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与质量的电子书资源下载网站
分类于: 设计 云计算&大数据
简介
马氏温灸法 豆 8.7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11-15 07:59:01
作者:马少群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
ISBN:9787530473443
文件格式: pdf
简介· · · · · ·
马少群先生(1903~1992)河北省河间县人。先生幼时念过私塾,壮年以后,渐对祖国医学产生兴趣,业余时间用于浏览医书,由是而知灸之一二。
1934年,先生以函授方式从浙江宁波“东方针灸学社”学习温筒灸法。尔后,先生利用工余时间,为亲朋、邻人治些简单病证,虽然每每灵验,但并不知温灸可医治疑难大证。
由于过度操劳,自1943年后,先生相继患有梅尼埃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等。彼时先生未信温灸之能愈己,而求治于中西医,服药达12年之久,未能去病。于绝望中,先生反能静而思之,并终于悟出慢性病多是渐渐积累,病久而五脏传化、气血阻滞、上下不通的道理。先生想,自己身患多种病证,其病理亦不外如此。温灸善于通调气血,为何不试着治疗呢?
自1955年,先生停服中西药物,开始配穴用温灸自治。果然,治一个月得效,半年而大愈,灸至一年,身体已康复。
温灸竟有如此奇效,先生为之震...
目录
上篇总论
一、灸史沿革
二、灸疗法应为大众所掌握
三、灸疗作用机制、适应证、禁忌证、禁灸穴辨
四、触诊法
五、选穴规律
六、灸治要诀
七、灸量掌握
八、马氏温灸筒的优点及灸筒制法
九、灸药配制
十、施灸的操作及有关事项
十一、取穴法
十二、常用穴
(一)头颈部
1 大椎
2 哑门
3 风府
4 百会
5 囟会
6 上星
7 神庭
8 印堂
9 攒竹
10 曲差
11 通天
12 玉枕
13 瞳子髎
14 听会
15 上关
16 头窍阴
17 头临泣
18 目窗
19 风池
20 四白
21 巨髎
22 地仓
23 大迎
24 颊车
25 下关
26 头维
27 天鼎
28 禾髎
29 天容
30 颧髎
31 丝竹空
32 天突
33 承浆
34 颈四椎旁
35 百劳
(二)胸腹部
1 会阴
2 曲骨
3 中极
4 关元
5 气海
6 阴交
7 神阙
8 水分
9 下脘
10 建里
11 中脘
12 上脘
13 巨阙
14 鸠尾
15 膻中
16 紫宫
17 华盖
18 步廊
19 神封
20 俞府
21 气户
22 膺窗
23 乳根
24 不容
25 承满
26 梁门
27 滑肉门
28 天枢
29 外陵
30 大巨
31 水道
32 归来
33 气冲
34 中府
35 天池
36 府舍
37 腹结
38 大横
39 大包
40 章门
41 期门
42 京门
43 带脉
44 五枢
45 维道
马氏温灸法
(三)背、腰骶部
1 长强
2 腰阳关
3 命门
4 脊中
5 筋缩
6 至阳
7 灵台
8 神道
9 身柱
10 陶道
11 大杼
12 风门
13 肺俞
14 厥阴俞
15 心俞
16 膈俞
17 胃管下俞
18 肝俞
19 胆俞
20 脾俞
21 胃俞
22 三焦俞
23 肾俞
24 大肠俞
25 小肠俞
26 膀胱俞
27 中膂俞
28 白环俞
29 膏肓俞
30 意舍
31 肓门
32 志室
33 胞肓
(四)上肢部
1 尺泽
2 孔最
3 列缺
4 经渠
5 太渊
6 鱼际
7 泽前
8 二白
9 肘尖
10 曲泽
11 郄门
12 间使
13 内关
14 大陵
15 劳宫
16 极泉
17 少海
18 通里
19 阴郄
20 神门
21 少府
22 合谷
23 阳溪
24 偏历
25 温溜
26 上廉
27 手三里
28 曲池
29 手五里
30 肩髃
31 中渚
32 阳池
33 外关
34 支沟
35 会宗
36 三阳络
37 天井
38 臑会
39 肩井
40 腕骨
41 阳谷
42 养老
43 支正
44 小海
(五)下肢部
1 行间
2 太冲
3 中封
4 蠡沟
5 膝关
6 曲泉
7 阴廉
8 急脉
9 公孙
10 商丘
11 三阴交
12 漏谷
13 地机
14 阴陵泉
15 血海
16 涌泉
17 然谷
18 太溪
19 大钟
20 水泉
21 照海
22 复溜
23 交信
24 筑宾
25 阴谷
26 承扶
27 委中
28 合阳
29 承山
30 飞扬
31 跗阳
