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分类于: 职场办公 其它

简介

腾云: —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揭秘

腾云: —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揭秘 7.7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09-04 14:41:45

作者:徐立冰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

ISBN:9787115311504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云计算 网络 大数据 互联网 计算机 sdn openflow 科技/互联网/商业

简介· · · · · ·

《腾云: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揭秘》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讲解云计算网络的书籍。通过阅读全书,读者将清楚地了解到如何在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构建安全、可靠、高速与灵活的网络。《腾云: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揭秘》主要内容包括云计算对基础架构的驱动、云计算网络的组成、如何构建安全可靠灵活的网络通道、虚拟化数据中心的扩张、外部和内部网络的实现、大数据网络设计要点,《腾云: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揭秘》语言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可作为云计算网络技术入门和提高阶段的自学、参考书籍。

想要: 点击会收藏到你的 我的收藏,可以在这里查看

已收: 表示已经收藏

Tips: 注册一个用户 可以通过用户中心得到电子书更新的通知哦

目录

目    录
第一部分  缘起篇
第1章  云计算的兴起  2
1.1  云计算的身世  2
1.1.1  “上古”时期,摩尔定律刚起步  2
1.1.2  从互联网大爆炸中诞生  4
1.1.3  接棒Amazon  6
1.1.4  百花齐放的年代  7
1.2  云计算的DNA  8
1.3  云计算的五大特征  10
1.3.1  自助式服务  10
1.3.2  通过网络分发服务  11
1.3.3  资源池化  12
1.3.4  资源的灵活调度  12
1.3.5  可衡量的服务  13
1.4  IaaS/PaaS/SaaS,它们都是什么  13
1.4.1  位于最底层,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  14
1.4.2  IaaS之上,平台即服务——PaaS  15
1.4.3  最上层,软件即服务——SaaS  15
1.5  各种云——私有云/社区云/公有云/混合云  15
1.5.1  私有云  16
1.5.2  公有云  16
1.5.3  社区云  16
1.5.4  混合云  17
1.6  云计算的独有优势  18
1.6.1  降低成本  18
1.6.2  扩展性  18
1.6.3  高可靠性  19
1.6.4  远程访问  20
1.6.5  模块化  20
1.6.6  高等级服务  21
第2章  云与网的关系  22
2.1  以数据中心为界,云计算网络的外延与内涵  22
2.2  外延——关注用户体验  24
2.2.1  可靠的网络  24
2.2.2  安全的网络  25
2.2.3  灵活的网络  25
2.3  内涵——关注系统效率,下一代数据中心的网络平台  25
第二部分  外延篇
第3章  安全的网络通道(一)——网络准入  28
3.1  为什么安全是云计算的基础  28
3.2  云计算安全的发展现状  29
3.3  网络在云计算安全防护中扮演的角色  30
3.4  网络准入的技术分类  31
3.4.1  二层准入  33
3.4.2  三层准入  36
3.4.3  客户端方式  39
3.5  二层准入vs. 三层准入vs. 客户端方式  40
3.5.1  二层准入的特点——成熟、实用  40
3.5.2  三层准入的特点——轻便、简单  42
3.5.3  客户端方式的特点——功能全面、无统一标准  44
3.6  最终用户需要什么样的方案  45
3.7  IT部门需要什么样的方案  46
3.8  什么是完美的产品  46
3.9  虚拟桌面的机会  47
第4章  安全的网络通道(二)——网络加密  48
4.1  通过VPN隧道保证云计算的数据安全  48
4.2  VPN技术选择——SSL PK IPsec  49
4.3  让SSL胜出的独门绝技  51
4.4  SSL的技术实现  51
4.4.1  SSL握手协议  52
4.4.2  SSL记录协议  53
4.5  几种SSL VPN类型  54
4.6  SSL的后续发展——DTLS/TLS  55
第5章  可靠的网络通道  57
5.1  云服务的用户体验与网络服务质量  57
5.2  为更好服务,先对云计算流量进行分类  58
5.3  不同流量分类不同服务质量的设计方法  59
5.3.1  流量识别  60
5.3.2  流量标记  61
5.3.3  流量处理  65
第6章  灵活的网络通道  66
6.1  移动性是云计算网络的基本特征  66
6.2  现有解决方案一——DNS重定向  67
6.3  现有解决方案二——健康路由注入  70
6.4  对现有方案的改进——用LISP将位置与身份分离  71
6.5  LISP的核心思想——Map-and-encap  72
