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分类于: 编程语言 职场办公

简介

针灸学

针灸学 0.0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10-26 12:34:16

作者:邱茂良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5-01

ISBN:9787532302185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针灸 医学 中医 教材 医学养生 针灸学 針灸 中醫

简介· · · · · ·

针灸学(供中医专业用),ISBN:9787532302185,作者:邱茂良

直接下载

想要: 点击会收藏到你的 我的收藏,可以在这里查看

已收: 表示已经收藏

Tips: 注册一个用户 可以通过用户中心得到电子书更新的通知哦

目录

绪言
上篇经络腧穴
1经络总论
1.1经络学说的形成
1.1.1“针感”等传导的观察
1.1.2腧穴疗效的总结
1.1.3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1.1.4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1.2经络系统的组成
1.2.1十二经脉
1.2.2奇经八脉
1.2.3十五络
1.2.4十二经别
1.2.5十二经筋
1.2.6十二皮部
1.3经络的根结、标本与气街、四海
1.3.1根结与标本
1.3.2气街与四海
1.4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
说在临床上的运用
1.4.1经络的生理功能
1.4.2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2腧穴总论
2.1腧穴的发展与分类
2.2腧穴的命名
2.3腧穴的治疗作用
2.4特定穴的意义
2.4.1五输穴
2.4.2原穴、络穴
2.4.3俞穴、募穴
2.4.4八会穴
2.4.5郄穴
2.4.6下合穴
2.4.7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2.5腧穴的定位方法
2.5.1骨度分寸定位法
2.5.2自然标志取穴法
2.5.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2.5.4简便取穴法
3经络腧穴各论
3.1十二经脉
3.1.1手太阴肺经(11穴)
3.1.1.1经脉循行
3.1.1.2主要病候
3.1.1.3主治概要
(一)中府
(二)云门
(三)天府
(四)侠白
(五)尺泽
(六)孔最
(七)列缺
(八)经渠
(九)太渊
(十)鱼际
(十一)少商
3.1.2手阳明大肠经(20穴)
3.1.2.1经脉循行
3.1.2.2主要病候
3.1.2.3主治概要
(一)商阳
(二)二间
(三)三间
(四)合谷
(五)阳溪
(六)偏历
(七)温溜
(八)下廉
(九)上廉
(十)手三里
(十一)曲池
(十二)肘髎
(十三)手五啦
(十四)臂臑
(十五)肩髃
(十六)巨骨
(十七)天鼎
(十八)扶突
(十九)口禾體
(二十)迎香
3.1.3足阳明胃经(45穴)
3.1.3.1经脉循行
3.1.3.2主要病候
3.1.3.3主治概要
(一)承泣
(二)四白
(三)巨髎
(四)地仓
(五)大迎
(六)颊车
(七)下关
(八)头维
(九)人迎
(十)水突
(十一)气舍
(十二)缺盆
(十三)气户
(十四)库房
(十五)屋翳
(十六)膺窗
(十七)乳中
(十八)乳根
(十九)不容
(二十)承满
(二十一)梁门
(二十二)关门
(二十三)太乙
(二十四)滑肉门
(二十五)天枢
(二十六)外陵
(二十七)大巨
