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分类于: 云计算&大数据 人工智能

简介

酚酸化学

酚酸化学 0.0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11-15 07:58:31

作者:张东明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

ISBN:9787122037367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学习

简介· · · · · ·

《酚酸化学》作为《天然产物化学丛书》分册之一,系统全成地介绍了天然产物中酚酸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根据酚酸类化合物母核的特点,分别介绍了9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生源关系及分布、提取分离、理化性质、谱学特征、结构测定、结构修饰与构效关系、化学合成、生物活性。

《酚酸化学》适合从事天然产物化学、植物化学、药物化学、有机化学等专业的研究生与科研人员作为研究参考用书。

直接下载

想要: 点击会收藏到你的 我的收藏,可以在这里查看

已收: 表示已经收藏

Tips: 注册一个用户 可以通过用户中心得到电子书更新的通知哦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概述1
12酚酸的分类及结构特点1
121苯甲酸为母核的酚酸类成分1
122桂皮酸为母核的酚酸类成分2
123其它类型化合物2
13酚酸的提取分离3
14酚酸的结构测定方法3
15酚酸的含量测定方法5
16酚酸的理化性质5
第2章没食子酸类化合物7
21概述7
22结构分类、生源关系及其分布9
221结构分类与分布9
222生源关系15
23理化性质19
24结构测定与谱学特征20
241紫外光谱20
242核磁共振谱(NMR)21
243质谱25
244旋光性25
25构效关系27
26化学合成28
2611β36三O没食子酰葡萄糖酯的合成30
26223二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酯的合成30
263二(三)O没食子酸的合成31
27生物活性31
271抗肿瘤作用31
272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32
273杀锥虫作用32
274保肝活性32
275对血管的作用32
276其它作用32
277安全性32
28结语33
参考文献33
第3章鞣花酸鞣质36
31概述36
32结构分类36
321吡喃葡萄糖4C1构型鞣花酸鞣质38
322吡喃葡萄糖1C4构型鞣花酸鞣质39
323船式吡喃葡萄糖鞣花酸鞣质42
324葡萄糖为开环的鞣花酸鞣质43
325寡聚鞣花酸鞣质46
326其它类型鞣花酸鞣质53
33生源合成57
34结构测定与谱学特征59
341化学方法59
342薄层色谱检测鞣花酸鞣质60
343HPLC分析检测鞣花酸鞣质61
344波谱学结构鉴定方法61
35理化性质68
36结构修饰与构效关系69
37化学合成70
371CC键偶联(葡萄糖4/6位)70
3722/3位 CC偶联71
3732 4位的HHDP合成72
374CO键偶联(m-)73
375端基异构体的合成74
376鞣花酸鞣质的合成76
38生物活性及其应用78
381抗氧化作用79
382抗肿瘤作用79
383抗病毒作用79
384抗凝血作用80
385EA的抗突变、防癌作用80
386其它生物活性80
39结语81
参考文献81
第4章聚黄烷醇多酚84
41概述84
42结构分类84
421单体黄烷醇84
422寡聚黄烷醇类化合物85
423红粉和酚酸100
43生物合成101
431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生物合成101
432聚黄烷醇多酚的生物合成102
44化学反应102
441聚黄烷醇多酚的降解102
442聚黄烷醇多酚的酸催化裂解103
443醚键的形成反应103
444聚合反应105
445异构化反应105
45化学合成106
46提取分离107
47波谱特征110
471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110
472核磁共振谱110
48生物活性116
481抗氧化活性116
482保护心血管作用117
483抗癌活性117
484抗炎作用118
485抗菌、抗病毒作用119
486调节血小板活性119
487免疫调节活性119
488防止急性肾衰竭119
489其它药理活性120
49结语120
参考文献120
第5章间苯三酚类化合物123
51概述123
52结构多样性、分布及其生物活性123
521酰基间苯三酚123
522间苯三酚鞣质157
53生物合成途径168
531聚酮途径168
532焦磷酸异戊二烯途径168
533亲电加成途径171
534DielsAlder途径171
535碳正离子途径171
536其它途径172
54结构测定与谱学特征174
541紫外光谱特征174
542红外光谱特征175
5431H NMR特征176
54413C NMR特征176
545质谱特征178
55理化性质和化学反应179
551理化性质179
552化学反应180
56化学合成180
57结语182
参考文献183
第6章苯丙酸类化合物188
61概述188
62结构分类与生源途径188
621结构分类188
622生源途径193
63提取和分离194
64色谱分析方法195
641薄层色谱法195
