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与质量的电子书资源下载网站
分类于: 设计 计算机基础
简介
阿诺尔德·索末菲传: 原子物理学家与文化信使 豆 0.0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09-11 15:05:31
作者:[德]米夏埃尔·埃克特(Michael Eckert)
译者:方在庆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
ISBN:9787535792495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传记 索末菲 科学家传记 科学史 量子 物理 原子 2018
简介· · · · · ·
编辑推荐:
3个你值得拥有《阿诺尔德·索末菲传》的理由:
作为一本传记,首先是传主决定了这本书的价值:
第一,他足够重要
索末菲与爱因斯坦、玻尔和普朗克同为现代理论物理学的创始人。在20世纪初他创立了著名的“索末菲学派”,培养了大量的理论物理学家。
第二,他足够悲情
索末菲一生获81次诺贝尔奖提名,但最终未能获奖。他的曲折人生,可以看成是物理学乃至科学在这个多事之秋的发展历程的缩影。
第三,他还是一位绝无仅有的优秀教师
他主编的《理论物理学讲义》在他去世后仍不断修订出版,至今嘉惠学界。获得诺贝尔奖的海森伯、泡利、贝特和德拜都是他的博士生。
最后,这本书是国内仅有的索末菲传记。
由世界公认的物理学史权威专家米夏埃尔•埃克特授权我社翻译出版。
目录
中文版序
序
第一章 柯尼斯堡之根
1.1童年
1.2中学时代
1.3大学时代
1.4一场竞赛
1.5博士论文
1.6电动力学的力学基础
第二章 定航向
2.1错失良机
2.2服兵役
2.3矿物学间奏曲
2.4坚持,还是放弃?
2.5走近克莱因
第三章 在格丁根任克莱因助手
3.1物理数学
3.2“之后我将会成为无薪讲师”
3.3阅览室与模型收集
3.4大学任教资格
3.5无薪讲师
3.6订婚
第四章
4.1 来自美国的工作机会
4.2 赴任克劳斯塔尔矿学业校
4.3 矿业学校
4.4婚礼
4.5 陀螺仪和电动力学问题
4.6《百科全书》游记
4.7 陀螺仪+《百科全书》=亚琛推荐
第5章 亚琛
5.1 任命的背景
5.2 与工程的和解
5.4 家庭生活
5.5 职责和偏好
5.6 电子的“超级力学”
5.7 “实际上我不适合当工程教授,我是一名物理学家”
第六章 慕尼黑
6.1 学术传统
6.2 关于电子论的争论
6.3 索末菲学派的起源
6.4 数学攻击
6.5 “h 发现”
6.6 第一届索尔维会议
6.7 X 射线和晶体
第七章 和平物理学与战争物理学
7.1 “在我看来,政治前途是完全的黑暗”
7.2 回归理论
7.3 前线来信
7.4 对玻尔原子模型的推广
7.5 成功
7.6 军事物理学
7.7 一场情感过山车(悲喜交替)
第八章 量子教皇
8.1原子结构和光谱线
8.2德国物理学会——内部纷争
8.3 访问玻尔
8.4 一个新的量子数
8.5 教师和学生
8.6 原子物理学的圣经
8.7 路西塔尼亚纪念章
8.8 麦迪逊的卡尔·舒尔兹教授
8.9 加州印象
8.10 实用光谱学
第九章 波动力学
9.1 模型的危机
9.2 “我们相信海森伯,但是用薛定谔方程计算”
9.3 金属电子论
9.4 普朗克的继任者
9.5 “不是索末菲,而是许普佛尔”
9.6 伏特大会
9.7 波动力学补充
第十章 文化大使
10.1 国际舞台上的德国科学
10.2印象
10.3 德国科学在中国的据点
10.4 在日本过生日
10.5 帕萨迪纳的访问教授
10.6 第二次穿越美国
10.7 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10.8 与施塔克的争吵
10.9 再度踏上旅途
10.10 整合新理论
第十一章 下坡路
11.1 新公务员法的后果
11.2 一个骗人的常态
11.3 推迟的“退休”
11.4 “德意志物理学”
11.5 科学靠边站
11.6 70岁生日
11.7 继任者之争的决议
第十二章 痛苦的岁月
12.1 丑闻加剧
12.2 “德意志物理学”的终结
12.3 政治怀疑(顾虑?)
