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与质量的电子书资源下载网站
分类于: 云计算&大数据 互联网
简介
华夏传播学的想象力: 中华文化传播研究著作评介集成 豆 0.0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11-03 12:29:40
作者:谢清果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
ISBN:9787510873881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传播学
简介· · · · · ·
本书为《华夏文明传播研究文库》系列丛书之一,本书首先力求充分把握传播学这一领域前沿热点的研究成就,并归纳出其显著特征,进而从反思"传播学本土化研究"问题入手探讨“华夏传播研究”的合法性,再基于四十年华夏传播研究的历史变迁与近年来发展的丰硕成果,从核心概念辨析、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民族文化传播学建构、华夏传播学的想象力培育、华夏传播理论体系构建等维度,全方位、前瞻性地展示出传播学“中华学派”建构的基本态势与发展路径,为最终“中华传播学”的形成奠定历史与文化的基石。
目录
序 (1)
华夏传播研究的历史回眸
宋代新闻史(朱传誉) 林恺健(31)
先秦传播事业概要(朱传誉) 杜恺健(36)
中国民意与新闻自由发展史(朱传誉) 陈佳玉(40)
中国上古演讲史(宋嗣廉) 李婕雯(45)
先秦唐宋明清传播事业论集(朱传誉) 杜恺健(48)
无形的网络——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中国的传统文化
(吴予敏) 田素美(53)
中国传播媒介发源史(吴东权) 杜恺健(58)
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尹韵公) 王璐(64)
先秦的口语传播(吴东权) 徐莹(68)
先秦的传播活动及其影响(张玉法) 林凯(73)
中国传播史:先秦两汉卷(李敬一) 刘子瑜(75)
新闻理论的中国历史观(王洪钧) 杜恺健(79)
中国传播思想史(关绍箕) 杜恺健(83)
中国古代文化传播史(周月亮) 张耀芳(92)
史记与新闻学(缪雨) 李婕雯(98)
唐前新闻传播史论(赵振祥) 陈丹玮(102)
中国古代传播史(王醒) 赵晟(108)
中国传播史论(郝朴宁、陈路、李丽芳、罗文) 赵晟(113)
中国传播思想史(金冠军、戴元光) 赵晟(118)
晚清电报及其传播观念(1860—1911)(孙藜) 徐莹(130)
清末民初新闻出版立法研究(殷莉) 祁菲菲(135)
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书写材料的文化史
(〔日〕冨谷至) 胡荻子(140)
清代前中期新闻传播史(史媛媛) 李曼曼(146)
唐宋词传播方式研究(钱锡生) 刘嘉文(151)
元代传播考:概貌、问题及限度(李漫) 张丹(156)
殷商文化传播史稿(巫称喜) 蒋正和(160)
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李彬) 李志鹏(165)
宋代新闻传播与政治文化史稿(刘大明) 林凯(169)
中国文化中的“报”“保”“包”之意义(杨联陞) 谢清果(174)
华夏传播的理论建构
从零开始——首届海峡两岸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的探索座谈会论文集
(余也鲁、郑学檬) 徐疆(181)
华夏传播论(孙旭培) 张芳(185)
说服君主——中国古代的讽谏传播(黄鸣奋) 杜恺健(190)
汉字解析与信息传播(李国正) 杜恺健(195)
传在史中——中国传统社会传播史选辑(郑学檬) 杜恺健(200)
中国传播史论(李敬一) 张昕羽(204)
中华文化与传播(孙顺华) 孟安娜(210)
中华传播理论与原则(〔美〕陈国明) 赵晟(214)
文明传播的秩序——中国人的智慧(毛峰) 董婳婳(223)
传播理论的亚洲视维(〔美〕赵晶晶) 赵晟(228)
具象传播论——形名学之形学(杨钢元) 祁菲菲(234)
