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分类于: 其它 计算机基础

简介

佛教與社會: 一個大傳統並其在緬甸的變遷

佛教與社會: 一個大傳統並其在緬甸的變遷 0.0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11-07 12:12:04

作者:【美】麥爾福‧史拜羅(Melford Spiro)

译者:香光書鄉編譯組 譯

出版社:香光書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

ISBN:9789578397231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佛教 人类学 社会学 宗教 哲学 民族志 亚洲研究 上座部类

简介· · · · · ·

本書作者運用社會人類學的方法,從佛教的「意識形態」、「儀式」、「僧伽制度」等角度,切入流通在緬甸的上座部佛教,而在「佛教與世界」篇中作最後的評論。閱讀本書可以對照出原始佛教規範性教理實現於人間時所產生的變遷。不論是佛陀弟子想瞭解自己所信解的是怎樣的佛教,或是一般把佛教當成人類社會中文化之一的人,要瞭解這影響世界很大地區人口的宗教文化,它都提供一個探究的入口。

我們之所以引介此書,就因為它看待佛教的角度、它的研究方法,直到四十年後的今天仍然歷久彌新。而作者本身對人類學的關懷:佛教教理及信眾間的互動關係,也非常值得參考。閱讀本書並模擬本書的作法,對我們生存的佛教空間,必能更深入體解,也更能掌握。相信對弘揚佛法、延續慧命,助益良多。

想要: 点击会收藏到你的 我的收藏,可以在这里查看

已收: 表示已经收藏

Tips: 注册一个用户 可以通过用户中心得到电子书更新的通知哦

目录

中譯序
再版序
初版序
Ⅰ序幕
第一章 上座部佛教:人類學上的一個問題
前言
問題的焦點:佛教的獨特性
糾纏難解的問題:上座部佛教的三大體系
田野調查:緬甸的背景環境
田野調查:佛教的背景
田野調查:研究的主題與數據資料
詮釋上的幾個問題
Ⅱ佛教的意識形態系統
第二章 涅槃佛教:究竟解脫的宗教
教主:佛陀
遠景:解脫痛苦
法門:八正道
目標:涅槃
個人典範:阿羅漢
社會典範:出離世間
第三章 業力佛教:(一)一種接近解脫的宗教
解脫目標的轉移
業力佛教的規範性基礎
業力佛教的心理基礎
「苦」概念的轉變
「涅槃」概念的轉變
「無我」概念的轉變
第四章 業力佛教:(二)功德的核心概念
從慧解脫到行為解脫
取得功德的方法:持戒
取得功德的方法:布施
功德在動機上的特徵
孩童對功德的看法
第五章 業力佛教:(三)業的主要學說
業的哲理
心理壓力與業的中和
功德回向與業
業的信仰動力
第六章 消災佛教:以法術消災庇佑的宗教
前言
心理壓力與規範性教義的重新詮釋
消災佛教的經典基礎
消災佛教的「神學」基礎
業的問題
宗教、法術與佛教
第七章 祕術佛教:期待千福年的宗教
祕術佛教的主要特徵
來世論佛教
千福年佛教
信仰的動機與功能
祕術佛教與緬甸宗教
Ⅲ佛教的儀式系統
第八章 佛教崇拜儀式的一般屬性
儀式行為的分類理論
儀式的類型與佛教意識形態的類型
兒童的觀察紀錄
佛教儀式行為的模式
儀式禮敬的對象
崇拜儀式的分類理論與佛教崇拜儀式的分類
第九章 儀典的週期:(一)年曆的儀式
以日為週期
以週和月為週期
以年為週期
第十章 儀典的週期:(二)生命歷程的儀式
前言
佛教的出家典禮
死亡與葬禮
第十一章 危機的儀式
危機的成因與場合
使用佛教聖物
使用佛教咒語
運用布施
運用禪修
非佛教的法術
Ⅳ佛教的僧伽系統
第十二章 僧伽制度:(一)正統結構
身為宗教菁英的比丘
僧伽制度的功能
戒律
第十三章 僧伽制度:(二)社會結構
每日例行生活
寺院組織
僧團組織
第十四章 比丘:(一)出家結構
前言
社會背景
逆向的影響因素
出家動機:意識層面
出家動機:潛意識層面
第十五章 比丘:(二)個性結構
未斷除的俗世個性
知識水準
修行者的道德
僧伽的道德狀態
第十六章 僧團與政府
前言
早期佛教的僧團與政府
緬甸歷史中的僧團與政府
現代緬甸的僧團與政府
現代緬甸僧團的政治文化
第十七章 僧侶在緬甸社會的地位
僧侶所受的尊崇
尊崇的根源:表現性的
尊崇的根源:工具性的
對僧侶的兩面評價和敵意
僧俗間的衝突
Ⅴ佛教與世界
第十八章 佛教與世間:學理評論
問題之所在
涅槃佛教與世間
本研究的意向
第十九章 佛教與緬甸社會
佛教徒的世界觀和緬甸的社會體系
佛教解脫論與緬甸經濟
佛教徒的聯結與緬甸社會的整合
附錄:緬甸語文的羅馬化
參考資料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