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与质量的电子书资源下载网站
分类于: 计算机基础 互联网
简介
科学前沿图谱:知识可视化的探索(第二版): 知识可视化探索 豆 8.4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10-05 18:42:56
作者:陈超美著;陈悦等
译者:陈悦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5-01
ISBN:9787030410078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数据可视化 可视化 知识图谱 科学前沿图谱 数据分析 科学计量学 计量学 数据挖掘
简介· · · · · ·
本书从跨学科的视角探索了知识可视化的历史进程及其最新进展。从无形学院和库恩竞争范式,到运用可视化技术绘制知识结构图谱,再到科学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兴盛与衰落。通过大量色彩丰富的图片,深入浅出地将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的原理、方法及技术娓娓道来。
本书既涉及到简单易学的可视化步骤和模型,也有应用于实际的具体案例分析,是一本对于研究者和实践者都很有价值的参考书,可供科学政策分析机构、投资机构、咨询公司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高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译序
序
自序
第一章科学知识的动态特征
1.1科学前沿
1.1.1竞争范式
1.1.2无形学院
1.1.3概念革命
1.1.4追溯
1.2视觉思维
1.2.1格式塔理论
1.2.2著名的地图
1.2.3巴别塔
1.2.4外层空间的信息
1.2.5“这不是一个烟斗”
1.2.6格式塔心理学
1.2.7信息可视化与可视化分析
1.3绘制科学前沿
1.3.1科学图谱
1.3.2竞争范式的案例
1.4本书的结构
第二章宇宙图谱
2.1绘图学
2.1.1主题图
2.1.2地形图和照相绘图法
2.2陆地地图
2.3天体图
2.3.1天体模型
2.3.2星座图
2.3.3宇宙图谱
2.4生物图谱
2.4.1DNA双螺旋结构
2.4.2针灸图谱
2.4.3基因组图谱
2.4.4流感病毒蛋白质序列图
第三章关联映射
3.1关联的作用
3.1.1我们可以试想
3.1.2认知图的起源
3.1.3信息可视化
3.2结构识别
3.2.1主题模型
3.2.2寻径网络尺度
3.2.3图像间相似性的测度
3.2.4抽象结构的可视化
3.2.5知识演进模式和趋势的可视化
3.3降维
3.3.1几何相似
3.3.2多维尺度分析
3.3.3个体差异分析
3.3.4线性近似——等距映射
3.3.5局部线性嵌入
3.4概念图
3.4.1卡片分类法
3.4.2聚类
3.5网络模型
3.5.1六度分离理论
3.5.2随机网络模型理论
3.5.3厄多斯数
3.5.4语义网络
3.5.5网络可视化
3.6小结
第四章探寻轨迹
4.1信息空间的足迹
4.1.1旅行推销员问题
4.1.2虚拟世界中的搜索
4.1.3信息觅食
4.1.4觅食过程建模
4.1.5用户的轨迹
4.2小结
第五章科学知识的结构和动态
5.1马太效应
5.2词的图谱
5.2.1共词图谱
5.2.2包容指数和包容图谱
5.2.3RISC个体发生学
5.3共被引分析
5.3.1文献共被引分析
5.3.2作者共被引分析
5.4HistCite
5.5专利共被引
5.6小结
第六章跟踪竞争范式
6.1信息科学中的领域分析
6.2对胶原蛋白研究的纵向研究
6.3大灭绝争论
6.3.1白垩纪—第三纪界线事件
6.3.2物种大灭绝
6.4超大黑洞
6.4.1活跃星系核范式
6.4.2AGN范式的发展
