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与质量的电子书资源下载网站
分类于: 编程语言 人工智能
简介
古典风格: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豆 9.0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08-17 14:28:06
作者:查尔斯·罗森
译者:杨燕迪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
ISBN:9787567523326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音乐 古典音乐 艺术史 艺术 查尔斯.罗森 莫扎特 贝多芬 Charles_Rosen
简介· · · · · ·
《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一书是近五十年以来影响力最大、引用率最高的音乐论著——没有之一(至少在英语世界)。该书出版于1971年,翌年即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迄今仍是获得此项殊荣的唯一音乐书籍。
查尔斯•罗森的《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分为八个部分。前两卷是对18世纪音乐语言和古典风格的概貌总览,为后面更为具体的作品分析和批评提供背景和前提。中间五卷,分别对古典风格最有代表性的体裁和作品进行鞭辟入里的点评和剖析——海顿的弦乐四重奏、交响曲、钢琴三重奏,莫扎特的协奏曲、弦乐五重奏、喜歌剧,贝多芬的代表性钢琴作品和他最突出的风格语言特征,以及古典时期的其他音乐体裁如严肃歌剧和教堂音乐等。最后的“尾语”点明古典风格原则在舒曼创作中的瓦解和在舒伯特作品中短暂的回光返照。
在《古典风格》行云流水般的论述中...
目录
初版前言
扩充版前言
致谢
参考文献说明
谱例说明
卷一 导论
1、 18世纪晚期的音乐语言
时代风格与群体风格;调性;主-属对极;转调;平均律制;线型形式的削弱
2、 形式的理论
19世纪的奏鸣曲式概念;20世纪的修正;申克尔;动机分析;常见的错误
3、 古典风格的起源
古典风格的戏剧性格;1755-1775年间各种风格的能力范围;公众性音乐与私密性音乐;矫饰风格时期;初期古典风格的对称与模式;形式的决定因素
卷二 古典风格
1、 古典音乐语言的聚合性
周期性乐句;对称与节奏转换;同质的(巴洛克)节奏体系对异质的(古典)节奏体系;力度与装饰;节奏与力度转换(海顿四重奏Op.33 No.3);和声过渡(转调);装饰性风格对戏剧性风格;惯例性材料;调性稳定与解决;再现和张力的表达;重新诠释与第二群组;下属调性;主题的对比;对比矛盾的和解,对称的解决;大型曲式与乐句的关系,扩展技巧(海顿钢琴三重奏,H.19);单音、和弦、与转调的对应;节奏的清晰表述[articulation],单个节拍的份量;奏鸣曲风格和异乎寻常的材料:幻想曲(莫扎特的幻想曲,K.475);可听形式对不可听形式;非音乐的影响;音乐中的机智。
2、 结构与装饰
奏鸣曲式概说;结构装饰;18世纪晚期的装饰音处理;装饰功能的激烈变化。
卷三 海顿:从1770年到莫扎特逝世
1、 弦乐四重奏
海顿与C.P.E.巴赫;以假调性开始;“谐谑”[Scherzi]四重奏的创新,主题性伴奏;音乐材料中的潜在能量;作为主要能量来源的不协和音;材料的导向力量;作为能量来源的模进;用音高移位进行重新诠释;弦乐四重奏与古典调性体系的关系;海顿弦乐四重奏的进一步发展;弦乐四重奏与谈话艺术。
2、 交响曲
管弦乐队的发展和交响风格;风格的进步;“狂飙突进”风格;《第46交响曲》;海顿早期在节奏组织上的弱点;《第47交响曲》;歌剧的影响;《第75交响曲》;新的清晰性和新的节制;《第81交响曲》;机智和交响曲的恢宏气势;《“牛津”交响曲》;海顿与田园风格。
卷四 严肃歌剧
