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分类于: 其它 云计算&大数据

简介

宮崎駿論:眾神與孩子們的物語

宮崎駿論:眾神與孩子們的物語 7.6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10-27 12:25:47

作者:杉田俊介(sugita syunsuke)

译者:彭俊人

出版社:典藏艺术家庭

出版日期:2017-01

ISBN:9789869478120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宫崎骏 电影 文化研究 港台 2018 電影 杉田俊介 日本電影

简介· · · · · ·

★ NHK BOOKS 50週年選書

從《風之谷》(1984年)到《風起》(2013年),近三十年來宮崎駿動畫電影中常一再描繪失衡下的悲劇,以及跨越過末日的「孩子們」。

在腐海與戰爭侵襲下尋找解答的娜烏西卡,皋月、小梅姊妹與龍貓的相遇、身處油屋的千尋與自然眾神、乘風踏浪的波妞……宮崎駿對世界懷抱著危機感?萬物有靈論裡的世界觀又是什麼?相較於迪士尼所創造出來的美好世界,宮崎駿卻在動畫電影中呈現世界破敗後的情況,他為何要在動畫中陳述這些?

本書從宮崎駿個人生涯與家庭說起,來到他開始製作動畫電影,尤其是《風之谷》(1984年)到《風起》(2013年)近三十年間的作品,在書中分成六章,交叉陳述作品之間的共同點與差異,探討各動畫之間的「象徵」,在人物、情感、場景、劇情轉折等面向,詳盡剖析深植於故事中的想法,細細刻劃宮崎駿和動畫角色們的所有歷程,以及宮崎駿的動畫...

直接下载

想要: 点击会收藏到你的 我的收藏,可以在这里查看

已收: 表示已经收藏

Tips: 注册一个用户 可以通过用户中心得到电子书更新的通知哦

目录

前言
序章 對宮崎駿而言動畫是什麼── 吉卜力成立之前的歷史
和動畫的邂逅
動畫的原點
對父親的擔憂,對母親的恐懼
《太陽王子霍爾斯》與工會
萬能的動畫師
初次執導長篇劇場《卡里奧斯特羅之城》的抑鬱
宮崎駿的形成期體驗
倫理與現實的曲折
成立吉卜力工作室
第一章 孩子與眾神──《風之谷》、《天空之城》、《龍貓》
《龍貓》的神聖飛行
海鷗(飛行器)與砲艇戰鬥機在飛行上的差異
大自然與眾神的力量
巴茲的三階段成長
天空之城拉普達漸漸變成了天空
拉普達中難以想像的複雜生態系
從《天空之城》到《龍貓》的轉折
《龍貓》不可思議的「鄉愁」
《龍貓》的潛在性自然
龍貓究竟在誰的身旁?
萬物有靈論(Animism)與動畫(Animation)
扭轉日本的自然觀
畏懼的人類、令人畏懼的自然
身為自然的人類
對《風之谷》而言,自然是什麼?
腐海與日本的自然
宮崎駿與生態學的批評
魏克斯庫爾的目光
更新成自然史觀的自然
娜烏西卡究竟是誰?
娜烏西卡的倫理與政治
娜烏西卡的原點
絕對無可治癒的悲傷
這是何等可惡的事!
娜烏西卡的犧牲似乎有些不足
身為風之子的我們
「謝謝、謝謝」:關於感謝
再次討論:對宮崎駿而言,動畫是什麼?
第二章 成熟與衰敗──《魔女宅急便》、《紅豬》
設定十三歲開始衰老
琪琪內心的悸動:想變成「普通的女生」
想要活在被小親切包圍著的生活裡
設定主角為中年人的這件事
《紅豬》原本是不該被創作的作品
自我厭惡的出發點
送給早已被束縛的大叔們
變身的新動機
第三章 廢墟與複製──吉卜力與迪士尼與眾神的王國/《魔法公主》、《神隱少女》
對宮崎駿而言的折返點是什麼
無法回到《龍貓》的大自然
「不飛」的勇氣
眾神淪落的故事
《魔法公主》的倫理
每個人都是魔崇神
如同被封閉的主題樂園──《魔法公主》
有關《神隱少女》的開頭
十歲的千尋/千與千尋
叫做吉卜力的工作現場
像「油屋」這種主題樂園的工作現場
吉卜力第二階段的開始
和華特.迪士尼對決
名為迪士尼樂園的慾望
法西斯主義與動畫
無臉男究竟是誰?
千尋內心的無臉男
「身邊」的協作勞動
作為全球化物語商品的《神隱少女》
《神隱少女》所無法描繪的東西
回到家人之間

第四章 家族與爆發──《霍爾的移動城堡》、《崖上的波妞》
持續不斷變身的故事
宮崎駿的家族觀
受詛咒的家人
對霍爾和蘇菲而言,真正的變身是什麼?
「身邊」的家人
《霍爾的移動城堡》所無法描繪的東西
波妞的奇蹟
波妞和宗介之間原始的「約定」
孩子們的「天真=邪惡」
過多的愛和絕對的惡
男人們的宿命
重生男人的愛
《崖上的波妞》所衍生出來的傷害
第五章 遺言與新生──《風起》和「後續」
堀越二郎的面無表情
娜烏西卡和二郎的「謝謝、謝謝」
宮崎駿「尚未完成」
宮崎駿與孩子們的同心協力
製作集其大成的終極作品
稱為自傳的關鍵轉折
回到我的疑問=故事
第六章 寫給眾神的故事──《風之谷》的重生
作為受精卵的物語
對腐海而言真理為何
蟲與黏菌的友愛
持續變化的真理
在陵墓的對話
誰是不該被生出來的?
娜烏西卡的「謊言」
痛苦、活著
生命循環
「被產出的」絕緣體
對於被殘殺的孩子們的物語
被物語吞食,再借眾神之力重生
我的故事、我的物語
主要引用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