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分类于: 人工智能 互联网

简介

考古学研究入门

考古学研究入门 8.2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10-23 15:38:11

作者:陈淳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

ISBN:9787301155356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考古学 考古 陈淳 历史 理论、教材、工具 理论 考古与文博 文化

简介· · · · · ·

作者从考古学的概况、研究史、经典著作、基本史料、研究方法等各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这一专门领域的基础知识,适合作为研究生教材使用。

直接下载

想要: 点击会收藏到你的 我的收藏,可以在这里查看

已收: 表示已经收藏

Tips: 注册一个用户 可以通过用户中心得到电子书更新的通知哦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考古学概说
导论
一、什么是考古学
二、历史学还是人类学
三、考古学的目标
四、发展梗概
第二部分 考古学简史
第一章 了解人类的过去
一、认识人类的古老性
二、古物学与金石学
三、三期论
四、类型学与地层学
第二章 发现人类的过去
一、埃及
二、美索不达米亚
三、爱琴海地区
四、美洲
五、中国
第三章 学科的进步
一、进化论与进化考古学
二、历史编年与文化历史考古学
三、文化适应与新考古学
四、思想意识与后过程考古学
五、反决定论的“能动性研究”
小结
第三部分 考古技术
第四章 发现与勘探
一、发现考古遗址
二、遗址的记录
小结
第五章 考古发掘
一、发掘的组织
二、研究设计
三、发掘的类型
四、发掘的过程
五、发掘记录
六、特殊发掘问题
小结
第六章 断代与年代学
一、相对断代
二、绝对年代测定
小结
第四部分 考古学研究
导言
第七章 技术与器物
一、石器
二、陶器
三、金属
四、骨器
五、木器
六、玉器
七、贝壳
小结
第八章 生态与经济
一、植物考古
二、动物考古
三、食谱
四、古病理
五、农业起源
第九章 聚落形态与社会分析
一、聚落考古
二、遗址域分析
三、人口
四、分子人类学
五、社会结构
六、贸易
七、宗教与信仰
小结
第十章 探索与阐释
一、文化历史学的途径
二、文化过程研究
三、后过程研究
四、能动性研究
小结
第十一章 公共考古学
一、考古学的危机
二、考古学的公共意识
三、保存理念
四、考古学的专业标准
五、考古与公众
小结
附录一 学术资源
一、工具书及图录
二、目录索引
三、考古文物辞典
四、学术期刊
五、丛书
附录二 关键词
一、术语
二、概念
三、流派
推荐阅读文献
后记
序言
现在,考古学仍被一些人认为是在寻找古董、挖宝、发现记载和传说中失落的古代民族和文明。确实,早期考古不是为了寻找珍宝就是为了好奇和兴趣,比如埃及的早期发掘就是为了搜寻值钱的文物,为欧洲的贵族和博物馆提供藏品,而英国早期的发掘则是出于上层贵族的闲情逸致。1844年,一次对八座古墓的发掘,就是以豪华的宴会和向来宾展示出土文物及主人的古董收藏而达到高潮。墨西哥和危地马拉的玛雅文明最早也是由一位美国旅行作家发现的,他们的调查也以游记而非考古报告的形式流传于世。
今天,重大的考古发现也常是新闻媒体的头条。中国猿人头骨、殷墟、满城汉墓、马王堆汉墓、秦始皇兵马俑发现的传奇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这些重要遗址已成为世界各地来访者的必游之地。因此,考古学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对于这门学科的目标、研究方法和面临的问题却鲜为人知,考古学基本上还是少数专业人员从事的象牙塔里的学问。然而,社会发展和这门学科的前景却存在不协调之处。因为,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使得人类社会正面临自然资源和地下文物资源日趋枯竭的危机。在达到现代文明的发展阶段后,我们既会对远古人类的生活产生好奇,也会怀念以前那种简朴的生活,提倡返璞归真的理念。因此,考古学不只是了解我们遥远过去的一门学科,它也和我们目前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旅游成为国民的一种主要休闲方式的时候,造访国内外名胜古迹和博物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考古学也应从专家的象牙塔里走出来,向民众普及考古知识,培养他们理解、欣赏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水平,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修养。
后记
在笔者已经出版了一本教材《当代考古学》,且另有两本欧美考古学教科书《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及《发现我们的过去——简明考古学导论》已被引进、翻译和出版的情况下,再写一本《考古学研究入门》显然具有一定的压力。何况,这套入门丛书有一定的写作体例和要求。因此,我只能采取取长补短的方法,根据中国读者和学术背景,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参考中外各类考古学教科书的优点,来撰写这本《考古学研究入门》。
在《当代考古学》中,我曾提到我国以前的考古学通论教材,都以断代分期框架来介绍不同时代的物质文化特点,是一种教授知识而非训练方法的指导理念。这样的教材和课程无疑只能让学生识别出土文物的时代特征和时空分布,在方法方面也局限于一些概念和原理。与此同时,训练田野发掘技术被视为考古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至于如何对考古发现进行分析、思考以及阐释一般并未引起关注,它认为考古发现自己就能够提供答案。
现在我们认识到,考古不只是一种田野的操作技术,也不仅局限于分辨文物的特点和时空分布。它已发展成为一个探索范围极为宽泛、分析手段极为多样、几乎涉及人类经验所有方面的研究领域。长期以来,类型学和地层学被视为中国考古学的基本方法,于是类型学研究从方法变成了目的。现在考古学绝不只用一种方法,考古学家为解决和探索不同问题,在不断创造和发明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在高新科技的帮助下,考古学已经从物质文化的器物研究扩展到其他各个方面,已经使我们能够了解人类历史上的许多细节,并在理论指导下解决历史学和其他人文科学关注的问题。
文摘
一、什么是考古学
在中国,考古学与许多自然科学一样,是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一门学科。经过80余年的发展,与欧美的考古学有了相当大的差异,这既是由于中西国情的不同,也有长期以来缺乏持续学术交流的原因。本书想从学科整体发展的角度对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做一个简介,作为对了解这门学科的入门指南,也希望对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考古学水准有所助益。
“考古学”一词对应英语的archaeology,其词根arche源自希腊文pxot,意思是“开始、来源、起源”,它与古希腊哲学家对万物本源的探究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如亚里士多德所言:“追求的最佳途径就是从开始追随事物,观察它们如何产生以及它们如何发展。”但是在欧洲中世纪,archaeology用得很少,而其探索的领域是在其他方面而非专指人类的历史,这是因为《圣经》为人类和世界的来历提供了经典和权威的描述和结论,所以无需人们加以深究。然而,中文“考古学”的词意却有着传统国学考证的意味。这是因为19世纪末,日本早在中国之前引入了考古学,为了替archaeology找到合适的对译,日本学者从中国宋代吕大临《考古图》的书名得到启发,将其译为“考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