受争议的opera seria[正歌剧]地位;“正歌剧”和opera buffa[意大利喜歌剧]的惯例;18世纪的悲剧;巴洛克盛期风格;戏剧模式与挽歌模式;格鲁克;新古典的宗旨;音乐与表情美学;词与音乐;格鲁克与节奏;莫扎特和《伊多梅纽》;宣叙调和复杂形式;“正歌剧”与“意大利喜歌剧”的融合;《费加罗的婚姻》;《菲岱里奥》。
卷五 莫扎特
1、 协奏曲
莫扎特与戏剧形式;调性的稳定感;对称与时间的流动;18世纪晚期的通奏[continuo]演奏;通奏的音乐意义;作为戏剧的协奏曲;开始的利都奈罗[ritornello];《降E大调协奏曲》K.271;钢琴呈示部作为乐队呈示部的戏剧化变体;高潮的对称;再现部中的第二发展部;作为开始乐句扩展体的K.271慢乐章;镜像对称;协奏曲末乐章;《交响协奏曲》K.364;主题关系;K.412,K.413,K.415,K.449;K.456,带转调的第二主题;慢乐章的戏剧能力范围;变奏曲-末乐章;K.459与赋格性末乐章;K.466,节奏加速的艺术;主题统一;K.467与交响风格;慢乐章,即兴,对称;K.482,乐队色彩;K.488,呈示部结束的处理;慢乐章与旋律结构;K.503,重复的技巧;大调与小调;团块感觉[sense of mass];K.537,初期浪漫主义风格与松散的旋律结构;《单簧管协奏曲》,相互重叠的乐句的连续性;K.595,半音化不协和音响的解决。
2、 弦乐五重奏
“竞奏”[concentante]风格;K.174,扩张的音响与扩展的形式;K.515,不规则的比例;形式的扩展;K.516,古典末乐章的问题;小调作品以大调结束;古典风格的表现边界;乐章次序中小步舞曲的部位;炫技与室内音乐;K.593,慢引子;和声结构与模进;K.614,海顿的影响。
3、 喜歌剧
音乐与对白;古典风格与动作;重唱,《费加罗的婚姻》中的六重唱和奏鸣曲式;《唐•乔瓦尼》中的六重唱与奏鸣曲比例;歌剧中的调性关系;再现与戏剧要求;歌剧的终场;咏叹调;《费加罗的婚姻》中的“se vuel ballare”[若你想跳舞];音乐事件与戏剧事件的吻合;《唐•乔瓦尼》中的墓地场景;诡计喜剧;18世纪关于人的个性的概念;实验心理学喜剧与马里沃,《女人心》;对色调[tone]的卓越处理;《魔笛》,卡尔诺•戈齐与戏剧童话;音乐与道德真理;《唐•乔瓦尼》与混合体裁类型;丑闻与政治;作为颠覆者的莫扎特。
卷六 海顿:莫扎特逝世之后
1、 通俗风格
海顿与民间音乐;高艺术与通俗风格的交融;对通俗因素的整合;终曲中令人惊讶的主题回复;小步舞曲与通俗风格;配器艺术;作为戏剧姿态的引子。
2、 钢琴三重奏
保守的形式;室内乐与钢琴炫技;海顿时代的乐器;大提琴与低音线的重叠;H.14;H.22和乐句的扩展;H.28,转型的海顿早期风格;H.26,在一个乐句中动机因素的加速;H.31,丰盈绚丽的变奏技巧;H.30,海顿的半音和声。
3、 教堂音乐
表情性美学对颂赞性美学;意大利喜歌剧风格与宗教音乐;莫扎特对巴洛克风格的模仿;海顿与宗教音乐;清唱剧与田园风格;“混沌初开”[Chaos]与奏鸣曲式;贝多芬的《C大调弥撒》,步履的问题;《D大调庄严弥撒》。
卷七 贝多芬
1、 贝多芬
贝多芬与后古典风格;贝多芬与浪漫派;属-主关系的替代;浪漫派的和声创新;贝多芬与其同代人;《G大调钢琴协奏曲》,主和弦所造成的张力;回归古典原则;《英雄》,比例,尾声,重复;《华尔斯坦》,织体与主题的统一;《热情》和作品的统一;《C小调变奏曲》中浪漫主义的试验;标题情节性音乐[program music];《致远方的爱人》;1813年-1817年;《Hammerklavier》,大型曲式与材料的密切关系;建构模进中下行三度的作用;《Hammerklavier》发展部的模进结构;与大范围的调性序进的关系;与主题结构的关系;A#对A本位;节拍器与速度;自Op. 22以后的风格变化;谐谑曲;慢乐章;终曲的引子;赋格;贝多芬作品中《Hammerklavier》的地位;将变奏曲式化为古典形式;作品111号;贝多芬与音乐比例的份量。
2、 贝多芬的晚年和他孩童时期的惯例手法