32 昆仑
33 申脉
34 金门
35 京骨
36 束骨
37 环跳
38 风市
39 阳陵泉
40 阳交
41 外丘
42 光明
43 阳辅
44 悬钟
45 丘墟
46 足临泣
47 伏兔
48 阴市
49 梁丘
50 犊鼻
51 足三里
52 上巨虚
53 条口
54 下巨虚
55 丰隆
56 解溪
57 冲阳
58 陷谷
59 内踝尖
60 女膝
下篇各种病证的常规灸法
一、风湿性心脏病
二、冠心病
三、高血压
四、心律失常(病案)
五、心肌炎(病案)
六、感冒
七、咽炎(兼喉炎)
八、扁桃腺炎
九、肺炎
十、支气管炎(兼哮喘)
十一、肺结核
十二、支气管扩张、咯血(病案)
十三、矽肺(病案)
十四、胸膜炎、胸水(病案)
十五、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十六、肠炎、痢疾
十七、阑尾炎
十八、肠痉挛
十九、病毒性肝炎
二十、肝硬化
二十一、肝脓肿(病案)
二十二、肝气旺盛(病案)
二十三、胆囊炎(病案)
二十四、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二十五、肾病综合征(病案)
二十六、膀胱炎
二十七、遗尿症
二十八、遗精
二十九、前列腺炎
三十、阴茎海绵体炎(病案)
三十一、睾丸炎
三十二、腮腺炎
三十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三十四、糖尿病
三十五、神经衰弱
三十六、失眠(病案)
三十七、盗汗
三十八、癫痫
三十九、头痛
四十、三叉神经痛
四十一、颜面神经麻痹(病案)
四十二、面肌痉挛(病案)
四十三、梅尼埃病(内耳眩晕病)
四十四、脑卒中(半身不遂)
四十五、关节炎
四十六、腰椎后突(病案)
四十七、再生障碍性贫血
四十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案)
四十九、不孕症
五十、月经病(病案)
五十一、盆腔炎(病案)
五十二、子宫脱垂
五十三、乳腺炎
五十四、乳汁过少
五十五、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五十六、小儿惊厥
五十七、水痘(病案)
五十八、颈部淋巴结结核(瘰疬)
五十九、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
六十、痈
六十一、蜂窝织炎
六十二、丹毒
六十三、疖与疖病(疔疮)
六十四、枕骨下硬结性毛囊炎(发际疮)
六十五、荨麻疹
六十六、湿疹
六十七、白塞综合征
六十八、神经性皮炎(牛皮癣)
六十九、剥脱性皮炎
七十、腋臭、冻疮、静脉曲张、扭挫伤、疣、
灰指甲简易灸、熏法
七十一、痉挛性斜颈
七十二、骨结核
七十三、外伤断指(病案)
七十四、烫伤(病案)
七十五、烧伤(病案)
七十六、牙痛
七十七、近视眼
七十八、散光(病案)
七十九、巩膜炎、白内障(病案)
八十、青光眼(病案)
八十一、麦粒肿(病案)
八十二、泪囊炎
一、灸史沿革
二、灸疗法应为大众所掌握
三、灸疗作用机制、适应证、禁忌证、禁灸穴辨
四、触诊法
五、选穴规律
六、灸治要诀
七、灸量掌握
八、马氏温灸筒的优点及灸筒制法
九、灸药配制
十、施灸的操作及有关事项
十一、取穴法
十二、常用穴
(一)头颈部
1 大椎
2 哑门
3 风府
4 百会
5 囟会
6 上星
7 神庭
8 印堂
9 攒竹
10 曲差
11 通天
12 玉枕
13 瞳子髎
14 听会
15 上关
16 头窍阴
17 头临泣
18 目窗
19 风池
20 四白
21 巨髎
22 地仓
23 大迎
24 颊车
25 下关
26 头维
27 天鼎
28 禾髎
29 天容
30 颧髎
31 丝竹空
32 天突
33 承浆
34 颈四椎旁
35 百劳
(二)胸腹部
1 会阴
2 曲骨
3 中极
4 关元
5 气海
6 阴交
7 神阙
8 水分
9 下脘
10 建里
11 中脘
12 上脘
13 巨阙
14 鸠尾
15 膻中
16 紫宫
17 华盖
18 步廊
19 神封
20 俞府
21 气户
22 膺窗
23 乳根
24 不容
25 承满
26 梁门
27 滑肉门
28 天枢
29 外陵
30 大巨
31 水道
32 归来
33 气冲
34 中府
35 天池
36 府舍
37 腹结
38 大横
39 大包
40 章门
41 期门
42 京门
43 带脉
44 五枢
45 维道
马氏温灸法
(三)背、腰骶部
1 长强
2 腰阳关
3 命门
4 脊中
5 筋缩
6 至阳
7 灵台
8 神道