642高效液相色谱法196
643其它分析方法196
65光谱性质197
651紫外光谱197
652红外光谱197
653质谱197
654核磁共振谱198
66结构研究实例198
67incarvillateine衍生物的化学合成201
68生物活性204
681抗氧化活性204
682抗炎镇痛活性205
683抗病毒活性205
684抗肿瘤活性206
685抗菌活性206
686益智活性207
687其它作用208
69结语208
参考文献209
第7章绿原酸及奎宁酸类衍生物211
71概述211
72结构分类211
721单酯类211
722二酯类212
723三酯类213
724四酯类214
73提取分离214
731提取214
732分离214
74理化性质215
75分析方法215
751薄层色谱法215
75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215
76波谱特征216
761紫外光谱216
762红外光谱217
763核磁共振谱217
764质谱218
77结构鉴定实例219
771灰毡毛忍冬中的绿原酸类化合物219
772灯盏花中的绿原酸类化合物221
78生理活性221
79结语222
参考文献222
第8章天然低聚茋类化合物225
81概述225
82低聚茋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与分布226
821二苯乙烯单体的结构226
822低聚茋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227
823天然低聚茋类化合物在植物中的分布233
83低聚茋类化合物的波谱特征233
831核磁共振谱233
832质谱236
833紫外光谱236
834红外光谱236
84天然低聚茋类化合物的生源与构型的关系236
85天然低聚茋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242
851抗真菌和抗细菌活性242
852抗氧化活性243
853抗炎和抗癌活性246
854蛋白激酶C(PKC)抑制活性246
855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活性247
856细胞毒抗肿瘤活性247
857酪氨酸酶抑制活性248
858对环氧酶的抑制活性249
859抗肝毒活性249
8510其它生物活性250
86天然低聚茋类化合物的仿生合成251
861酶催化的合成252
862金属氧化剂催化的合成252
863紫外照射聚合256
864酸催化聚合257
865天然二苯乙烯苯丙素类化合物及其仿生合成261
87结语264
参考文献264
第9章丹参的酚酸类化合物267
91概述267
92结构分类267
921酚酸类化合物的结构267
922二萜醌类化合物的结构271
923其它酚类化合物274
93丹酚酸类化合物的生源途径274
94提取分离274
941总酚酸性化合物的提取274
942酚酸性化合物的分离277
95结构测定与谱学性质277
951丹酚酸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277
952二萜醌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279
96理化性质与化学合成280
961丹酚酸类化合物的合成280
962丹酚酸类化合物的甲基化反应及对其甲基化物的化学研究283
963丹酚酸A和B的转变286
97生物活性及其应用286
971对心脏的保护作用287
972丹酚酸B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287
973丹酚酸A对氧自由基减弱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逆转作用288
974脑保护作用288
975抗肝纤维化的作用289
976抗血栓作用290
977改善血液循环作用291
978丹酚酸A对糖性白内障的防治作用291
979其它作用291
98结语292
参考文献292
第10章茶多酚294
101概述294
102茶多酚的结构类型与氧化途径294
1021茶多酚的结构类型294
1022茶多酚的氧化途径298
103茶多酚的提取和分离301
1031茶多酚的提取301
1032茶多酚的分离305
1033具体实例307
104茶多酚的理化性质307
105茶多酚的分析方法308
1051分光光度法308
1052色谱法309
106茶多酚的结构鉴定和谱学特征310
1061化学法310
1062波谱法311
107茶多酚的结构修饰315
108茶多酚的合成316
1081儿茶素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316
1082茶黄素类化合物的合成318
109茶多酚的生物活性319
1091抗氧化特性319
1092神经保护作用320
1093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320
1094抗肿瘤作用321
1095降血糖作用321
1096抗菌抗病毒作用321
1097护肝益肾322
1098抗过敏作用322
1099治疗口腔疾病322
10910抗炎活性322
1010茶多酚的构效关系322
10101茶多酚清除氧自由基的化学构效关系322
10102EGCG的构效关系323
10103EGCG衍生物的构效关系323
1011结语324
参考文献324
生物名称对照表326
化合物名称中英文对照表328
索引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