(二十八)水道
(二十九)归来
(三十)气冲
(三十一)髀关
(三十二)伏兔
(三十三)阴市
(三十四)梁丘
(三十五)犊鼻
(三十六)足三里
(三十七)上巨虚
(三十八)条口
(三十九)下巨虚
(四十)丰隆
(四十一)解溪
(四十二)冲阳
(四十三)陷谷
(四十四)内庭
(四十五)厉兑
3.1.4足太阴脾经(21穴)
3.1.4.1经脉循行
3.1.4.2主要病候
3.1.4.3主治概要
(一)隐白
(二)大都
(三)太白
(四)公孙
(五)商丘
(六)三阴交
(七)漏谷
(八)地机
(九)阴陵泉
(十)血海
(十一)箕门
(十二)冲门
(十三)府舍
(十四)腹结
(十五)大横
(十六)腹哀
(十七)食窦
(十八)天溪
(十九)胸乡
(二十)周荣
(二十一)大包
3.1.5手少阴心经(9穴)
3.1.5.1经脉循行
3.1.5.2主要病候
3.1.5.3主治概要
(一)极泉
(二)青灵
(三)少海
(四)灵道
(五)通里
(六)阴郄
(七)神门
(八)少府
(九)少冲
3.1.6手太阳小肠经(19穴)
3.1.6.1经脉循行
3.1.6.2主要病候
3.1.6.3主治概要
(一)少泽
(二)前谷
(三)后溪
(四)腕骨
(五)阳谷
(六)养老
(七)支正
(八)小海
(九)肩贞
(十)膳俞
(十一)天宗
(十二)秉风
(十三)曲垣
(十四)肩外俞
(十五)肩中俞
(十六)天窗
(十七)天容
(十八)颧髎
(十九)听宫
3.1.7足太阳膀胱经(67穴)
3.1.7.1经脉循行
3.1.7.2主要病候
3.1.7.3主治概要
(一)睛明
(二)攒竹
(三)眉冲
(四)曲差
(五)五处
(六)承光
(七)通天
(八)络却
(九)玉枕
(十)天柱
(十一)大杼
(十二)风门
(十三)肺俞
(十四)厥阴俞
(十五)心俞
(十六)督俞
(十七)膈俞
(十八)肝俞
(十九)胆俞
(二十)脾俞
(二十一)胃俞
(二十二)三焦俞
(二十三)肾俞
(二十四)气海俞
(二十五)大肠俞
(二十六)关元俞
(二十七)小肠俞
(二十八)膀胱俞
(二十九)中膂俞
(三十)白环俞
(三十一)上髂
(三十二)次髂
(三十三)中髂
(三十四)下髂
(三十五)会阳
(三十六)承扶
(三十七)殷门
(三十八)浮郄
(三十九)委阳
(四十)委中
(四十一)附分
(四十二)魄户
(四十三)膏肓
(四十四)神堂
(四十五)譩譆
(四十六)膈关
(四十七)魂门
(四十八)阳纲
(四十九)意舍
(五十)胃仓
(五十一)肓门
(五十二)志室
(五十三)胞肓
(五十四)秩边
(五十五)合阳
(五十六)承筋
(五十七)承山
(五十八)飞扬
(五十九)跗阳
(六十)昆仑
(六十一)仆参
(六十二)申脉
(六十三)金门
(六十四)京骨
(六十五)束骨
(六十六)足通谷
(六十七)至阴
3.1.8足少阴肾经(27穴)
3.1.8.1经脉循行
3.1.8.2主要病候
3.1.8.3主治概要
(一)涌泉
(二)然谷
(三)太溪
(四)大钟
(五)水泉
(六)照海
(七)复溜
(八)交信
(九)筑宾
(十)阴谷
(十一)横骨
(十二)大赫
(十三)气穴
(十四)四满
(十五)中注
(十六)肓俞
(十七)商曲
(十八)石关
(十九)阴都
(二十)腹通谷
(二十一)幽门
(二十二)步廊
(二十三)神封
(二十四)灵墟
(二十五)神藏
(二十六)或中
(二十七)俞府
3.1.9手厥阴心包经(9穴)
3.1.9.1经脉循行
3.1.9.2主要病候
3.1.9.3主治概要
(一)天池
(二)天泉
(三)曲泽
(四)郄门
(五)间使
(六)内关
(七)大陵
(八)劳宫
(九)中冲
3.1.10手少阳三焦经(23穴)
3.1.10.1经脉循行
3.1.10.2主要病候
3.1.10.3主治概要
(一)关冲
(二)液门
(三)中渚
(四)阳池
(五)外关
(六)支沟
(七)会宗
(八)三阳络
(九)四渎
(十)天井
(十一)清冷渊
(十二)消泺
(卜三)臑会
(十四)肩髎
(十五)天髎
(十六)天牖
(十七)翳风