12.4 海军舰队的研究任务
12.5 理论物理学讲座
12.6 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第十三章 继续前行
13.2 临时性的新起点
13.3 “我赌盎格鲁—美国人会赢”
13.4 教师的荣誉
13.5 80岁生日
13.6 晚年的工作
13.7 最后的时光
第十四章 遗产
14.1 讣告
14.2 物理学史上的领军人物
14.3 精细结构常数
14.4 “索末菲之谜”
14.5 从太平洋问题到暗物质
14.6 遗恨诺贝尔奖
第十五章 跋
附录
摘要
缩略语
参考文献
插图说明
人名译名表
译后记
序
第一章 柯尼斯堡之根
1.1童年
1.2中学时代
1.3大学时代
1.4一场竞赛
1.5博士论文
1.6电动力学的力学基础
第二章 定航向
2.1错失良机
2.2服兵役
2.3矿物学间奏曲
2.4坚持,还是放弃?
2.5走近克莱因
第三章 在格丁根任克莱因助手
3.1物理数学
3.2“之后我将会成为无薪讲师”
3.3阅览室与模型收集
3.4大学任教资格
3.5无薪讲师
3.6订婚
第四章
4.1 来自美国的工作机会
4.2 赴任克劳斯塔尔矿学业校
4.3 矿业学校
4.4婚礼
4.5 陀螺仪和电动力学问题
4.6《百科全书》游记
4.7 陀螺仪+《百科全书》=亚琛推荐
第5章 亚琛
5.1 任命的背景
5.2 与工程的和解
5.4 家庭生活
5.5 职责和偏好
5.6 电子的“超级力学”
5.7 “实际上我不适合当工程教授,我是一名物理学家”
第六章 慕尼黑
6.1 学术传统
6.2 关于电子论的争论
6.3 索末菲学派的起源
6.4 数学攻击
6.5 “h 发现”
6.6 第一届索尔维会议
6.7 X 射线和晶体
第七章 和平物理学与战争物理学
7.1 “在我看来,政治前途是完全的黑暗”
7.2 回归理论
7.3 前线来信
7.4 对玻尔原子模型的推广
7.5 成功
7.6 军事物理学
7.7 一场情感过山车(悲喜交替)
第八章 量子教皇
8.1原子结构和光谱线
8.2德国物理学会——内部纷争
8.3 访问玻尔
8.4 一个新的量子数
8.5 教师和学生
8.6 原子物理学的圣经
8.7 路西塔尼亚纪念章
8.8 麦迪逊的卡尔·舒尔兹教授
8.9 加州印象
8.10 实用光谱学
第九章 波动力学
9.1 模型的危机
9.2 “我们相信海森伯,但是用薛定谔方程计算”
9.3 金属电子论
9.4 普朗克的继任者
9.5 “不是索末菲,而是许普佛尔”
9.6 伏特大会
9.7 波动力学补充
第十章 文化大使
10.1 国际舞台上的德国科学
10.2印象
10.3 德国科学在中国的据点
10.4 在日本过生日
10.5 帕萨迪纳的访问教授
10.6 第二次穿越美国
10.7 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10.8 与施塔克的争吵
10.9 再度踏上旅途
10.10 整合新理论
第十一章 下坡路
11.1 新公务员法的后果
11.2 一个骗人的常态
11.3 推迟的“退休”
11.4 “德意志物理学”
11.5 科学靠边站
11.6 70岁生日
11.7 继任者之争的决议
第十二章 痛苦的岁月
12.1 丑闻加剧
12.2 “德意志物理学”的终结
12.3 政治怀疑(顾虑?)
12.4 海军舰队的研究任务
12.5 理论物理学讲座
12.6 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第十三章 继续前行
13.2 临时性的新起点
13.3 “我赌盎格鲁—美国人会赢”
13.4 教师的荣誉
13.5 80岁生日
13.6 晚年的工作
13.7 最后的时光
第十四章 遗产
14.1 讣告
14.2 物理学史上的领军人物
14.3 精细结构常数
14.4 “索末菲之谜”
14.5 从太平洋问题到暗物质
14.6 遗恨诺贝尔奖
第十五章 跋
附录
摘要
缩略语
参考文献
插图说明
人名译名表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