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分类于: 职场办公 人工智能

简介

像阿德勒一样思考和生活: 用心理学解决人生必须面对的难

像阿德勒一样思考和生活: 用心理学解决人生必须面对的难 8.8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10-23 15:34:28

作者:岸见一郎

译者:郑舜珑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

ISBN:9787553509846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心理学 阿德勒 哲学 心理 励志 经典 方法论 日本文学

简介· · · · · ·

对于活得很痛苦的人来说,阿德勒的话语代表希望。 因为阿德勒不要你追溯过去寻找原因,而是告诉你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引起广泛共鸣的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精髓, 透过岸见一郎清晰扎实的理论与实践的调和,交织他自身的人生体验与哲学, 因此成为岸见一郎至今写得最好的一本书。

人类,是只能被创伤玩弄的脆弱存在吗?

这本书告诉你:

即使过去无法改变,“现在”以及“未来”也可以改变。 挣脱心理创伤,带着强烈的意志、勇气与希望, 坚强努力,好好过完自己的人生吧。

也许你因为挫折与不被爱, 将自己的人生停滞在看不到希望与幸福的牢笼里。 你沮丧、夜不成眠,甚至必须求助药物或医师的协助。 你渴望抓住一根浮木,带给你勇气,去面对人生中各种困难的课题。

岸见一郎说: 人生很苦,特别是对那些很认真活着的人来说更是苦。 但人生对每个人一视同仁,不会仅仅只有苦。

阿德勒说: 其实我们是...

直接下载

想要: 点击会收藏到你的 我的收藏,可以在这里查看

已收: 表示已经收藏

Tips: 注册一个用户 可以通过用户中心得到电子书更新的通知哦

目录

序 章 何谓阿德勒心理学——常识的反命题
怀疑常识 \ 并非所有的人都一样 \ 原因论的问题 \ 一切取决于自己
第一章 与弗洛伊德的相遇与诀别——探索欲望的根源
超越自卑感 \ 与弗洛伊德的相遇 \ 器官缺陷 \ 攻击冲动
情感欲望 \ 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 \ 个体心理学的诞生
第二章 从“从哪里来”变成“往何处去”——原因论与目的论
不是每个人都活在同一个世界 \ 拯救自由意志 \ 善的选择
内心没有挣扎 \ 作为真正原因的目的 \ 因果关系的假象
找出合乎目的的解释 \ 善的层次 \ 改变现在的状态
连过去也跟着改变 \ 从器官缺陷到自卑感
第三章 生活形态——对自己与世界所赋予的意义
何谓生活形态 \ 对自己与世界所赋予的意义 \ 预测未来
生活形态就是一种认知偏见 \ 自己选择的生活形态
影响生活形态的决定因素 \ 遗传的影响 \ 环境的影响
手足顺位 \ 吸引父母关注 \ 亲子关系 \ 阿德勒的幼年时期
阿德勒的亲子关系 \ 文化的影响 \ 改变生活形态
即使如此,生活形态还是可以改变 \ 超越相对主义
提示一个选择的方向 \ 面对人生的问题
第四章 共同体感觉——超越对自己的执着
人无法独自活下去 \ 共同体感觉 \ 战争精神官能症 \ 对他人的关心
对自己的执着 \ 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 \ 邻人之爱与共同体感觉
关于价值 \ 柏拉图的目的论 \ 共同体感觉的验证
第五章 优越性的追求——“善”的实现
优越情结与自卑情结 \ 才的事迹 \ 为了改变世界
“善”的终极目标 \ 正确的优越性追求以及错误的优越性追求
优越性追求与共同体感觉
第六章 脱离精神官能症性质的生活形态——活在简单的世界中
改善生活形态的必要 \ 被溺爱的小孩 \ 对自立的抗拒
即使长大之后 \ 精神官能症的逻辑 \ 关于震惊
比精神官能症的痛苦还痛苦的事 \ 光有良善的意图还不够
世界观与自我中心性 \ 面向未来的原因论
作为再教育的心理咨询 \ 摆脱精神官能症
第七章 阿德勒的教育论——人生的问题以及赋予勇气
维也纳的教育改革 \ 前往美国 \ 阿德勒所受的教育
是谁的问题 \ 不处理问题的决心 \ 帮助小孩找到自己的价值
关于责骂 \ 称赞的问题 \ 赋予勇气与自己的价值
不被他人的评价左右 \ 把短处看成长处
自己的价值可以通过贡献感获得 \ 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人
遇到对峙的状况,仍把对方当同伴 \ 贡献感的重要性
不害怕失败 \ 对等这件事 \ 赋予勇气的问题
第八章 与他人的关系——个体的独立性与他人的共生
通过他人,活出自己 \ 给予和接受
赋予属性以及从中获得解脱 \ 不需要他人的认同
摆脱竞争 \ 从以力服人到对话
第九章 怎么好好地过完这一生——看清现实与理想
人生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有意义 \ 超越现实
合乎现实地活下去 \ 乐观主义、乐天主义、悲观主义
运动与活动 \ 关于死亡 \ 克服死亡的恐惧
好好地活着 \ 活着的喜悦 \ 随时做好准备 \ 双重性
改善这个世界 \ 跨越的勇气 \ 游戏人生 \ 阿德勒的遗产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