(十八)瘈脉
(十九)颅息
(二十)角孙
(二十一)耳门
(二十二)耳和髎
(二十三)丝竹空
3.1.11足少阳胆经(44穴)
3.1.11.1经脉循行
3.1.11.2主要病候
3.1.11.3主治概要
(一)瞳子髎
(二)听会
(三)上关
(四)颔厌
(五)悬颅
(六)悬厘
(七)曲鬓
(八)率谷
(九)天冲
(十)浮白
(十一)头窍阴
(十二)完骨
(十三)本神
(十四)阳白
(十五)头临泣
(十六)目窗
(十七)正营
(十八)承灵
(十九)脑空
(二十)风池
(二十一)肩井
(二十二)渊腋
(二十三)辄筋
(二十四)日月
(二十五)京门
(二十六)带脉
(二十七)五枢
(二十八)维道
(二十九)居髎
(三十)环跳
(三十一)风市
(三十二)中渎
(三十三)膝彤荚
(三十四)阳陵泉
(三十五)阳交
(三十六)外丘
(三十七)光明
(三十八)阳辅
(三十九)悬钟
(四十)丘墟
(四十一)足临泣
(四十二)地五会
(四十三)侠溪
(四十四)足窍阴
3.1.12足厥阴肝经(14穴)
3.1.12.1经脉循行
3.1.12.2主要病候
3.1.12.3主治概要
(一)大敦
(二)行间
(三)太冲
(四)中封
(五)蠡沟
(六)中都
(七)膝关
(八)曲泉
(九)阴包
(十)足五里
(十一)阴廉
(十二)急脉
(十三)章门
(十四)期门
3.2奇经八脉
3.2.1督脉(28穴)
3.2.1.1经脉循行
3.2.1.2主要病候
3.2.1.3主治概要
(一)长强
(二)腰俞
(三)腰阳关
(四)命门
(五)悬枢
(六)脊中
(七)中枢
(八)筋缩
(九)至阳
(十)灵台
(十一)神道
(十二)身柱
(十三)陶道
(十四)大椎
(十五)哑门
(十六)风府
(十七)脑户
(十八)强间
(十九)后顶
(二十)百会
(二十一)前顶
(二十二)顋会
(二十三)上星
(二十四)神庭
(二十五)素髎
(二十六)水沟
(二十七)兑端
(二十八)龈交
3.2.2任脉(24穴)
3.2.2.1经脉循行
3.2.2.2主要病候
3.2.2.3主治概要
(一)会阴
(二)曲骨
(三)中极
(四)关元
(五)石门
(六)气海
(七)阴交
(八)神阙
(九)水分
(十)下脘
(十一)建里
(十二)中脘
(十三)上脘
(十四)巨阙
(十五)鸠尾
(十六)中庭
(十七)膻中
(十八)玉堂
(十九)紫宫
(二十)华盖
(二十一)瓒玑
(二十二)天突
(二十三)廉泉
(二十四)承浆
3.2.3冲脉
3.2.4带脉
3.2.5阴维脉
3.2.6阳维脉
3.2.7阴蹻脉
3.2.8阳蹻脉
3.3十五络穴
3.3.1手太阴——列缺
3.3.2手少阴——通里
3.3.3手厥阴——内关
3.3.4手太阳——支正
3.3.5手阳明——偏历
3.3.6手少阳——外关
3.3.7足太阳——飞扬
3.3.8足少阳——光明
3.3.9足阳明——丰隆
3.3.10足太阴——公孙
3.3.11足少阴——大钟
3.3.12足厥阴——蠡沟
3.3.13任脉——尾翳
3.3.14督脉——长强
3.3.15脾之大络——大包
3.4奇穴
3.4.1头颈部
(一)四神聪
(二)印堂
(三)鱼腰
(四)上明
(五)太阳
(六)球后
(七)鼻通
(八)金津、玉液
(九)夹承浆
(十)牵正
(十一)翳明
(十二)安眠
3.4.2躯干部
(一)颈臂
(二)三角灸
(三)提托
(四)子宫穴
(五)定喘
(六)结核穴
(七)夹脊
(八)胃管下俞
(九)痞根
(十)腰眼
(十一)十七椎
3.4.3四肢部
(一)十宣
(二)四缝
(三)中魁
(四)八邪
(五)落忱穴
(六)腰痛穴
(七)中泉
(八)二白
(九)臂中
(十)肘尖
(十一)肩前
(十二)环中
(十三)四强
(十四)百虫窝
(十五)鹤顶
(十六)膝跟
(十七)胆囊穴
(十八)阑尾穴
(十九)八风
(二十)独阴
(二十一)里内庭
……
中篇刺灸方法
下篇治疗
附篇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