6.6  LISP的基本架构  73
6.7  LISP的新包头  74
6.8  通过LISP-ALT实现可扩展网络  75
6.9  一个LISP转发实例  76
6.10  LISP的应用场景  77
6.10.1  IP终端的灵活移动  77
6.10.2  IPv6-IPv4混合部署  79
6.10.3  多租户VPN环境  80
6.11  我们真的需要LISP吗  81
第三部分  内涵篇
第7章  支持虚拟化数据中心的扩张——TRILL/FabricPath和SPB  84
7.1  二层网络的困境  84
7.2  为什么传统二层网络不给力  87
7.3  FabricPath的目标  89
7.4  FabricPath的实现:新的控制平面  89
7.4.1  新增一个二层帧头  89
7.4.2  增加一套简化的IS-IS路由协议  90
7.5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需要新的地址空间  90
7.6  FabricPath的工作模式  91
7.7  第二个问题——现有技术不足够吗  92
7.8  TRILL——FabricPath的公开标准  93
7.9  另一个TRILL——SPB  95
7.10  TRILL vs. SPB  98
第8章  利用以太传输存储流量——FCoE  102
8.1  存储与网络的关系  102
8.2  传统存储网络面临的挑战——布线与能耗  103
8.3  融合!FCoE给出的解决方案  105
8.4  FCoE的基本面  105
8.5  给以太网动手术——FCoE的数据平面  107
8.5.1  PFC——不丢包以太网  107
8.5.2  ETS——灵活带宽调度  110
8.5.3  DCBX——与现有环境的兼容性  112
8.6  连接两个世界的FIP——FCoE的控制平面  113
8.6.1  FCoE VLAN发现  115
8.6.2  FLOGI注册和FPMA  115
8.7  典型的FCoE网络架构  117
8.8  FCoE架构中的两种设备类型  118
8.8.1  终结FCoE流量的设备——ENode  118
8.8.2  转发FCoE流量的交换机——FCF  119
8.9  FCoE的演化——四种多跳FCoE方案  120
8.9.1  纯以太网模式  120
8.9.2  FIP Snooping模式  122
8.9.3  NPV模式  125
8.9.4  VE_Port互联模式  126
8.10  一个FCoE数据帧的转发过程  127
8.11  FCoE的标准化与市场化进程  129
8.12  iSCSI行不行?非FCoE不可吗  130
第9章  连接虚拟机的交换机  133
9.1  为什么虚拟化数据中心需要一台新的交换机  133
9.2  仅仅在服务器内部实现简单交换是不够的  136
9.2.1  软件VEB  136
9.2.2  硬件VEB  137
9.3  识别特定虚拟机的流量——用VN-Tag为虚拟机打上网络标签  138
9.4  一个VN-Tag交换实例  142
9.5  基于VN-Tag的新一代网络设备  145
9.5.1  VN-Tag网卡  145
9.5.2  VN-Tag交换机  147
9.5.3  操作系统支持  148
9.6  VN-Tag之外的选择——VEPA  148
9.6.1  标准版VEPA  148
9.6.2  增强版VEPA  149
9.7  VEPA交换机扫描  151
9.7.1  HP 5900  151
9.7.2  Juniper QFabric  152
9.7.3  Juniper EX4500和EX8200  152
9.7.4  Extreme Summit X670  153
9.8  VN-Tag与VEPA的交锋  154
第10章  虚拟化的最后一公里——虚拟化网卡  158
10.1  补齐虚拟化的最后一公里  158
10.2  什么是虚拟化网卡  161
10.2.1  什么是虚拟接入  161
10.2.2  什么是虚拟通道  161
10.3  利用SR-IOV实现虚拟化网卡  162
10.4  SR-IOV的实践者——Palo  163
10.5  将SR-IOV带入现实的辅助技术  165
10.6  更加彻底的虚拟化——MR-IOV  166
10.7  后面的故事  168
第11章  数据中心互联设计——更广泛的二层网络  169
11.1  数据中心二层互联的需求  169
11.2  通过VPLS实现互联  171
11.3  一个VPLS转发实例  173
11.4  VPLS的限制  175
11.4.1  缺乏对局域网的优化  175
11.4.2  依赖运营商资源  176
11.4.3  配置复杂  176
11.5  通过OTV(上层传输虚拟化)实现互联  176
11.5.1  OTV的数据平面  177
11.5.2  OTV的控制平面  177
11.6  OTV对二层协议的优化  179
11.7  OTV对三层网关的优化  180
11.8  OTV环境下的多接入和流量负载均衡  180
11.9  LISP vs. VPLS  181
11.10  LISP与OTV的关系  183
第12章  自定义网络——OpenFlow与SDN  184
12.1  通过软件定义网络——SDN  184
12.2  实验室中走出的OpenFlow  186
12.3  OpenFlow的系统模型  189
12.4  OpenFlow交换机基本组成  192
12.5  两种OpenFlow交换机  193
12.5.1  OpenFlow专用交换机  193
12.5.2  OpenFlow兼容型交换机  194
12.6  OpenFlow中央控制器  195
12.6.1  控制器的主动工作模式  196
12.6.2  控制器的被动工作模式  197
12.7  一个OpenFlow实例  197
12.8  构建标准化的网络设计标准——OF-Config  199
