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分类于: 计算机基础 其它

简介

汉语历史词汇学概要

汉语历史词汇学概要 8.8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08-21 15:04:25

作者:蒋绍愚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5-01

ISBN:9787100116060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语言学 蒋绍愚 汉语史 词汇 词汇学 语义 汉语 工具书

简介· · · · · ·

《汉语历史词汇学概要》是《古汉语词汇纲要》出版25年后,作者对汉语历史词汇研究的一些理论问题经过长期思考和探索而写成的。此书的内容、观点、研究方法和《古汉语词汇纲要》有较大的不同,较多地吸取了现代语义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并力图和汉语历史词汇的实际紧密结合,用以分析和解决汉语历史词汇研究的问题。书中结合概念化和词化的理论来讨论词义问题,用概念要素分析法来分析词义,用概念场的理论来分析词汇系统及其演变,对词义和词义演变,以及词汇和语音、词义和句法的关系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词义的扩大、缩小,同义词和反义词以及词汇和文化等以往讨论得较多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作者希望能够引起学术界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促进汉语历史词汇学的建立和发展。

想要: 点击会收藏到你的 我的收藏,可以在这里查看

已收: 表示已经收藏

Tips: 注册一个用户 可以通过用户中心得到电子书更新的通知哦

目录

第一章 字和词(34000字)
一 “字本位”理论
二 前辈学者的有关论述
三 什么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
四 怎样看待“字”
五 “字”的重要作用
六 怎样确定词
第二章 构词法、造词法和词汇化(27000字)
一 汉语构词法
二 构词法和句法
三 汉语造词法
四 构词法和造词法的关系
五 词汇化
六 词库和词法、词法模式和词汇化模式
第三章 词义和词义的分析(42000字)
一 各种词义说
二 两次分类
三 概念化
四 词化
五 词义和所指
六 语言义和言语义
七 语文义和术语义、文化义
第四章 词义的发展和演变(38000字)
一 词义的变化和概念名称的变化
二 词义演变的途径和机制
三 词义演变的过程和方式
四 词义演变的方向
第五章 同义词和反义词(28000字)
一 什么是同义词
二 关于同义词的一些问题
三 什么是反义词
四 关于反义词的一些问题
第六章 词汇和语音、语法的关系(36000字)
一 音义关系
二 同源词
三 词义和句法的相互关系
四 词义演变和句法演变的相互影响
第七章 词汇系统和词义系统(25000字)
一 词汇有没有系统
二 关于词汇系统的几种看法
三 怎样看待词汇系统
四 以概念场为背景研究汉语词汇系统及其历史变化
五 概念要素分析法
六 词义系统的分析
七 词义的演变与概念场分布的变化
第八章 词汇和文化(26000字)
一 语言与文化
二 汉历史词汇与中国古代文化
三 认知的差异对词汇的影响
四 几个案例的分析
(全书共约250000字)
前言
1989年,我出版了一本《古汉语词汇纲要》。承读者不弃,这本书现在还在发行。韩国首尔大学教授李康齐把这本书译成韩文,2012年在韩国出版。这本书是我在25年前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曾有人建议我出一个修订本,我想,近年来学术发展很快,与其出修订本,不如重写一本,所以《古汉语词汇纲要》一直没有修订。
《古汉语词汇纲要》出版以后,我一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为博士生和硕士生开设“古汉语词汇”的课程,后来改名为“汉语历史词汇”,讲的主要是一些和汉语历史词汇研究有关的理论性的问题。按照北大的传统,讲课内容必须逐年更新,所以,每学期讲授的内容都会吸取一些国内外的新成果、新观点,其中也有我自己新的思考。经过几年的积累,课程的内容已经和《古汉语词汇纲要》大不一样。这个新的课程内容,除在北大中文系讲授外,我2003年在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过一个学期,2010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讲过一个学期,2011年又在浙江大学集中讲授了三个月。每次讲授,内容都有更新。在浙大讲的那一次,我自己觉得系统性和深度都比以往几次有所提高,回到北京后,想在此基础上整理成书稿。但一动笔,就觉得不少问题还没有想清楚,还需要再看书,再思考。这样,又经过整整三年,才写出了这部书稿。当然,书稿中还有不少问题是需要继续思考和探索的,但与其自己闭门思索,还不如先把书稿拿出来,请同行和读者批评,然后再继续学习和思考。