9 身柱
10 陶道
11 大杼
12 风门
13 肺俞
14 厥阴俞
15 心俞
16 膈俞
17 胃管下俞
18 肝俞
19 胆俞
20 脾俞
21 胃俞
22 三焦俞
23 肾俞
24 大肠俞
25 小肠俞
26 膀胱俞
27 中膂俞
28 白环俞
29 膏肓俞
30 意舍
31 肓门
32 志室
33 胞肓
(四)上肢部
1 尺泽
2 孔最
3 列缺
4 经渠
5 太渊
6 鱼际
7 泽前
8 二白
9 肘尖
10 曲泽
11 郄门
12 间使
13 内关
14 大陵
15 劳宫
16 极泉
17 少海
18 通里
19 阴郄
20 神门
21 少府
22 合谷
23 阳溪
24 偏历
25 温溜
26 上廉
27 手三里
28 曲池
29 手五里
30 肩髃
31 中渚
32 阳池
33 外关
34 支沟
35 会宗
36 三阳络
37 天井
38 臑会
39 肩井
40 腕骨
41 阳谷
42 养老
43 支正
44 小海
(五)下肢部
1 行间
2 太冲
3 中封
4 蠡沟
5 膝关
6 曲泉
7 阴廉
8 急脉
9 公孙
10 商丘
11 三阴交
12 漏谷
13 地机
14 阴陵泉
15 血海
16 涌泉
17 然谷
18 太溪
19 大钟
20 水泉
21 照海
22 复溜
23 交信
24 筑宾
25 阴谷
26 承扶
27 委中
28 合阳
29 承山
30 飞扬
31 跗阳
32 昆仑
33 申脉
34 金门
35 京骨
36 束骨
37 环跳
38 风市
39 阳陵泉
40 阳交
41 外丘
42 光明
43 阳辅
44 悬钟
45 丘墟
46 足临泣
47 伏兔
48 阴市
49 梁丘
50 犊鼻
51 足三里
52 上巨虚
53 条口
54 下巨虚
55 丰隆
56 解溪
57 冲阳
58 陷谷
59 内踝尖
60 女膝
下篇各种病证的常规灸法
一、风湿性心脏病
二、冠心病
三、高血压
四、心律失常(病案)
五、心肌炎(病案)
六、感冒
七、咽炎(兼喉炎)
八、扁桃腺炎
九、肺炎
十、支气管炎(兼哮喘)
十一、肺结核
十二、支气管扩张、咯血(病案)
十三、矽肺(病案)
十四、胸膜炎、胸水(病案)
十五、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十六、肠炎、痢疾
十七、阑尾炎
十八、肠痉挛
十九、病毒性肝炎
二十、肝硬化
二十一、肝脓肿(病案)
二十二、肝气旺盛(病案)
二十三、胆囊炎(病案)
二十四、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二十五、肾病综合征(病案)
二十六、膀胱炎
二十七、遗尿症
二十八、遗精
二十九、前列腺炎
三十、阴茎海绵体炎(病案)
三十一、睾丸炎
三十二、腮腺炎
三十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三十四、糖尿病
三十五、神经衰弱
三十六、失眠(病案)
三十七、盗汗
三十八、癫痫
三十九、头痛
四十、三叉神经痛
四十一、颜面神经麻痹(病案)
四十二、面肌痉挛(病案)
四十三、梅尼埃病(内耳眩晕病)
四十四、脑卒中(半身不遂)
四十五、关节炎
四十六、腰椎后突(病案)
四十七、再生障碍性贫血
四十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案)
四十九、不孕症
五十、月经病(病案)
五十一、盆腔炎(病案)
五十二、子宫脱垂
五十三、乳腺炎
五十四、乳汁过少
五十五、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五十六、小儿惊厥
五十七、水痘(病案)
五十八、颈部淋巴结结核(瘰疬)
五十九、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
六十、痈
六十一、蜂窝织炎
六十二、丹毒
六十三、疖与疖病(疔疮)
六十四、枕骨下硬结性毛囊炎(发际疮)
六十五、荨麻疹
六十六、湿疹
六十七、白塞综合征
六十八、神经性皮炎(牛皮癣)
六十九、剥脱性皮炎
七十、腋臭、冻疮、静脉曲张、扭挫伤、疣、
灰指甲简易灸、熏法
七十一、痉挛性斜颈
七十二、骨结核
七十三、外伤断指(病案)
七十四、烫伤(病案)
七十五、烧伤(病案)
七十六、牙痛
七十七、近视眼
七十八、散光(病案)
七十九、巩膜炎、白内障(病案)
八十、青光眼(病案)
八十一、麦粒肿(病案)
八十二、泪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