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分类于: 人工智能 设计

简介

中美两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面解读

中美两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面解读 0.0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03-29 01:22:40

作者:腾讯研究院

出版社:提供方

出版日期:2019-10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中国 美国 杂志 人工智能 产业发展

简介· · · · · ·

一个新的世界即将到来。人工智能是当前人类所面对的最为重要的技术社会变革,是互联网诞生以来的第二次技术社会形态在全球的萌芽。 所谓AI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机器」的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AI技术赋予了机器一定的视听感知和思考能力,不仅会促进生产力的极大发展,而且也会对经济与社会的运行方式产生积极作用。 AI技术的创新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反过来,高水平的社会治理,也会促进技术创新的活跃,推动经济增长。因而,无论是研究经济,还是社会发展,我们都必须关注技术本身,关注AI技术发展的社会机制,关注AI技术的社会功能。 站在新世界起点,我们看到似曾相识的情形——AI的勃兴类似1998年互联网勃兴两年后又遇到寒冬的情形。近年来AI厚积薄发,主要是深度学习的突破,引发创业和投资情绪高涨。你发现投资越来越多,公司越来越少,项目越来越贵,而深度学习自身的不足并没有快速得到解决,AI商业化之路有点力不从心。 我们要保持冷静的认知。尤其是在即将出现泡沫的时候,不宜设定过高的期望。美国积60余年之功,全面领先全球,其他国家的AI创新尚处于萌芽阶段。赶英超美,并非朝夕可成,我们需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核心环节上,方能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腾讯研究院是腾讯公司设立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旨在依托腾讯公司多元的产品、丰富的案例和海量的数据,围绕产业发展的焦点问题,通过开放合作的研究平台,汇集各界智慧,共同推动互联网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直接下载

想要: 点击会收藏到你的 我的收藏,可以在这里查看

已收: 表示已经收藏

Tips: 注册一个用户 可以通过用户中心得到电子书更新的通知哦

目录

  1. 前言:AI泡沫前,我们怎么办?
  2. 核心内容速读
  3. 第一章:中美人工智能的顶层设计
  4. 1.1 中美高度重视AI战略
  5. 1.2 中美设定AI促进机制
  6. 1.3 美国AI战略发展态势
  7. 1.4 中国AI发展态势
  8. 第二章:中美人工智能产业布局观察
  9. 2.1 美国企业总量远超中国
  10. 2.1.1 总体数量:美国约为中国两倍
  11. 2.1.2 中国企业起步落后美国5年
  12. 2.2 中美AI创投累计融资对比
  13. 2.2.1 累计融资额美国第一,中国第二
  14. 2.2.2 中国融资起步时间落后美国6年
  15. 2.3 中美人工智能九大热点领域对比
  16. 2.3.1 中美产业侧重点不同
  17. 2.3.2 中国应用层VS美国基础层
  18. 2.3.3 投资事件美国是中国1.96倍
  19. 2.4 超过一亿美元的投资事件
  20. 2.4.1 中国数量超过美国
  21. 2.4.2 中国的弱点在于芯片
  22. 2.5 中美地域分布
  23. 2.5.1 中国AI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上广地区
  24. 2.5.2 美国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
  25. 2.6 未来趋势判断
  26. 第三章:中美AI巨头的产业卡位战
  27. 3.1 中美巨头的产业布局
  28. 3.2 技术层:争抢人才,构建生态
  29. 3.2.1 建立核心人才队伍:AI实验室
  30. 3.2.2 持续收购拼抢人才与技术
  31. 3.2.3 建立开源生态,占领产业核心
  32. 3.3 应用层:抢夺语音交互入口,征战云服务
  33. 3.3.1 消费级产品试水
  34. 3.3.2 行业解决方案
  35. 3.4 基础层:美国巨头深入产业核心布局芯片
  36. 3.4.1 榜单企业的野望
  37. 3.4.2 中美差距所在
  38. 3.5 巨头卡位布局消费级应用,谁能脱颖而出?
  39. 第四章:中美AI领域人才队伍
  40. 4.1 美国产业人才总量是中国的两倍
  41. 4.2 美国基础层人才数量是中国的13.8倍
  42. 4.3 中国团队的人才挑战
  43. 4.4 中国团队的后发优势
  44. 第五章:人工智能应用热点
  45. 5.1 中美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的优劣势
  46. 5.1.1 三大支撑平台
  47. 5.1.2 产业应用环境
  48. 5.2 中美人工智能应用热点
  49. 5.2.1 中国玩家及应用热点
  50. 5.2.2 美国玩家及应用热点
  51. 5.2.3 其他行业应用热点
  52. 结语
  53. 研究团队与数据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