁迅的启示:与异民族交涉的彻底性/
Ⅶ存在的焦虑、人文主义传统重建与 “新人”的想象
——大江健三郎前期创作论/
“峡谷村庄”:多义的空间/
跨越精神危机的青春纪念碑/
“另外一部《个人的体验》”/
人文主义传统的重建/
Ⅷ在“介入文学”的谱系上
——初论加藤周一的文化批评/
作为当代日本文学史事件的“九条会”/
加藤周一:战争体验与知识分子的伦理责任/
在语言与装甲车之间的思考/
加藤的评论文体:以《四月的梦》为例/
Ⅸ日本文学中译百年的历史掠影/
两次翻译热潮与“脱脉挪用”式解读/
另类接受与共时思考/
Ⅹ小结
——远近之间:3·11后日本文学的再出发/
来自现场的声音/
核时代的想象力/
远而近:文明史的质疑/
后记/
Ⅰ小引
——艺术追随帝国,抑或帝国追随艺术?/
后发型新“帝国”及其言说的特征/
帝国与艺术:殖民历史与多样的现代主义/
Ⅱ弃文
——“言文一致”体小说开创者二叶亭四迷的越境中国
之旅/
埋骨中国:二叶亭的人生夙愿/
在“满蒙”铺设国民抵抗线:二叶亭的国际政治构想/
从哈尔滨到北京:二叶亭在中国的足迹/
关于二叶亭放浪中国的叙述及其意义的再生产/
Ⅲ思乡之歌与“到民间去”的回响
——走读于石川啄木的故乡/
盛冈小城:啄木诗里的故乡/
天鹅声声入梦:日本的别一种景观/
远方天空那绚丽的云彩/
三行短歌的节奏与望月教授的读法/
乡愁诗的解体/
文化消费的超越/
向闭塞的时代宣战/
到民间去,到民间去……/
Ⅳ语言·经验·多义的“现代主义”
——论北川冬彦的前期诗作/
“现代主义”的再定义与北川冬彦的意义/
开放与闭锁:非均质的殖民地空间/
作为“帝国”隐喻的军港、铁路和身体/
小结/
Ⅴ遍体鳞伤的经验与血肉丰满的思想
——中野重治创作的抒情性与政治性/
重审社会主义思潮与普罗文学的谱系/
告别感伤的抒情/
重建主体的经验与政治抒情诗/
“再转向”与远离“文艺复兴运动”/
余语/
Ⅵ自我与他者的再确认
——堀田善卫的早期写作与鲁迅的路标意义/
日本的鲁迅阅读史与中国新文学“走向世界”/
堀田善卫:在由欧入亚的时刻与鲁迅相遇/
堀田的早期文学评论与鲁迅的潜在影响/
“上海物语”与鲁迅形象的意义/
鲁迅的启示:与异民族交涉的彻底性/
Ⅶ存在的焦虑、人文主义传统重建与 “新人”的想象
——大江健三郎前期创作论/
“峡谷村庄”:多义的空间/
跨越精神危机的青春纪念碑/
“另外一部《个人的体验》”/
人文主义传统的重建/
Ⅷ在“介入文学”的谱系上
——初论加藤周一的文化批评/
作为当代日本文学史事件的“九条会”/
加藤周一:战争体验与知识分子的伦理责任/
在语言与装甲车之间的思考/
加藤的评论文体:以《四月的梦》为例/
Ⅸ日本文学中译百年的历史掠影/
两次翻译热潮与“脱脉挪用”式解读/
另类接受与共时思考/
Ⅹ小结
——远近之间:3·11后日本文学的再出发/
来自现场的声音/
核时代的想象力/
远而近:文明史的质疑/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