“和实生物”——当代国际论坛中的华夏传播理念
(〔美〕赵晶晶) 闫昊然(240)
文明传播的哲学视野
(杨瑞明、张丹、季燕京、毛峰) 徐莹(245)
华夏文明与传播学本土化研究(谢清果) 林凯(251)
华夏传播学引论(谢清果) 徐莹(257)
华夏传播的政治沟通
礼物、关系学与国家——中国人际关系与主体性建构
(杨美惠) 李心怡(263)
道教的社会传播研究(曾维加) 董方霞(267)
中国古代政治传播思想研究(陈谦) 张丹(271)
中国古代政治传播研究(白文刚) 张丹(276)
中国古代王朝政治传播制度研究(陈谦) 张丹(281)
孔子思想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杨焕英) 郭思佳(287)
心有灵犀:儒学传播谋略与现代沟通(张立伟) 张淇(291)
孔子思想的传播学诠释(崔炼农) 侯霁(295)
阳光下的孔子——孔子与大众传播学(孔健) 侯霁(301)
老庄传播思想散论(魏超) 张丹(308)
和老子学传播——老子的沟通智慧(谢清果) 张丹、杨芳(312)
和老子学养生——老子的健康传播智慧(郭汉文、谢清果) 李婕雯(319)
佛教道教传播与中国文化(刘晓英) 张迪越(324)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研究(仝冠军) 姜宇晗(328)
《道德经》与当代传媒文化(谢清果) 孙三虎(334)
华夏传播研究的媒介场域
中国邮驿发达史(楼祖诒) 林凯(341)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张秀民) 静思宇(345)
中国印刷发展史(史梅岑) 董方霞(351)
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臧荣) 林凯(355)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美〕托马斯•弗朗西斯•卡特) 静思宇(358)
中国交通史话(陈鸿彝) 林凯(364)
中国古代邮驿史(修订版)(刘广生、赵梅庄) 林凯(368)
明清江南私人刻书史略(叶树声、余敏辉) 林凯(372)
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钱存训) 马振东(376)
传统媒介与典籍文化(于翠玲) 徐莹(380)
宋代刻书产业与文学(朱迎平) 董方霞(385)
在盛衰的背后——明代建阳书坊传播生态研究(路善全) 裘鑫(389)
明清江南城市商业出版与文化传播(刘天振) 裘鑫(394)
神话: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介化生存基于对电视传播的考察
(晏青) 田素美(399)
华夏传播研究的修辞视角
中国古代演说史(宋嗣廉) 崔天宇(407)
实用修辞学(关绍箕) 杜恺健(412)
说服学——攻心的学问(龚文库) 文雅(417)
中国古代论辩艺术(张晓芒) 王红(420)
孙子:谈判说服的策略(方鹏程) 李婕雯(424)
论辩传播述评•游说•社会•人生(贾奎林) 李婕雯(429)
巧辩不如攻心:三国的说服智慧(陈禹安) 孙贝儿(433)
中国古典说服传播范式及隐喻叙事研究(马兰州) 李婕雯(438)
中国古典说服艺术(李亚宏) 贾慧敏(442)
向子贡学说服(陈禹安) 李婕雯(447)
鬼谷子:说服谈判的艺术(方鹏程) 孙贝儿(451)
华夏传播研究的民俗视维
民族文化传播理论描述
(郝朴宁、李丽芳、杨南鸥、郝乐) 杨婧叶(457)
民俗传播学(仲富兰) 徐莹(463)
传播习俗学论纲(杨立川) 徐莹(469)
民族文化传媒化(刘建华、〔奥〕Cindy Gong) 徐莹(475)
民族文化传媒化(程郁儒) 徐莹(481)
传播学视野下的妈祖文化研究(孟建煌、帅志强) 帅志强(487)
西部现代化进程中的乡土文化传播研究:以通渭小曲为例
(姜鹏) 姜鹏(492)
闽台妈祖文化传播研究(吉峰) 吉峰(500)
华夏传播研究的文艺视域
《万国公报》与晚清中西文化交流(杨代春) 董方霞(509)
《西厢记》传播研究(赵春宁) 陈小英(513)
中国古代文化传播概要(扆晓红) 刘敬坤(518)
八仙信仰与文学研究——文化传播的视角(党芳莉) 陈小英(524)
包公文学及其传播(李永平) 董方霞(529)