这本书的书名本原来拟定为《汉语历史词汇学研究概要》,根据出版社朋友的建议,改为《汉语历史词汇学概要》,和原先的《古汉语词汇纲要》配套。很感谢商务印书馆的支持,为我出版此书。也感谢责编龚英为这部书稿的出版所付出的辛劳。
我在《古汉语词汇纲要》的前言里提出“建立汉语历史词汇学”。当时思想上并不是很清楚,后来才逐渐明确。提出“汉语历史词汇学”这个名称,是学科建设的需要。原先,在说到汉语历史词汇研究的时候,大致用的是“古汉语词汇研究”或“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名称。“古汉语词汇”是和“现代汉语词汇”相对而言的,时代是从甲骨文时期到19世纪末。但是,近年来近代汉语研究蓬勃发展,“近代汉语”这个名称已为人们熟悉;如果再用“古汉语词汇”来概括晚唐五代以后的汉语词汇,显然有点不合适。“汉语词汇史研究”这个名称,在时限上没有问题,既可以包括上古、中古,也可以包括近代;而且,其范围也比较广,断代词汇的研究,专书词汇的研究,以至于对某些词语演变的研究,也都可以说是属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部分。但对汉语历史词汇的研究还有另一个角度,其侧重点不在于词汇史的构建,而偏重于词汇理论方面的探讨,比如,对词义和词义演变规律的研究,同义词和反义词的研究,音义关系的研究,词义和句法界面的研究,词汇系统的研究,以及从认知的角度和从类型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这些就不大好归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范围。而用“汉语历史词汇学”这个名称,就可以把史的研究和理论的研究都包括在内。当然,史的研究和理论的研究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紧密关联的,史的研究需要有理论的眼光和理论的思考,理论的研究需要有史的研究作为坚实的基础。这两方面研究的综合,就是汉语历史词汇学。
这本书定名为《汉语历史词汇学概要》,但主要不是侧重于汉语词汇史的构建和探讨,而是侧重于一些有关汉语历史词汇研究的理论问题的讨论。此书的内容、观点、研究方法和《古汉语词汇纲要》有较大的不同,较多地吸取了现代语义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并力图和汉语历史词汇的实际紧密结合,用以分析和解决汉语历史词汇研究的问题。书中结合概念化和词化的理论来讨论词义问题,用概念要素分析法来分析词义,用概念场的理论来分析词汇系统及其演变,对词义和词义演变,以及词汇和语音、词义和句法的关系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词义的扩大、缩小,同义词和反义词以及词汇和文化等以往讨论得较多问题也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全书分八章,每章讨论一个问题。全书以汉语历史词汇研究的问题为主,但有些问题是古今共同的,所以也涉及一些现代汉语词汇的现象和问题。书中介绍了一些国内外学者有关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其中有的问题展开了一些讨论,有的只是概述,不作过多的评论。书中有些内容,我曾经写成论文在刊物上发表过,这次写在书里,有些观点仍然保留,有些观点有些修改,有些是我反复思考后的最新看法。这些问题,虽然我已经思考了多年,但我自知有些还是不成熟的,希望得到同行和读者的批评。有些问题比较复杂,我在书中只是提出了问题,而没有勉强作出一个结论。这是我的一贯态度:学无止境,我的一些一得之见,绝不敢说就是定论,而只是提出来供大家讨论。学术讨论是学术发展的动力,通过学术讨论,一定能深化我们的认识,提高我们的水平。
汉语历史词汇学这个学科的建设,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老一辈学者为这个学科奠定了基础。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汉语历史词汇学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进展。近年来,一些优秀的中青年学者作出了很多新的成果,使这个学科的发展富有活力。瞻望前景,我们满怀希望。汉语历史词汇的发展有如此悠久的历史,汉语历史词汇的有关现象是如此丰富多样,展示汉语词汇历史发展的脉络,揭示汉语词汇历史演变的规律,根据汉语历史词汇的特点作出理论的创造,是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我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到本世纪末,汉语历史词汇学将站在世界语言学的最前沿。
蒋绍愚 2014年10月于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