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与质量的电子书资源下载网站
分类于: 编程语言 设计
简介
目录
前言
上编
第一章 校園中引爆的文革與「四大」
1.1文革在校園中引爆
1.2 關於「四大」
附錄一:陳佩華關於文革前夕校園政治的考察
附錄二:吳宓、顧頡剛等人的文革前夕
第二章泛軍事化 、暴力與武鬥
2.1城市街頭的暴力
2.2準軍事編制、戰爭修辭、語言暴力
2.3越境
2.4作 為局部戰爭的武鬥
附錄:文革前非戰爭狀態下的暴力
第三章出身與身份
3.1階級路線與出身論
3.2身份
3.3作為治術的區分
第四章大破壞中的文化
4.1 地.上/地下,官方/民間
4.2 非常年代的鬩讀
4.3 文革與文革後的人才狀況
4.4 文革與傳統文化
第五章 罪名、罪案、司法與獄政
5.1 思想、言論罪
5.2「歷史問題」、「歷史反革命」
5.3 集團案
5.4司法舆狱政
5.5被援引的憲法
第六章 公域與私域
6.1 私人信件與日記
6.2人倫的變與常
6.3私人财物與「公物」
第七章 知識分子的文革
7.1 運動檔案(上):揭發、檢舉、批判會紀錄
7.2 運動檔案(下):檢查、交代、思想囊報
7.3 批鬥、強制勞動、降低待遇到「給出路」
7.4斡校記憶
7.5 1964- 1973年日記、書信中的吳宓
7.6 1964-1980年日記中的顧頡刚
7.7梁漱溟 、譚其驤、沈從文、夏鼐日記、書信中的文革
7.8 對知識分子的改造與統戰
附錄一:楊絳的《洗澡》與1950年代初的思想改造運動
附錄二:「我歸來,我受難,我幸存」
第八章 關於文革後期
8.1「 不斷革命」舆革命疲勞
8.2反對「走後門」
8.3 文革中的日常生活
8.4信息傳輸
8.5言論環境
8.6 並非「大結局」
下編
札記之一
文革起止——文革前夜、文革前史——文革後期、「後文革時期」
札記之二
文革衡擊下的宗教場所——民族地區一文革中的鄉村一差異
札記之三
紅衛兵、老紅衛兵、造反派、極左派、保守派.
附錄:大學生/中學生——派仗——文革與當代中國的政治文化
札記之四
「非正常死亡」——性別、性、性虐害——肉刑
札記之五
文革期間的國民經濟與民生——諸項數據——文革人物尋蹤
結語:材料舆方法
運動檔案一日記、書信——回憶錄——口述史、訪談錄——文革
史、地方文獻與個案考察——關於文革的非正式出版物,自印書及網刊、網文一文學藝術之於歷史記憶——影像、實物文革一略談方法
關於本書(代後記)
徵引書目
上编
第一章 校園中引爆的文革與「四大」
1.1文革在校園中引爆
1.2 關於「四大」
附錄一:陳佩華關於文革前夕校園政治的考察
附錄二:吳宓、顧頡剛等人的文革前夕
第二章泛軍事化 、暴力與武鬥
2.1城市街頭的暴力
2.2準軍事編制、戰爭修辭、語言暴力
2.3越境
2.4作 為局部戰爭的武鬥
附錄:文革前非戰爭狀態下的暴力
第三章出身與身份
3.1階級路線與出身論
3.2身份
3.3作為治術的區分
第四章大破壞中的文化
4.1 地.上/地下,官方/民間
4.2 非常年代的鬩讀
4.3 文革與文革後的人才狀況
4.4 文革與傳統文化
第五章 罪名、罪案、司法與獄政
5.1 思想、言論罪
5.2「歷史問題」、「歷史反革命」
5.3 集團案
5.4司法舆狱政
5.5被援引的憲法
第六章 公域與私域
6.1 私人信件與日記
6.2人倫的變與常
6.3私人财物與「公物」
第七章 知識分子的文革
7.1 運動檔案(上):揭發、檢舉、批判會紀錄
7.2 運動檔案(下):檢查、交代、思想囊報
7.3 批鬥、強制勞動、降低待遇到「給出路」
7.4斡校記憶
7.5 1964- 1973年日記、書信中的吳宓
7.6 1964-1980年日記中的顧頡刚
7.7梁漱溟 、譚其驤、沈從文、夏鼐日記、書信中的文革
7.8 對知識分子的改造與統戰
附錄一:楊絳的《洗澡》與1950年代初的思想改造運動
附錄二:「我歸來,我受難,我幸存」
第八章 關於文革後期
8.1「 不斷革命」舆革命疲勞
8.2反對「走後門」
8.3 文革中的日常生活
8.4信息傳輸
8.5言論環境
8.6 並非「大結局」
下編
札記之一
文革起止——文革前夜、文革前史——文革後期、「後文革時期」
札記之二
文革衡擊下的宗教場所——民族地區一文革中的鄉村一差異
札記之三
紅衛兵、老紅衛兵、造反派、極左派、保守派.
附錄:大學生/中學生——派仗——文革與當代中國的政治文化
札記之四
「非正常死亡」——性別、性、性虐害——肉刑
札記之五
文革期間的國民經濟與民生——諸項數據——文革人物尋蹤
結語:材料舆方法
運動檔案一日記、書信——回憶錄——口述史、訪談錄——文革
史、地方文獻與個案考察——關於文革的非正式出版物,自印書及網刊、網文一文學藝術之於歷史記憶——影像、實物文革一略談方法
關於本書(代後記)
徵引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