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播(黄镇伟) 刘敬坤(533)
《太平广记》的传播与影响(牛景丽) 陈小英(540)
晚明文人的文化传播研究(聂付生) 陈小英(545)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概论(王金寿) 陈小英(550)
唐诗西传史论——以唐诗在英美的传播为中心
(〔美〕江岚) 陈丹玮(556)
唐诗传播方式研究(陶涛) 杨京儒(561)
西游记传播研究(胡淳艳) 俞俊杰(564)
后记 (568)
华夏传播研究的历史回眸
宋代新闻史(朱传誉) 林恺健(31)
先秦传播事业概要(朱传誉) 杜恺健(36)
中国民意与新闻自由发展史(朱传誉) 陈佳玉(40)
中国上古演讲史(宋嗣廉) 李婕雯(45)
先秦唐宋明清传播事业论集(朱传誉) 杜恺健(48)
无形的网络——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中国的传统文化
(吴予敏) 田素美(53)
中国传播媒介发源史(吴东权) 杜恺健(58)
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尹韵公) 王璐(64)
先秦的口语传播(吴东权) 徐莹(68)
先秦的传播活动及其影响(张玉法) 林凯(73)
中国传播史:先秦两汉卷(李敬一) 刘子瑜(75)
新闻理论的中国历史观(王洪钧) 杜恺健(79)
中国传播思想史(关绍箕) 杜恺健(83)
中国古代文化传播史(周月亮) 张耀芳(92)
史记与新闻学(缪雨) 李婕雯(98)
唐前新闻传播史论(赵振祥) 陈丹玮(102)
中国古代传播史(王醒) 赵晟(108)
中国传播史论(郝朴宁、陈路、李丽芳、罗文) 赵晟(113)
中国传播思想史(金冠军、戴元光) 赵晟(118)
晚清电报及其传播观念(1860—1911)(孙藜) 徐莹(130)
清末民初新闻出版立法研究(殷莉) 祁菲菲(135)
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书写材料的文化史
(〔日〕冨谷至) 胡荻子(140)
清代前中期新闻传播史(史媛媛) 李曼曼(146)
唐宋词传播方式研究(钱锡生) 刘嘉文(151)
元代传播考:概貌、问题及限度(李漫) 张丹(156)
殷商文化传播史稿(巫称喜) 蒋正和(160)
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李彬) 李志鹏(165)
宋代新闻传播与政治文化史稿(刘大明) 林凯(169)
中国文化中的“报”“保”“包”之意义(杨联陞) 谢清果(174)
华夏传播的理论建构
从零开始——首届海峡两岸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的探索座谈会论文集
(余也鲁、郑学檬) 徐疆(181)
华夏传播论(孙旭培) 张芳(185)
说服君主——中国古代的讽谏传播(黄鸣奋) 杜恺健(190)
汉字解析与信息传播(李国正) 杜恺健(195)
传在史中——中国传统社会传播史选辑(郑学檬) 杜恺健(200)
中国传播史论(李敬一) 张昕羽(204)
中华文化与传播(孙顺华) 孟安娜(210)
中华传播理论与原则(〔美〕陈国明) 赵晟(214)
文明传播的秩序——中国人的智慧(毛峰) 董婳婳(223)
传播理论的亚洲视维(〔美〕赵晶晶) 赵晟(228)
具象传播论——形名学之形学(杨钢元) 祁菲菲(234)
“和实生物”——当代国际论坛中的华夏传播理念
(〔美〕赵晶晶) 闫昊然(240)
文明传播的哲学视野
(杨瑞明、张丹、季燕京、毛峰) 徐莹(245)
华夏文明与传播学本土化研究(谢清果) 林凯(251)
华夏传播学引论(谢清果) 徐莹(257)
华夏传播的政治沟通
礼物、关系学与国家——中国人际关系与主体性建构
(杨美惠) 李心怡(263)
道教的社会传播研究(曾维加) 董方霞(267)
中国古代政治传播思想研究(陈谦) 张丹(271)
中国古代政治传播研究(白文刚) 张丹(276)
中国古代王朝政治传播制度研究(陈谦) 张丹(281)
孔子思想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杨焕英) 郭思佳(287)
