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分类于: 编程语言 职场办公

简介

人类学

人类学 0.0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10-22 16:44:49

作者:罗红光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

ISBN:9787516140901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人类学 教材 全面 生硬 anthropology \\\ BJL 301

简介· · · · · ·

本书以后天的人为事实作为研究对象,呈现了著名的社会、文化人类学家在世界各地的田野工作及其背后的理论框架,梳理了本学科理论之间的脉络及其理论分析色彩。书中反映了不同人类学家所关注的思想理论及学术的焦点、难点问题,还注重了在收集、分类、归纳、分析的过程中不同学派的方法及方法论等内容,提出了科学精神的文化。

想要: 点击会收藏到你的 我的收藏,可以在这里查看

已收: 表示已经收藏

Tips: 注册一个用户 可以通过用户中心得到电子书更新的通知哦

目录

第一章 人类学与文化
第一节 人类学的研究性质与范围
一 学科性质
二 学科划分
三 理论上的公共性
第二节 作为人类学的分析基本单位——文化事实
第三节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特征
一 方法特征
二 方法论
三 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 身体——身体技能与存在方式
第一节 “生物学”的身体——文化事实(一)
一 生物学背景
二 人种学背景
三 身体的性学背景
第二节 文化的身体——文化事实(二)
一 身体的秩序
二 身体的社会化
三 信仰与身体
第三节 举止及秩序——文化事实(三)
一 作为象征的身体
二 姿态的社会性
三 审美的身体
四 科学话语中的身体
五 生命权力
第三章 语言——符号(象征)的世界
第一节 符号的世界
一 符号
二 能指与所指
三 客位与主位
第二节 表层结构与分析方法
一 表层结构
二 分析方法
第三节 作为文化事实的语言
一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二 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三 书写文化
第四章 性——血亲与姻亲的意义系统
第一节 性经验与婚姻
第二节 家庭类型及婚姻关系
第三节 亲属制度及其身份表达系统
一 亲属称谓
二 亲属制度
三 社会关系及联盟的雏形
第四节 生活共同体的性质
一 家庭经济
二 家庭福利
三 信仰决定人的社会属性
第五章 物——物质文化
第一节 物的种类及属性
一 自然物
二 造物
三 文化遗产
第二节 社会结构中的物
一 生产关系中的造物
二 社会关系中的造物
第三节 象征意义的物
一 “物”背后折射的思想
二 文化变迁
第六章 空间——地方在场
第一节 空间的物理属性
一 组织空间
二 信仰的空间
三 意义的空间
四 虚拟空间
第二节 人的“社会(化)”平台
一 社会过程与交融
二 公共性:公共平台的建构
第三节 空间符号及其意义
一 超越结构主义的分析视角
二 超越物质主义的分析视角
第七章 时间——历史过程
第一节 时间的种类及其意义
一 时间的种类
二 时间的意义
三 客位与主位
第二节 时间的文化色彩
一 努尔人的时间
二 黑龙潭人的时间
第三节 时间的属性
一 结构性时间
二 象征性时间
三 历时性时间
四 时间背后的政治立场
五 关于时间的焦点问题
第八章 差异——建构的阶位
第一节 存在的条件
一 差异的文化现象
二 品味欲望嗜好
第二节 阶位与阶序
一 传统结构
二 现代社会的结构
三 社会再生产
第三节 对存在方式的占有
一 资本形式的空间结构
二 象征意义的竞争——身体习性的卓越化
第九章 交换——生产与消耗
第一节 商品交换与礼品交换
一 交换的属性
二 交换的规则
三 交换的形式
第二节 动机:欲望与需求的文化
一 劳动交换
二 生产财富与道德的问题
三 礼物的动机
四 交换:个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换机制
第三节 交汇:从交换的手段到手段的交换
一 礼物交换研究给我们的礼物
二 交汇:劳动交换与消费交换
第十章 信仰——理念与归宿
第一节 信仰的表现与意义
一 自然崇拜
二 鬼魂崇拜
三 祖先崇拜
第二节 仪礼
一 仪礼与仪式
二 过渡仪礼
三 国家仪礼
第三节 两种思维
一 真善美
二 宗教人类学
三 信仰理论
第十一章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规范
一 田野工作:程序
二 田野工作:参与观察阶段
三 田野笔记
第二节 研究范式
一 方法论
二 研究范式的外延
第三节 著述文化
一 主流民族志
二 跨界民族志
三 虚拟民族志
第十二章 人类学诸理论与方法论
第一节 达尔文主义
一 社会进化论
二 线性的历史观
三 方法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
一 无产阶级的信仰
二 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
三 方法论
第三节 功能主义
一 复杂社会
二 文化整体论
三 方法论
四 比较
第四节 文化相对论
一 文化与人格学派的田野研究
二 人格
三 方法论
第五节 结构主义
一 两种结构主义
二 方法论
第六节 象征论
一 象征与社会性隐喻
二 意义系统
三 方法论:隐喻与符号的诠释学
第七节 东方主义
一 关于东方的韦伯悖论
二 儒家文化圈内外
第八节 反思主义
一 围绕理性的讨论
二 反思人类学与文化表述
三 方法论
第十三章 科学精神的文化
第一节 科学行为的文化现象
一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二 科学与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文化范式的可能性
一 文化科学
二 跨学科的理解机制
三 范式转换的可能性
四 文化范式下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 科学文化的应用基础
一 对科学的期待
二 面向自然的自然科学
三 面向人性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