贝多芬的原创性和1770年代的风格;Op. 111中的终止式颤音;协奏曲华彩段中传统的最后颤音;悬置的后拍;《钢琴奏鸣曲》Op. 101;惯例的协奏曲音型移植到奏鸣曲中;1770年代的两个陈规套路:再现部中的下属,发展部中的关系小调;下属移至尾声;惯例和创新:莫扎特的K.575和《“加冕”协奏曲》中的关系小调;海顿对陈规套路的持续运用;贝多芬对惯例的赤裸展示;Op. 106中的陈规套路和灵感;Op. 110中的两个惯例;Op. 110中的整合与动机转换;速度的整合;espressivo[富于表情的]与rubato[弹性节奏];激进的调性关系和戏剧结构;赋格中学究因素的戏剧化;速度的统一和终曲中的节奏记谱;贝多芬的和蔼可亲;推进当时音乐风格的边界;对18世纪变奏曲套曲的惯例的综合;晚期贝多芬、18世纪的社交性与音乐语言
尾语
舒曼对贝多芬的膜拜纪念(《C大调幻想曲》);回归巴洛克;调性语言中的变化;舒伯特;他与古典风格的关系;将中期的贝多芬作为范型;舒伯特晚期的古典原则;作为拟古主义[archaism]的古典风格。
人名与作品索引
扩充版前言
致谢
参考文献说明
谱例说明
卷一 导论
1、 18世纪晚期的音乐语言
时代风格与群体风格;调性;主-属对极;转调;平均律制;线型形式的削弱
2、 形式的理论
19世纪的奏鸣曲式概念;20世纪的修正;申克尔;动机分析;常见的错误
3、 古典风格的起源
古典风格的戏剧性格;1755-1775年间各种风格的能力范围;公众性音乐与私密性音乐;矫饰风格时期;初期古典风格的对称与模式;形式的决定因素
卷二 古典风格
1、 古典音乐语言的聚合性
周期性乐句;对称与节奏转换;同质的(巴洛克)节奏体系对异质的(古典)节奏体系;力度与装饰;节奏与力度转换(海顿四重奏Op.33 No.3);和声过渡(转调);装饰性风格对戏剧性风格;惯例性材料;调性稳定与解决;再现和张力的表达;重新诠释与第二群组;下属调性;主题的对比;对比矛盾的和解,对称的解决;大型曲式与乐句的关系,扩展技巧(海顿钢琴三重奏,H.19);单音、和弦、与转调的对应;节奏的清晰表述[articulation],单个节拍的份量;奏鸣曲风格和异乎寻常的材料:幻想曲(莫扎特的幻想曲,K.475);可听形式对不可听形式;非音乐的影响;音乐中的机智。
2、 结构与装饰
奏鸣曲式概说;结构装饰;18世纪晚期的装饰音处理;装饰功能的激烈变化。
卷三 海顿:从1770年到莫扎特逝世
1、 弦乐四重奏
海顿与C.P.E.巴赫;以假调性开始;“谐谑”[Scherzi]四重奏的创新,主题性伴奏;音乐材料中的潜在能量;作为主要能量来源的不协和音;材料的导向力量;作为能量来源的模进;用音高移位进行重新诠释;弦乐四重奏与古典调性体系的关系;海顿弦乐四重奏的进一步发展;弦乐四重奏与谈话艺术。
2、 交响曲
管弦乐队的发展和交响风格;风格的进步;“狂飙突进”风格;《第46交响曲》;海顿早期在节奏组织上的弱点;《第47交响曲》;歌剧的影响;《第75交响曲》;新的清晰性和新的节制;《第81交响曲》;机智和交响曲的恢宏气势;《“牛津”交响曲》;海顿与田园风格。
卷四 严肃歌剧
受争议的opera seria[正歌剧]地位;“正歌剧”和opera buffa[意大利喜歌剧]的惯例;18世纪的悲剧;巴洛克盛期风格;戏剧模式与挽歌模式;格鲁克;新古典的宗旨;音乐与表情美学;词与音乐;格鲁克与节奏;莫扎特和《伊多梅纽》;宣叙调和复杂形式;“正歌剧”与“意大利喜歌剧”的融合;《费加罗的婚姻》;《菲岱里奥》。
卷五 莫扎特
1、 协奏曲
莫扎特与戏剧形式;调性的稳定感;对称与时间的流动;18世纪晚期的通奏[continuo]演奏;通奏的音乐意义;作为戏剧的协奏曲;开始的利都奈罗[ritornello];《降E大调协奏曲》K.271;钢琴呈示部作为乐队呈示部的戏剧化变体;高潮的对称;再现部中的第二发展部;作为开始乐句扩展体的K.271慢乐章;镜像对称;协奏曲末乐章;《交响协奏曲》K.364;主题关系;K.412,K.413,K.415,K.449;K.456,带转调的第二主题;慢乐章的戏剧能力范围;变奏曲-末乐章;K.459与赋格性末乐章;K.466,节奏加速的艺术;主题统一;K.467与交响风格;慢乐章,即兴,对称;K.482,乐队色彩;K.488,呈示部结束的处理;慢乐章与旋律结构;K.503,重复的技巧;大调与小调;团块感觉[sense of mass];K.537,初期浪漫主义风格与松散的旋律结构;《单簧管协奏曲》,相互重叠的乐句的连续性;K.595,半音化不协和音响的解决。
