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分类于: 人工智能 编程语言

简介

四夷居中国: 东亚大陆人类简史

四夷居中国: 东亚大陆人类简史 7.5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11-26 07:36:05

作者:张经纬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8-01

ISBN:9787101127096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人类学 历史 中国历史 张经纬 东亚 世界史 文化 中国史

简介· · · · · ·

超越五千年视野,打通史前史与文明史的分隔

揭开夏商周三代迷雾,提出国家起源的新假设

以人类学家的思维,破解古代中国人群的互动密码

纣王囚姬昌,姜子牙等献美女、骏马,哪样才让纣王动心?

穆王西征的浪漫背后,还有一个惊人的社会交换体系?

伯乐相马的传说中,居然隐藏着秦国崛起 的密码?

吴越争霸的主角们,为什么相继走向两线作战的困境?

中国史上第一个长途旅行的人,按什么规律选择了他的路线?

“振大汉之天声”,其实只是一种历史的幻象?

……

太多的历史谜题,本书将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答案,让我们拥有更宽阔的历史视野——在把握历史的同时,也更好地理解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

本书不拘泥于“华夏中心”观念,将中国历史上各人群的活动,投射到东亚大陆的地理构造上,运用人类学方法重新解读中国历史上(上溯夏商周、下迄明清)众多人群留下的传说和谜团,对这些古代人群崛起的原因和...

直接下载

想要: 点击会收藏到你的 我的收藏,可以在这里查看

已收: 表示已经收藏

Tips: 注册一个用户 可以通过用户中心得到电子书更新的通知哦

目录

前言:构建完整的人类史
第一章 东亚大陆的人文、地理志
引言 秦始皇的旅行
1.1秦始皇的旅行(一)
正文 地质年代的舞台
1.2“地理漏斗”与更大的结构
1.3 通道与“塞子”
1.4东亚大陆的联系之网
1.5人类的旅行
1.6 文化的定义及其引理
1.7建立人类迁移—互动模型
1.8小结:秦始皇的旅行(二)
第二章 地理构造与人类活动
引言 赞普的天堂
2.1 “天神下凡”:从神山降临的赞普
2.2天堂有路,洞天两重
2.3且行且徘徊,已在千里之外
2.4万壑千山,皆是通途
正文 吴越争霸
2.5三千越甲可吞吴(一)
2.6三千越甲可吞吴(二)
2.7干越之剑的秘密
2.8吴越在齐、楚之间
2.9更大的趋势
2.10小结:“太平洋板块”南部的压力传递
第三章 古典时代的政治经济学
引言 杨家将往事
3.1穆桂英、佘太君与杨家将
3.2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3.3平夏南山云有异,源流风俗本不殊
3.4物质生产与文化变迁
正文 八骏的秘密
3.5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3.6小盂鼎:穆王传说的另一面
3.7八骏的秘密
3.8由“生”到“熟”的西戎
3.9秦与周:互动之网
3.10秦人的契机
3.11秦晋之好
3.12燕赵的复仇
3.13小结:“太平洋板块”北部的压力传递
第四章 人群互动与迁移动力
引言 人参和女真
4.1牧圉此时犹捍御?——重新解读明清之际
4.2开始在白山黑水之间
4.3打围放牧,纵便生理
4.4夷得华货即欢忭
4.5人参、女真、山海关
4.6“社会变迁”的基本模型
正文 羌在商周之间
4.7后稷之孙,实维大王
4.8有命在天
4.9羌在商周之间
4.10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
4.11克东夷而陨其身
4.12“元龟象齿,大赂南金”的代价
4.13小东大东,杼柚其空
4.14泉之竭矣:从“好利”到失利
4.15小结:内迫于中国,延及鬼方
第五章 更大的互动:东亚大陆的命运(上)
引言 秦始皇的理想
5.1秦始皇的理想
正文 汉武帝的选择
5.2最后的越人王国
5.3单于的选择(一):致命的诱惑
5.4单于的选择(二):交织的命运
5.5武帝的品味
5.6无尽的轮台
5.7王莽的机会(一):“司农钱尽”
5.8王莽的机会(二):“孝悌之心”
5.9小结:西汉的黄昏
第六章 更大的互动:东亚大陆的命运(下)
引言 宝钏与平贵
6.1“王宝钏与薛平贵”的两个版本
6.2隐藏的主角
6.3沙陀传奇与盛唐的两面
6.4薛平贵们的“大登殿”
正文 班彪的策略
6.5班彪的策略:不劳师而币加(一)
6.6班彪的策略:不劳师而币加(二)
6.7班彪的策略:不劳师而币加(三)
6.8“振大汉之天声”—— Y(t)曲线的顶点
6.9“羌胡边杂之师”的未来
6.10北匈奴的复仇(一)
6.11北匈奴的复仇(二)
6.12北匈奴的复仇(三)
6.13董卓们的“大登殿”
6.14小结:“一夫耕,百人食之”——农业社会的发展模式
第七章 总结:东亚大陆人类迁移的模型
7.1作为新起点的总结
7.2东亚的齿轮
7.3后有来者:东亚大陆的人类史(一)
7.4前有古人:东亚大陆的人类史(二)
7.5一个数学模型
7.6走出三代的“迷雾”
附录一:世界的“齿轮”
附录二:“国家起源”的新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