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分类于: 人工智能 互联网

简介

音调未定的传统: 增订本

音调未定的传统: 增订本 8.7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11-17 04:17:34

作者:朱维铮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

ISBN:9787508690834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朱维铮 思想史 历史 文化史 古代思想史 近代史 *北京·中信出版社* 近现代史

简介· · · · · ·

历史非但没有证明中国存在过自孔子以来便一成不变的传统,而且只以证明所谓传统总在发生时空连续性的变异。如何看待和研究这一状况?朱维铮先生在其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一直十分强调进行任何一种研究,首先必须弄清对象“是什么”,然后才能追究“为什么”。他的那种将许多人们习以为常的常识弄成待解的疑团的“证伪”式研究,让不少同道“憎厌”,却赢得了海内外严肃学者乃至一般读者的认同和尊敬。本书是朱先生对现状“信而犹疑,将信犹疑”心态的体现。

【编辑推荐】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史学大家朱维铮经典之作全新结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一以贯之的传统是存在的吗?

文化传统变化频仍,历史实相扑朔迷离,音调未定或许是最好的答案李零、王汎森、姚大力、王守常等学者联袂推荐

想要: 点击会收藏到你的 我的收藏,可以在这里查看

已收: 表示已经收藏

Tips: 注册一个用户 可以通过用户中心得到电子书更新的通知哦

目录

再版前言
初版小引
引言 音调未定的传统
一 错杂的音调
二 传统的力量
三 普世的问题
四 岂可“先立论、后求证”
五 诠释的悖论
六 没有一贯的传统
七 现状的昭示
八 逻辑内涵也不一致
九 难说的本土传统
卷一 述史七篇
从乾隆到嘉庆
一 太上皇死了
二 难破的坚冰
三 在地球的那一面
四 鸦片怎样由药品变成毒品
五 如此庸主 洪亮吉案
一 太上皇的遗产
二 洪亮吉其人
三 为什么“机局未转”
四 世纪初的文字狱
五 皇帝的罪己诏
六 帝国依然静悄悄
道光帝和他的首相
一 “有胆有识”的皇帝
二 盐枭首相曹振镛
三 世仆总管穆彰阿
“何敢自矜医国手”
一 关于龚自珍之死
二 关于龚自珍的新边疆观念
三 关于龚自珍的药方论
魏源:尘梦醒否?
一 两首诗
二 一部书
三 这个人 “尸谏”
一 以自杀谏君
二 王鼎的死
三 吴可读的故事
四 非英雄的悲剧效应
张之洞与《书目答问》二种
一 学政诲士
二 天子使者告生童
三 《书目答问》的著作权
四 张之洞“指示门径”
五 清学史的提纲
卷二 记诤七篇
康有为和朱一新
一 近代文化史的有趣文献
二 康有为是秦始皇的“知己”?
三 晚清公羊学的方法问题
四 康有为受不了的两点批评
五 《新学伪经考》初始效应的见证
神州长夜谁之咎?
——析夏曾佑与宋恕的通信 忘却了的公案
——关于红学的索隐派
从《实理公法全书》到《大同书》
一 中国式的乌托邦论
二 欧氏几何的思维方式
三 自己吓倒自己
四 寻求在古典中立足
五 一个中间环节
六 未完成的初稿
七 破九界与张三世
八 诉苦中的悖论
九 未了的争论
《民报》主编章太炎
一 革命观的主线
二 国家论的矛盾
三 反满宣传的真相
四 光复口号的涵义
刘师培的脚印
一 不变与善变
二 刘师培与何震
三 假如他像蔡元培所说
四 盖棺未论定 辜鸿铭,生平及其他非考证
一 知名度:在中国远不及西方
二 复辟论:他在中心位置么?
三 传奇的生平:连梁漱溟也上当
四 文化保守主义:“是什么”仍待揭示
卷三 通论七篇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一 关于基本概念
二 关于传统文化
三 关于文化传统
四 “证据只能由历史本身提供”
文化的类型
中国文化的历史及其他
一 一个反比
二 排毒与排外
三 连续性与独特性
四 分解与整合
中国文化史的小史
隔膜的理解
何谓“人文精神”?
后顾与前瞻
卷四 分论五篇
孔子与教育传统
一 孔子与中世纪儒学教育
二 寄希望于教育的孔子
三 晚年孔子的教育思想
四 卫道与明术
五 中世纪候补文官教育
六 儒学教育双水分流
七 中世纪文化的一种缘饰
基督教与近代文化
一 引言
二 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
三 耶稣会士向往中国
四 基督教在华梅开三度
五 十八世纪的相反记录
六 马礼逊与太平天国运动
七 从“教难”到“教案”
八 “传教宽容条款”
九 利玛窦的后继者们
十 在华的自由派传教士
十一 “宗教只是幻想的太阳”
十二 剪影与参照
清末的民族主义
一 一个老问题
二 谁当承其“咎”
三 由“现状”引发的政治诉求
四 孙中山的矛盾主张
五 是不是种族主义?
六 赘语
晚清上海文化:一组短论
一 华人怎样侵入租界
二 中国都市史的一个反例
三 近代上海的五种性状
四 土特权变洋特权
五 在祖国的外来人
六 西化、半西化和上海式华化
七 没有民主权利而有说话自由
八 还有更多的疑问
失落了的“文艺复兴”
一 被忽略的事实
二 幻想的由来
三 章太炎模拟文艺复兴
四 《国粹学报》
五 胡适说整理国故
六 五四青年的实践
七 仍属虔诚的希望
卷五 另说五篇
真大师的群体掠影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大师》序
一 名目很古也很新
二 “大师”的界说
三 现代大师的个性
四 真大师的群体意义
五 再现尚未完成
《大师》与大师
一 结缘《大师》
二 何谓大师?
三 大师的实例
四 对《大师》创作的理解
五 《大师》将有怎样的效应?
六 “大师”应由谁封?
谈《大师·陈寅恪集》
又说“国学大师”
附:谈学--朱维铮答李天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