12.8.1  OF-Config解决的问题  199
12.8.2  OF-Config的功能描述  199
12.9  认识一下OpenFlow的近亲  201
12.9.1  分布式转发模块化交换机  201
12.9.2  远端板卡  202
12.9.3  Nexus 1000v  203
12.9.4  Open vSwitch  204
12.9.5  EEM  204
12.10  Google的OpenFlow实践  206
12.11  网络厂家的SDN战略  208
12.11.1  NEC的OpenFlow战略  209
12.11.2  HP的OpenFlow战略  209
12.11.3  Juniper的OpenFlow战略  210
12.11.4  Nicira的OpenFlow战略  210
12.11.5  Cisco的OpenFlow战略  211
12.12  SDN/OpenFlow的前景  213
13章  更大的云——VXLAN  217
13.1  VXLAN要解决的问题  217
13.2  VXLAN的新头部  219
13.3  VXLAN的数据平面——隧道机制  220
13.3.1  隧道机制减小对现网的改动  221
13.3.2  隧道机制对快速变更的支持  221
13.4  VXLAN的控制平面——改进的二层协议  221
13.5  纯VXLAN部署场景  223
13.6  VXLAN与非VXLAN混合部署  224
13.7  一个VXLAN转发实例  225
13.7.1  第一阶段——ARP请求  226
13.7.2  第二阶段——数据传输  226
13.8  VXLAN、OTV、LISP,它们都有什么关系  227
13.9  Microsoft的算盘——NVGRE  228
第14章  桌面虚拟化网络漫谈  230
14.1  桌面虚拟化的前身——远程桌面  230
14.2  虚拟桌面的诞生  231
14.3  虚拟桌面是怎样工作的  232
14.3.1  集中托管方式  232
14.3.2  远程同步方式  233
14.4  虚拟桌面的客户端类型  234
14.4.1  零客户端虚拟桌面  234
14.4.2  瘦客户端虚拟桌面  235
14.4.3  胖客户端虚拟桌面  235
14.5  一个典型的虚拟桌面后台架构  235
14.6  决定虚拟桌面的成败——用网络替代VGA线缆  237
14.7  虚拟桌面的核心网络技术——网络显示协议  238
14.8  网络显示协议三大要素  239
14.8.1  网络资源  239
14.8.2  用户体验  240
14.8.3  CPU占用率  240
14.9  显示协议——兵家必争之地  240
14.10  老牌显示协议——RDP  241
14.11  显示协议的王者——HDX/ICA  244
14.12  后起之秀——PCoIP  245
14.13  HDX vs. RDP vs. PCoIP,谁主沉浮  248
第15章  大数据网络设计要点  251
15.1  大数据的产生  251
15.2  全新的大数据  253
15.3  MapReduce的原理  254
15.4  MapReduce的业务流程  254
15.5  写入数据过程中的网络流量模型  255
15.6  MapReduce算法过程中的网络流量模型  255
15.6.1  Map过程  256
15.6.2  Shuffle过程  256
15.6.3  Reduce过程  257
15.6.4  OutPut过程  257
15.7  读取数据过程中的网络流量模型  257
15.8  MapReduce网络模型综述  257
第四部分  基石篇
第16章  怎样将服务器接入网络  260
16.1  ToR(柜顶接入)和EoR(列头接入)  260
16.2  从增加一台服务器到增加一个机柜的服务器  262
16.3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263
16.4  Cisco的提案——FEX远端板卡  265
16.5  Juniper的尝试——QFabric  267
第17章  VOQ解密  270
17.1  头端阻塞是实现DCE交换机的障碍  270
17.2  利用VOQ防止头端阻塞  271
17.3  针对组播的VOQ设计  273
17.4  VOQ的产业化发展  273
第18章  刀片服务器网络  275
18.1  刀片服务器渊源  275
18.2  刀片服务器同传统ToR接入的区别  276
18.3  把握刀片服务器的网络设计  278
18.3.1  直通模块  278
18.3.2  交换模块  279
18.3.3  集中接入模式  281
第19章  千兆不够,要万兆!  283
19.1  千兆到万兆的质变  283
19.1.1  万兆网络是FCoE的基础  283
19.1.2  更高的传输效率  285
19.1.3  助推虚拟化  287
19.2  万兆以太网标准现状  288
19.3  盘点万兆以太网交换机  289
19.3.1  Cisco Catalyst 6500  289
19.3.2  Cisco Nexus 7000  290
19.3.3  H3C 12500  291
19.3.4  H3C 10500  291
19.3.5  Juniper QFabric  292
19.3.6  华为 CloudEngine 12800  292
19.3.7  DELL Force10 E1200i  293
19.3.8  Brocade BigIron RX  294
19.3.9  Extreme X8  294
19.3.10  Arista 7500  295
19.3.11  AVAYA 8800  295
19.3.12  Alcatel-Lucent OmniSwitch 10K  296
19.3.13  锐捷 RG-S12000  297
后记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