心有灵犀:儒学传播谋略与现代沟通(张立伟) 张淇(291)
孔子思想的传播学诠释(崔炼农) 侯霁(295)
阳光下的孔子——孔子与大众传播学(孔健) 侯霁(301)
老庄传播思想散论(魏超) 张丹(308)
和老子学传播——老子的沟通智慧(谢清果) 张丹、杨芳(312)
和老子学养生——老子的健康传播智慧(郭汉文、谢清果) 李婕雯(319)
佛教道教传播与中国文化(刘晓英) 张迪越(324)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研究(仝冠军) 姜宇晗(328)
《道德经》与当代传媒文化(谢清果) 孙三虎(334)
华夏传播研究的媒介场域
中国邮驿发达史(楼祖诒) 林凯(341)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张秀民) 静思宇(345)
中国印刷发展史(史梅岑) 董方霞(351)
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臧荣) 林凯(355)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美〕托马斯•弗朗西斯•卡特) 静思宇(358)
中国交通史话(陈鸿彝) 林凯(364)
中国古代邮驿史(修订版)(刘广生、赵梅庄) 林凯(368)
明清江南私人刻书史略(叶树声、余敏辉) 林凯(372)
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钱存训) 马振东(376)
传统媒介与典籍文化(于翠玲) 徐莹(380)
宋代刻书产业与文学(朱迎平) 董方霞(385)
在盛衰的背后——明代建阳书坊传播生态研究(路善全) 裘鑫(389)
明清江南城市商业出版与文化传播(刘天振) 裘鑫(394)
神话: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介化生存基于对电视传播的考察
(晏青) 田素美(399)
华夏传播研究的修辞视角
中国古代演说史(宋嗣廉) 崔天宇(407)
实用修辞学(关绍箕) 杜恺健(412)
说服学——攻心的学问(龚文库) 文雅(417)
中国古代论辩艺术(张晓芒) 王红(420)
孙子:谈判说服的策略(方鹏程) 李婕雯(424)
论辩传播述评•游说•社会•人生(贾奎林) 李婕雯(429)
巧辩不如攻心:三国的说服智慧(陈禹安) 孙贝儿(433)
中国古典说服传播范式及隐喻叙事研究(马兰州) 李婕雯(438)
中国古典说服艺术(李亚宏) 贾慧敏(442)
向子贡学说服(陈禹安) 李婕雯(447)
鬼谷子:说服谈判的艺术(方鹏程) 孙贝儿(451)
华夏传播研究的民俗视维
民族文化传播理论描述
(郝朴宁、李丽芳、杨南鸥、郝乐) 杨婧叶(457)
民俗传播学(仲富兰) 徐莹(463)
传播习俗学论纲(杨立川) 徐莹(469)
民族文化传媒化(刘建华、〔奥〕Cindy Gong) 徐莹(475)
民族文化传媒化(程郁儒) 徐莹(481)
传播学视野下的妈祖文化研究(孟建煌、帅志强) 帅志强(487)
西部现代化进程中的乡土文化传播研究:以通渭小曲为例
(姜鹏) 姜鹏(492)
闽台妈祖文化传播研究(吉峰) 吉峰(500)
华夏传播研究的文艺视域
《万国公报》与晚清中西文化交流(杨代春) 董方霞(509)
《西厢记》传播研究(赵春宁) 陈小英(513)
中国古代文化传播概要(扆晓红) 刘敬坤(518)
八仙信仰与文学研究——文化传播的视角(党芳莉) 陈小英(524)
包公文学及其传播(李永平) 董方霞(529)
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播(黄镇伟) 刘敬坤(533)
《太平广记》的传播与影响(牛景丽) 陈小英(540)
晚明文人的文化传播研究(聂付生) 陈小英(545)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概论(王金寿) 陈小英(550)
唐诗西传史论——以唐诗在英美的传播为中心
(〔美〕江岚) 陈丹玮(556)
唐诗传播方式研究(陶涛) 杨京儒(561)
西游记传播研究(胡淳艳) 俞俊杰(564)
后记 (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