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与质量的电子书资源下载网站
分类于: 人工智能 其它
简介
家庭断舍离 豆 7.0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08-26 15:12:56
作者:[日] 山下英子
译者:曹曼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
ISBN:9787201107769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日本 断舍离 家庭 个人管理 整理 家庭断舍离 生活 我想读这本书
简介· · · · · ·
《家庭断舍离》是山下英子与母亲三年“家庭战争”的经验总结。
推崇“断舍离”的山下英子,从小就与喜欢囤积物品的母亲关系紧张。一个想不断扔,一个想随时留,为一件物品的“扔”与“不扔”,母女两人经常吵得天翻地覆。虽然山下英子已经结婚并且不与父母同住,但是出于“为母亲好”的念头,她还是会经常插手父母家的事情。直到有一天,时隔三十年,母女俩需要再次住在同一屋檐下……
家庭断舍离战争,是否会再次升级?持有相反观念的母女俩,有没有和解的余地?
提起家人,我们几乎都有类似的烦恼:父母家物品堆积如山,孩子房间塞得满满当当……这时候,一味收拾,能否改变现状?面对家人的囤物癖好,我们应该怎么践行断舍离?如何理解“不扔东西的家人”,与父母、孩子、自己和解?山下英子将和大家一起面对和解决。
目录
目录:
序 父母家应该由孩子收拾吗
1 “想帮父母施行断舍离”的原因是什么
家庭断舍离注定伴随着与父母的战争
2 “父母家由孩子收拾”到底应不应该
案例1 掉头回父母家之后变得“一蹶不振”的男人
案例2 去婆婆家“单身赴任”的女人
“总想做点什么改变父母家”背后的心理
3 为什么要觉察“自己内心的外界驱动”
请意识到“受外界驱动的自己”
第一章 与“不丢东西的父母”的战争 [山下英子的亲身经历]
1 山下英子也苦恼于家庭断舍离战争
换来的只是“净干些多余的事儿”
虽说完成了家庭断舍离,“出于好心”却再次被冷落
决定住在一起。把与母亲同住的新家变成自己的空间
为 囤物派vs断舍离派 的战争而苦恼
2 其实在用断舍离与母亲争夺控制权
“给我道歉”和“表扬我”
买股票也是出于想被母亲表扬的心理
意识到了想反向控制母亲的我
看似是整理东西之争,其实是人际关系之争
3 断舍离因父母而起的纠结和迷茫,学会放手
母亲是母亲。我是我。需要将双方的问题区别对待、俯瞰全局
新关系从“请叫我‘hideko桑’”开始
关系发生变化后,母亲反而主动往外扔东西了
能否接受“负罪感”,是亲离道路的分叉口
创造可以松一口气的“借口”和“谅解”
第二章 囤积的理由和“为你好”的无意识
1 固执与焦灼会将父母变成囤物派
经历过物资不足的PTSD会囤东西
父母的“现在”,指的是从现在算起的前后20年?
用50年前的情感和思维方式把自己关进牢笼的母亲
囤积的物品是不安与执念的物证
2 积攒即虐待、“放任”即暴力
父母看来是“收藏”、子女看来是“放置”
“赶紧扔掉”是强抢、囤积是拷打
靠断舍离解决在放置·混乱·堆积中凸显的人际关系
第三章 第三次“从父母处分离”时请放下“期待”
1 为什么是“第三次亲离”
案例3 为四口之家准备五套餐具的女性
我与价值观截然相反的母亲居然很像?
如何盘点无意识中接受的父母价值观?
案例4 每天都在催促孩子的自己,简直就是父母的翻版
“赶紧”是决定支配被支配的口头禅,遗传自母亲
2 断舍离“我……”的期待
因自己对对方抱有期待所以愤怒
断舍离“自己对他人抱有的期待”
持续考虑“我……”这种“回答”
3 调整距离和改变拉开距离的方式
改变与父母的关系属性
亲离可以分为“做”和“不做”两种
4 亲离有进展,也会推动子离
母亲开始意识到“有囤物癖的自己”
发觉自己没有实现子离
母子意味着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
第四章 用“鸟之眼”重新看待父母和自己
1 你的父母是掌控型、道具型,还是……
分类之后再俯瞰与父母的关系
意识到自己的立场变化
三类父母的特征和口头禅
*1,掌控(支配)型…“你要如此这般做。”
*2,道具型…“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
*3,分离(子离)型…“按你自己的想法来吧。”
2 你是附属型、顺从型,还是……
三类子女不断听到的话语
*4,附属型…被念叨“要听大人的话”的结果
*5,顺从型…被称赞“真是个乖孩子”的结果
*6,分离型…被教导“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的结果
不同类型的家庭断舍离战斗实例
*原附属型(4)的女儿v.s原掌控型(1)的母亲
*原附属型(4)的女儿v.s原道具型(2)的母亲
*原顺从型(5)的女儿v.s原掌控型(1)的母亲
*原顺从型(5)的女儿v.s原道具型(2)的母亲
第五章 享受家庭断舍离的奥义
1 在家庭断舍离过程中封印“扔掉”
断舍离是自己享受做的事情
案例5 意识到“无可责备”的囤物派变了
用“是这样啊”来提醒囤物派的注意
2 “做”和“不做”并存
为自己而开始的断舍离会带来好心情
通过扔东西来减轻不安
边“捡球”边开始断舍离
不否定“不做”
3 断舍离可以传递“好心情”
人们都会羡慕“好心情”的人
好心情断舍离要“保密”进行
因为潜意识相通,所以好心情可以传递
4 试试扔掉后会不会为难,以及享受变化
*1,首先产生时间概念,其次选定场所
*2,从“用不着的东西”开始,一点点丢掉
*3,难以舍弃的东西,请对它致谢或致歉后再扔
*4,扔掉收纳用品反而更奏效
为什么我们在向他人寻求扔物许可
为什么总觉得“扔掉后会给自己带来困扰”?