2、 弦乐五重奏
“竞奏”[concentante]风格;K.174,扩张的音响与扩展的形式;K.515,不规则的比例;形式的扩展;K.516,古典末乐章的问题;小调作品以大调结束;古典风格的表现边界;乐章次序中小步舞曲的部位;炫技与室内音乐;K.593,慢引子;和声结构与模进;K.614,海顿的影响。
3、 喜歌剧
音乐与对白;古典风格与动作;重唱,《费加罗的婚姻》中的六重唱和奏鸣曲式;《唐•乔瓦尼》中的六重唱与奏鸣曲比例;歌剧中的调性关系;再现与戏剧要求;歌剧的终场;咏叹调;《费加罗的婚姻》中的“se vuel ballare”[若你想跳舞];音乐事件与戏剧事件的吻合;《唐•乔瓦尼》中的墓地场景;诡计喜剧;18世纪关于人的个性的概念;实验心理学喜剧与马里沃,《女人心》;对色调[tone]的卓越处理;《魔笛》,卡尔诺•戈齐与戏剧童话;音乐与道德真理;《唐•乔瓦尼》与混合体裁类型;丑闻与政治;作为颠覆者的莫扎特。
卷六 海顿:莫扎特逝世之后
1、 通俗风格
海顿与民间音乐;高艺术与通俗风格的交融;对通俗因素的整合;终曲中令人惊讶的主题回复;小步舞曲与通俗风格;配器艺术;作为戏剧姿态的引子。
2、 钢琴三重奏
保守的形式;室内乐与钢琴炫技;海顿时代的乐器;大提琴与低音线的重叠;H.14;H.22和乐句的扩展;H.28,转型的海顿早期风格;H.26,在一个乐句中动机因素的加速;H.31,丰盈绚丽的变奏技巧;H.30,海顿的半音和声。
3、 教堂音乐
表情性美学对颂赞性美学;意大利喜歌剧风格与宗教音乐;莫扎特对巴洛克风格的模仿;海顿与宗教音乐;清唱剧与田园风格;“混沌初开”[Chaos]与奏鸣曲式;贝多芬的《C大调弥撒》,步履的问题;《D大调庄严弥撒》。
卷七 贝多芬
1、 贝多芬
贝多芬与后古典风格;贝多芬与浪漫派;属-主关系的替代;浪漫派的和声创新;贝多芬与其同代人;《G大调钢琴协奏曲》,主和弦所造成的张力;回归古典原则;《英雄》,比例,尾声,重复;《华尔斯坦》,织体与主题的统一;《热情》和作品的统一;《C小调变奏曲》中浪漫主义的试验;标题情节性音乐[program music];《致远方的爱人》;1813年-1817年;《Hammerklavier》,大型曲式与材料的密切关系;建构模进中下行三度的作用;《Hammerklavier》发展部的模进结构;与大范围的调性序进的关系;与主题结构的关系;A#对A本位;节拍器与速度;自Op. 22以后的风格变化;谐谑曲;慢乐章;终曲的引子;赋格;贝多芬作品中《Hammerklavier》的地位;将变奏曲式化为古典形式;作品111号;贝多芬与音乐比例的份量。
2、 贝多芬的晚年和他孩童时期的惯例手法
贝多芬的原创性和1770年代的风格;Op. 111中的终止式颤音;协奏曲华彩段中传统的最后颤音;悬置的后拍;《钢琴奏鸣曲》Op. 101;惯例的协奏曲音型移植到奏鸣曲中;1770年代的两个陈规套路:再现部中的下属,发展部中的关系小调;下属移至尾声;惯例和创新:莫扎特的K.575和《“加冕”协奏曲》中的关系小调;海顿对陈规套路的持续运用;贝多芬对惯例的赤裸展示;Op. 106中的陈规套路和灵感;Op. 110中的两个惯例;Op. 110中的整合与动机转换;速度的整合;espressivo[富于表情的]与rubato[弹性节奏];激进的调性关系和戏剧结构;赋格中学究因素的戏剧化;速度的统一和终曲中的节奏记谱;贝多芬的和蔼可亲;推进当时音乐风格的边界;对18世纪变奏曲套曲的惯例的综合;晚期贝多芬、18世纪的社交性与音乐语言
尾语
舒曼对贝多芬的膜拜纪念(《C大调幻想曲》);回归巴洛克;调性语言中的变化;舒伯特;他与古典风格的关系;将中期的贝多芬作为范型;舒伯特晚期的古典原则;作为拟古主义[archaism]的古典风格。
人名与作品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