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分类于: 设计 编程语言

简介

笔迹触觉与心理: 解读笔迹线条主动触觉个性心理理论

笔迹触觉与心理: 解读笔迹线条主动触觉个性心理理论 8.9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11-12 04:11:32

作者:柏荣刚

出版社:辽宁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1

ISBN:9787561096772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笔迹心理学 笔迹学 心理学 教育 笔迹 心理 计算机 潜意识

简介· · · · · ·

本书属于“笔迹学”和“个性心理学”范畴,是通过对笔迹分析人的个性心理等。

全书共分8章,分别阐述了笔迹分析原理、四种思维方式、笔迹学与特质学说的关系、在教育中的应用、在IT领域的应用、笔迹感悟、笔迹与潜意识等。

---------------------------------

本书通过研究“笔迹线条的触觉特征”入手,利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较为详尽地解读笔迹触觉理论。笔迹触觉理论不仅对“笔迹学”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更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

【教育】:笔迹触觉理论为“教育和人力资源领域”提供了一种准确有效的人才评价机制,破解了教育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即由于考试这种不完善的评价机制,导致学生片面地追逐分数和学历,而忽略了人格的整体发展)。本书列举了多种从笔迹中易于观察的“能力”,便于老师和家长从能力成长的角...

直接下载

想要: 点击会收藏到你的 我的收藏,可以在这里查看

已收: 表示已经收藏

Tips: 注册一个用户 可以通过用户中心得到电子书更新的通知哦

目录

自 序 1
前 言 2
第1章 初识笔迹触觉理论 1
1.1 绪论
1.1.1 笔迹学简介与发展现状
1.1.2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与贡献
1.1.3 常见问题解答
1.2 笔迹线条的触觉特征
1.2.1 什么是“笔迹线条的触觉特征”
1.2.2 比较笔迹特征稳定性的实验
1.2.3 如何选择稳定的笔迹样本
第2章 笔迹触觉理论的空间模型 13
2.1 “笔迹—人格空间”模型
2.1.1 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
2.1.2 N个笔迹变量的定义
2.1.3 N维笔迹空间的概念
2.1.4 变量间的独立性——没有歧义的推理
2.2 状态类变量——性格的基调
2.2.1 第1个变量:平均压力
2.2.2 第2个变量:平均速度
2.2.3 五种典型的线条——从一维到二维空间扩展
2.3 刚柔分析法——递进式推理个性
2.4 连续变量与等级变量
2.4.1 人工判别采用等级变量的原因
2.4.2 等级变量可能引入的思维误区
2.5 统一类变量——性格的整合程度
2.5.1 第3个变量:稳定
2.5.2 第4个变量:过渡
2.5.3 第5个变量:转折
2.6 时间类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6.1 第6个变量:头尾
2.6.2 第7个变量:阶段变化
2.7 空间类变量——丰富的性格色彩
2.7.1 第8个变量:反差
2.7.2 第9个变量:量比
2.7.3 第10个变量:内外
2.8 综合案例
2.9 降低推理复杂度的方法
第3章 笔迹触觉理论的思维方式 129
3.1 概述
3.1.1 同一线条的多种心理含义
3.1.2 多种线条的同一心理含义
3.1.3 笔迹与个性心理的相关性
3.2 阴阳思维与刚柔思维
3.2.1 抽象与具体
3.2.2 相联与对立
3.2.3 刚柔相济——把握教育的尺度
3.3 整体思维
3.3.1 整体思维与拆分思维——系统论与还原论
3.3.2 东、西方科学思维在笔迹学中的融合
第4章 笔迹触觉理论与特质学说 147
4.1 特质学说的概述
4.1.1 特质学说的历史和发展
4.1.2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和大五人格理论
4.1.3 特质学说的主要观点
4.2 笔迹触觉理论与特质学说的比较
4.2.1 笔迹触觉理论和特质学说的相同点
4.2.2 “语言的模糊性”和“语言分布不均匀”的差异
4.2.3 “意识参与”的差异
4.2.4 “变量独立性的含义”的差异
4.3 笔迹触觉理论的信度与效度
4.3.1 信度
4.3.2 效度
4.3.3 提高效度——模糊语言的精确化
第5章 笔迹触觉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165
5.1 人才评价机制的束缚与转变
5.1.1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5.1.2 不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考试
5.1.3 更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笔迹分析
5.2 从笔迹中评价能力
5.2.1 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
5.2.2 解析八种能力
5.2.3 注意力
5.2.4 逻辑思维能力
5.2.5 速度
5.2.6 应变与变通能力
5.2.7 心理承受能力
5.2.8 人际融合能力
5.2.9 感知力
5.2.10 创造力
5.3 从笔迹中提高能力
5.3.1 练字的标准字体——楷体
5.3.2 五角星练字——提高书写能力
5.3.3 珊瑚画训练——提高注意力
5.3.4 笔迹档案——记录心理成长轨迹
5.3.5 笔迹主动触觉训练——新鲜的触觉体验
第6章 计算机笔迹分析 225
6.1 手写板采集笔迹的实验
6.1.1 书写动作的力学分析
6.1.2 处理手写板采集的笔迹数据
6.1.3 验证笔迹变量的独立性
6.2 计算机笔迹分析的技术方案
6.2.1 计算机识别笔迹变量
6.2.2 计算机推理个性特征
6.3 笔迹学与第四次工业革命
6.3.1 笔迹学与IT技术融合——新的行业
6.3.2 笔迹学与劳动力转移——新的职业
第7章 笔迹感悟 237
7.1 用潜意识分析笔迹的境界——笔迹学与翻译学
7.2 锻炼笔迹分析思维的方法——无处不在的触觉
第8章 笔迹案例 241
8.1 本章阅读方法——循序渐进的学习
8.2 笔迹解析——39个详细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270
附录1 作者简介
附录2 水迹类型人格理论
附录3 徐庆元笔迹学活动简介
附录4 各章“笔迹变量—特征值”汇总
附录5 笔迹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