为什么不知道从哪里扔起才合适
你和父母抱着同样的抵触心理
为什么总感觉“断舍离毫无进展”
5 断舍离追求的最高级别的“快感”是什么
用加分法的视角享受变化,而不是减分法
在享受反反复复的过程中继续下去
不顺利,才是机会
后记
序 父母家应该由孩子收拾吗
1 “想帮父母施行断舍离”的原因是什么
家庭断舍离注定伴随着与父母的战争
2 “父母家由孩子收拾”到底应不应该
案例1 掉头回父母家之后变得“一蹶不振”的男人
案例2 去婆婆家“单身赴任”的女人
“总想做点什么改变父母家”背后的心理
3 为什么要觉察“自己内心的外界驱动”
请意识到“受外界驱动的自己”
第一章 与“不丢东西的父母”的战争 [山下英子的亲身经历]
1 山下英子也苦恼于家庭断舍离战争
换来的只是“净干些多余的事儿”
虽说完成了家庭断舍离,“出于好心”却再次被冷落
决定住在一起。把与母亲同住的新家变成自己的空间
为 囤物派vs断舍离派 的战争而苦恼
2 其实在用断舍离与母亲争夺控制权
“给我道歉”和“表扬我”
买股票也是出于想被母亲表扬的心理
意识到了想反向控制母亲的我
看似是整理东西之争,其实是人际关系之争
3 断舍离因父母而起的纠结和迷茫,学会放手
母亲是母亲。我是我。需要将双方的问题区别对待、俯瞰全局
新关系从“请叫我‘hideko桑’”开始
关系发生变化后,母亲反而主动往外扔东西了
能否接受“负罪感”,是亲离道路的分叉口
创造可以松一口气的“借口”和“谅解”
第二章 囤积的理由和“为你好”的无意识
1 固执与焦灼会将父母变成囤物派
经历过物资不足的PTSD会囤东西
父母的“现在”,指的是从现在算起的前后20年?
用50年前的情感和思维方式把自己关进牢笼的母亲
囤积的物品是不安与执念的物证
2 积攒即虐待、“放任”即暴力
父母看来是“收藏”、子女看来是“放置”
“赶紧扔掉”是强抢、囤积是拷打
靠断舍离解决在放置·混乱·堆积中凸显的人际关系
第三章 第三次“从父母处分离”时请放下“期待”
1 为什么是“第三次亲离”
案例3 为四口之家准备五套餐具的女性
我与价值观截然相反的母亲居然很像?
如何盘点无意识中接受的父母价值观?
案例4 每天都在催促孩子的自己,简直就是父母的翻版
“赶紧”是决定支配被支配的口头禅,遗传自母亲
2 断舍离“我……”的期待
因自己对对方抱有期待所以愤怒
断舍离“自己对他人抱有的期待”
持续考虑“我……”这种“回答”
3 调整距离和改变拉开距离的方式
改变与父母的关系属性
亲离可以分为“做”和“不做”两种
4 亲离有进展,也会推动子离
母亲开始意识到“有囤物癖的自己”
发觉自己没有实现子离
母子意味着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
第四章 用“鸟之眼”重新看待父母和自己
1 你的父母是掌控型、道具型,还是……
分类之后再俯瞰与父母的关系
意识到自己的立场变化
三类父母的特征和口头禅
*1,掌控(支配)型…“你要如此这般做。”
*2,道具型…“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
*3,分离(子离)型…“按你自己的想法来吧。”
2 你是附属型、顺从型,还是……
三类子女不断听到的话语
*4,附属型…被念叨“要听大人的话”的结果
*5,顺从型…被称赞“真是个乖孩子”的结果
*6,分离型…被教导“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的结果
不同类型的家庭断舍离战斗实例
*原附属型(4)的女儿v.s原掌控型(1)的母亲
*原附属型(4)的女儿v.s原道具型(2)的母亲
*原顺从型(5)的女儿v.s原掌控型(1)的母亲
*原顺从型(5)的女儿v.s原道具型(2)的母亲
第五章 享受家庭断舍离的奥义
1 在家庭断舍离过程中封印“扔掉”
断舍离是自己享受做的事情
案例5 意识到“无可责备”的囤物派变了
用“是这样啊”来提醒囤物派的注意
2 “做”和“不做”并存
为自己而开始的断舍离会带来好心情
通过扔东西来减轻不安
边“捡球”边开始断舍离
不否定“不做”
3 断舍离可以传递“好心情”
人们都会羡慕“好心情”的人
好心情断舍离要“保密”进行
因为潜意识相通,所以好心情可以传递
4 试试扔掉后会不会为难,以及享受变化
*1,首先产生时间概念,其次选定场所
*2,从“用不着的东西”开始,一点点丢掉
*3,难以舍弃的东西,请对它致谢或致歉后再扔
*4,扔掉收纳用品反而更奏效
为什么我们在向他人寻求扔物许可
为什么总觉得“扔掉后会给自己带来困扰”?
为什么不知道从哪里扔起才合适
你和父母抱着同样的抵触心理
为什么总感觉“断舍离毫无进展”
5 断舍离追求的最高级别的“快感”是什么
用加分法的视角享受变化,而不是减分法
在享受反反复复的过程中继续下去
不顺利,才是机会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