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与质量的电子书资源下载网站
分类于: 其它 人工智能
简介
读史阅世六十年 豆 8.7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11-26 18:06:17
作者:何炳棣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2-01
ISBN:9787101085419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何炳棣 历史 回忆录 传记 传记(回忆录) 近代史 人物和传记 中华书局
简介· · · · · ·
《读史阅世六十年》是何炳棣先生的回忆录,其中附有私人信札和学术评估密件,详述过去六十多年“读史阅世”的心得体会,反映出早期前辈留学海外的青年知识分子探求学问、开拓思想、融合中西文化的学思历程,也是近现代教育史、学术史辉煌的一页,实有传世意义。本书简体字版原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现因何炳棣先生全部著作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亦由中华书局出版。推出精装纪念版。
目录
序言/1
上篇 国内之部
第一章 家世与父教/3
专忆1 何家的两根砥柱/12
附录 家族与社会流动论要/23
第二章 天津私立第一小学/30
专忆2 少年时代的朱英诞/33
第三章 南开中学/37
专忆3 爱国纪录的创造者/48
第四章 一年插曲:山东大学/50
第五章 清华大学(上)/55
1.考试与入学/55
2.“发现”自己,磨炼意志/57
3.培养自修习惯/61
4.30年代的清华历史系/65
第六章 清华大学(中)/72
学运史料的几点考证/72
第七章 清华大学(下)/88
“天堂”与“精神”/88
专忆4 雷海宗先师/102
第八章 两年傍徨:光华与燕京/119
第九章 西南联大(上)/125
1.留美初试失败/125
2.“尽人事”/128
3.再“尽人事”/129
4.否不单临/132
5.东山再起/133
附录1 留学考试的英文水平/137
附录2 第四届中英庚款英文试题/141
第十章 西南联大(下)/144
1.建校史略/144
2.联大社群/146
3.学风(上):人文社科/148
4.学风(下):理工/150
5.个人生活漫忆/154
第十一章 师友丛忆/161
1.郑天挺/161
2.钱端升/165
3.陈体强/168
4.张奚若附:罗应荣/172
5.潘光旦/174
6.闻一多/176
7.孙毓棠/178
8.丁则良/181
9.冯友兰/184
下篇 海外之部
第十二章 纽约和哥大(上)/193
1.选校补忆/193
2.旅途观感/196
3.令人留恋的纽约生活/197
第十三章 纽约和哥大(下)/208
1.岁月蹉跎的焦虑/208
2.导师的选择/209
3.课程忆要/212
4.两次口试/216
5.准备话别/232
附录 美国入文社科博士生外语考试制度述要/235
第十四章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上)/237
1.西迁温古华/237
2.博士论文计划受创/240
3.哥大论文的完成/242
4.论文出版的受挫/247
第十五章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中)/253
1.国史研撰的序幕/253
2.埋首国会、哥大、哈燕图书馆/258
3.决心踏进汉学以外的世界/262
第十六章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下)/279
1.哈佛与明清人口史论/279
2.哥大与《明清社会史论》/285
3.学习“随遇而安”的人生哲学/290
4.极不寻常的邀聘与考验/296
专忆5 胡适/305
第十七章 芝加哥大学(上)/314
1.芝加哥创校及其特色/315
2.学校领导对中史教研的重视/319
3.国际规模的中国研讨会/329
第十八章 芝加哥大学(中)/342
1.课程的设计/342
2.研撰(上):一再出人明清的门槛/344
3.研撰(下):探索中国文化的起源/357
第十九章 芝加哥大学(下)/365
1.《东方的摇篮》引起的波折/365
2.新中国的号召/378
3.衰象:东亚教研的暗斗/380
4.师生关系/383
附录 中国文化的土生起源:三十年后的自我检讨/395
第二十章 老骥伏枥:先秦思想攻坚/415
1.重建与中央研究院的关系/415
2.画龙必须点睛/420
3.华夏文化中的宗法基因/426
4.儒家宗法模式的宇宙本体论/434
5.攻坚与翻案:有关《孙子》《老子》的三篇考证/441
卷后语/459
人名索引/467
上篇 国内之部
第一章 家世与父教/3
专忆1 何家的两根砥柱/12
附录 家族与社会流动论要/23
第二章 天津私立第一小学/30
专忆2 少年时代的朱英诞/33
第三章 南开中学/37
专忆3 爱国纪录的创造者/48
第四章 一年插曲:山东大学/50
第五章 清华大学(上)/55
1.考试与入学/55
2.“发现”自己,磨炼意志/57
3.培养自修习惯/61
4.30年代的清华历史系/65
第六章 清华大学(中)/72
学运史料的几点考证/72
第七章 清华大学(下)/88
“天堂”与“精神”/88
专忆4 雷海宗先师/102
第八章 两年傍徨:光华与燕京/119
第九章 西南联大(上)/125
1.留美初试失败/125
2.“尽人事”/128
3.再“尽人事”/129
4.否不单临/132
5.东山再起/133
附录1 留学考试的英文水平/137
附录2 第四届中英庚款英文试题/141
第十章 西南联大(下)/144
1.建校史略/144
2.联大社群/146
3.学风(上):人文社科/148
4.学风(下):理工/150
5.个人生活漫忆/154
第十一章 师友丛忆/161
1.郑天挺/161
2.钱端升/165
3.陈体强/168
4.张奚若附:罗应荣/172
5.潘光旦/174
6.闻一多/176
7.孙毓棠/178
8.丁则良/181
9.冯友兰/184
下篇 海外之部
第十二章 纽约和哥大(上)/193
1.选校补忆/193
2.旅途观感/196
3.令人留恋的纽约生活/197
第十三章 纽约和哥大(下)/208
1.岁月蹉跎的焦虑/208
2.导师的选择/209
3.课程忆要/212
4.两次口试/216
5.准备话别/232
附录 美国入文社科博士生外语考试制度述要/235
第十四章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上)/237
1.西迁温古华/237
2.博士论文计划受创/240
3.哥大论文的完成/242
4.论文出版的受挫/247
第十五章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中)/253
1.国史研撰的序幕/253
2.埋首国会、哥大、哈燕图书馆/258
3.决心踏进汉学以外的世界/262
第十六章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下)/279
1.哈佛与明清人口史论/279
2.哥大与《明清社会史论》/285
3.学习“随遇而安”的人生哲学/290
4.极不寻常的邀聘与考验/296
专忆5 胡适/305
第十七章 芝加哥大学(上)/314
1.芝加哥创校及其特色/315
2.学校领导对中史教研的重视/319
3.国际规模的中国研讨会/329
第十八章 芝加哥大学(中)/342
1.课程的设计/342
2.研撰(上):一再出人明清的门槛/344
3.研撰(下):探索中国文化的起源/357
第十九章 芝加哥大学(下)/365
1.《东方的摇篮》引起的波折/365
2.新中国的号召/378
3.衰象:东亚教研的暗斗/380
4.师生关系/383
附录 中国文化的土生起源:三十年后的自我检讨/395
第二十章 老骥伏枥:先秦思想攻坚/415
1.重建与中央研究院的关系/415
2.画龙必须点睛/420
3.华夏文化中的宗法基因/426
4.儒家宗法模式的宇宙本体论/434
5.攻坚与翻案:有关《孙子》《老子》的三篇考证/441
卷后语/459
人名索引/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