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与质量的电子书资源下载网站
分类于: 设计 云计算&大数据
简介
形式的起源: 万物形式演变之谜,自然物和人造物的设计美学×科学探索 豆 8.3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10-23 15:41:53
作者:克里斯多福.威廉斯(Christopher Williams)
译者:甘錫安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5-01
ISBN:9789862354568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设计 艺术 台版 台版书 设计理论 設計相關 藏书 [歐美]
简介· · · · · ·
176幅精繪插圖,探索一切形式的根源
一部結合設計、自然、科學的萬物形式演化史
萬物的世界,一切皆非理所當然――――
尺寸的極限 × 材料的可能 × 元素的關聯 × 機能與設計的仿生美學
三角形、方形、圓形為什麼最常出現?
雞蛋的形狀和雨滴的形狀有何關聯?
什麼樣的物件可能存在或不可能存在?
什麼樣的建築應該建造或不應該建造?
永續長存的形式的共通要素是什麼?
◎自然的物、人造的物,各種各樣的物如何成為今日的形式?
無論是一個原子在大氣運動中的路徑,或者工匠工具的演變,
或是森林中、河岸邊一棵樹的生長,
都有其形式的成因和變遷發展的故事。
透過「形式」的演化,一切事物有了連結。
鍛鐵與茂盛生長的樹有相似之處,鐵橋與兀鷹中空的翅骨相仿,
植物葉片生長的形式與鹿角的曲線形狀相近。
在綿長的時間尺度中,動物植物、液體固體、山脈地景、玻璃鋼鐵……
一個物件該...
目录
1 形式與物質
原子的一生
物質的三態:氣態、液態、固態
時間和萬物的漸變
均化的過程:由高到低和由熱到冷等
細胞:由內部發展
晶格結構:由外部發展
脫水、腐朽、侵蝕、磨損、氧化
磨損的成因
表面:近距離與遠距離觀察
材料的特質
紋理、木材和鍛鐵
新材料的製造和形式
2 壓桿與拉桿:結構元素
經濟性的必要: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效益
決定形式的力:張力、壓力、彎曲、剪力、扭轉
張力結構:輕盈又有柔性
壓力結構:沉重而堅實
動物的身體結構
鳥類:結構統一性的傑作
細緻的人類結構形式
三角形、球形和圓頂
未來的結構:透過柔性提供強度
3 尺寸
相對量和絕對量
極大和動態相似性定律
大與小的生命模式
功和運動:尺寸的優點和缺點
人造的建物和尺寸
4 機能的形式
形隨機能但永遠追趕不上
市場中的選擇過程
專門化:高度適應的形式
傳統:滿足機能需求的阻礙
多功能:通用的形式
形式、機能和經濟性,為何某些形式歷久彌新?
跨機能主義:滿足某一需求但不利於另一需求
貫機能主義:整合互相對立的需求
機能、時間和變化――萬物都會經歷以下過程:
平衡:在某段時間內維持不變
動態:必然發生的改變
創造:舊蛻變成新
5 世代:來自過去的影響
最初的工具
發現、發明和影響的順序:
原發突變:經調整的初發現
自由突變:改良新的發現
替代:物質的改變
交叉突變:借用概念
獨立發現vs.科技擴散
真正的創造:產出以往不存在的事物
擴散的終結與跨社會知識的開端
近親繁殖和遠親繁殖得來的知識
從獸力到機械力
剩餘形式:變化後的殘餘
6 生態表現型效應:環境中的形式
形式在個別環境中透過使用、生長和發揮機能所產生的變化
工匠的產品獨特性
工作坊和磨坊:較為一般化的生產
工廠系統、大量生產、分工、標準化和互換性
製造過程只是開端:出自使用者的產品
7 目的論:世界一家
物質世界概觀:萬物對相同法則的反應
統一化原理的視覺化檢視:
費布那西數列
黃金分割
對稱
流線
空間分割
120度交叉
緊密堆積
六角網
8 機率與非理性
機率的影響
就機率而言不存在但應該存在的事物
理論家的地景:產品歷經起伏通過高山和深谷地形的淬鍊不斷演變,受機率影響,最後抵達適用的顛峰
注釋
參考書目
原子的一生
物質的三態:氣態、液態、固態
時間和萬物的漸變
均化的過程:由高到低和由熱到冷等
細胞:由內部發展
晶格結構:由外部發展
脫水、腐朽、侵蝕、磨損、氧化
磨損的成因
表面:近距離與遠距離觀察
材料的特質
紋理、木材和鍛鐵
新材料的製造和形式
2 壓桿與拉桿:結構元素
經濟性的必要: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效益
決定形式的力:張力、壓力、彎曲、剪力、扭轉
張力結構:輕盈又有柔性
壓力結構:沉重而堅實
動物的身體結構
鳥類:結構統一性的傑作
細緻的人類結構形式
三角形、球形和圓頂
未來的結構:透過柔性提供強度
3 尺寸
相對量和絕對量
極大和動態相似性定律
大與小的生命模式
功和運動:尺寸的優點和缺點
人造的建物和尺寸
4 機能的形式
形隨機能但永遠追趕不上
市場中的選擇過程
專門化:高度適應的形式
傳統:滿足機能需求的阻礙
多功能:通用的形式
形式、機能和經濟性,為何某些形式歷久彌新?
跨機能主義:滿足某一需求但不利於另一需求
貫機能主義:整合互相對立的需求
機能、時間和變化――萬物都會經歷以下過程:
平衡:在某段時間內維持不變
動態:必然發生的改變
創造:舊蛻變成新
5 世代:來自過去的影響
最初的工具
發現、發明和影響的順序:
原發突變:經調整的初發現
自由突變:改良新的發現
替代:物質的改變
交叉突變:借用概念
獨立發現vs.科技擴散
真正的創造:產出以往不存在的事物
擴散的終結與跨社會知識的開端
近親繁殖和遠親繁殖得來的知識
從獸力到機械力
剩餘形式:變化後的殘餘
6 生態表現型效應:環境中的形式
形式在個別環境中透過使用、生長和發揮機能所產生的變化
工匠的產品獨特性
工作坊和磨坊:較為一般化的生產
工廠系統、大量生產、分工、標準化和互換性
製造過程只是開端:出自使用者的產品
7 目的論:世界一家
物質世界概觀:萬物對相同法則的反應
統一化原理的視覺化檢視:
費布那西數列
黃金分割
對稱
流線
空間分割
120度交叉
緊密堆積
六角網
8 機率與非理性
機率的影響
就機率而言不存在但應該存在的事物
理論家的地景:產品歷經起伏通過高山和深谷地形的淬鍊不斷演變,受機率影響,最後抵達適用的顛峰
注釋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