6.5小结
第七章寻迹潜在知识领域
7.1主流知识与潜在知识
7.2知识发现
7.2.1未被发现的公开知识
7.2.2潜在知识领域的可视化
7.3案例一:斯沃森的影响
7.4案例二:寻径网络的影响
7.4.1主流知识领域
7.4.2潜在知识领域
7.5案例三:疯牛病(BSE)和变异型克雅氏病(VCJD)
7.5.1主流知识领域
7.5.2锰—铜假说
7.6小结
第八章绘制科学图谱
8.1系统摄动与结构变化
8.1.1早期迹象
8.1.2结构变化模型
8.1.3结构变化指标
8.1.4统计模型
8.1.5复杂网络分析(1996~2004)
8.2再生医学
8.2.1科学计量学评论
8.2.2结构与动态
8.2.3系统级指标
8.2.4新趋势
8.2.5经验教训
8.3论文撤销分析
8.3.1撤销文献的研究
8.3.2撤销的时间
8.3.3被撤销文章的内容
8.3.4自闭症和疫苗
8.3.5小结
8.4全域科学图谱和叠加图
8.4.1科学学科图谱
8.4.2跨学科和相互叠加
8.4.3双图叠加
第九章可视化分析
9.1CiteSpace软件
9.2Jigsaw软件
9.3Carrot软件
9.4电力网络分析
9.5Action Science Explorer(iOpener)软件
9.6对2002年“十大挑战”的修改
9.7展望未来
参考文献
致谢
序
自序
第一章科学知识的动态特征
1.1科学前沿
1.1.1竞争范式
1.1.2无形学院
1.1.3概念革命
1.1.4追溯
1.2视觉思维
1.2.1格式塔理论
1.2.2著名的地图
1.2.3巴别塔
1.2.4外层空间的信息
1.2.5“这不是一个烟斗”
1.2.6格式塔心理学
1.2.7信息可视化与可视化分析
1.3绘制科学前沿
1.3.1科学图谱
1.3.2竞争范式的案例
1.4本书的结构
第二章宇宙图谱
2.1绘图学
2.1.1主题图
2.1.2地形图和照相绘图法
2.2陆地地图
2.3天体图
2.3.1天体模型
2.3.2星座图
2.3.3宇宙图谱
2.4生物图谱
2.4.1DNA双螺旋结构
2.4.2针灸图谱
2.4.3基因组图谱
2.4.4流感病毒蛋白质序列图
第三章关联映射
3.1关联的作用
3.1.1我们可以试想
3.1.2认知图的起源
3.1.3信息可视化
3.2结构识别
3.2.1主题模型
3.2.2寻径网络尺度
3.2.3图像间相似性的测度
3.2.4抽象结构的可视化
3.2.5知识演进模式和趋势的可视化
3.3降维
3.3.1几何相似
3.3.2多维尺度分析
3.3.3个体差异分析
3.3.4线性近似——等距映射
3.3.5局部线性嵌入
3.4概念图
3.4.1卡片分类法
3.4.2聚类
3.5网络模型
3.5.1六度分离理论
3.5.2随机网络模型理论
3.5.3厄多斯数
3.5.4语义网络
3.5.5网络可视化
3.6小结
第四章探寻轨迹
4.1信息空间的足迹
4.1.1旅行推销员问题
4.1.2虚拟世界中的搜索
4.1.3信息觅食
4.1.4觅食过程建模
4.1.5用户的轨迹
4.2小结
第五章科学知识的结构和动态
5.1马太效应
5.2词的图谱
5.2.1共词图谱
5.2.2包容指数和包容图谱
5.2.3RISC个体发生学
5.3共被引分析
5.3.1文献共被引分析
5.3.2作者共被引分析
5.4HistCite
5.5专利共被引
5.6小结
第六章跟踪竞争范式
6.1信息科学中的领域分析
6.2对胶原蛋白研究的纵向研究
6.3大灭绝争论
6.3.1白垩纪—第三纪界线事件
6.3.2物种大灭绝
6.4超大黑洞
6.4.1活跃星系核范式
6.4.2AGN范式的发展
6.5小结
第七章寻迹潜在知识领域
7.1主流知识与潜在知识
7.2知识发现
7.2.1未被发现的公开知识
7.2.2潜在知识领域的可视化
7.3案例一:斯沃森的影响
7.4案例二:寻径网络的影响
7.4.1主流知识领域
7.4.2潜在知识领域
7.5案例三:疯牛病(BSE)和变异型克雅氏病(VCJD)
7.5.1主流知识领域
7.5.2锰—铜假说
7.6小结
第八章绘制科学图谱
8.1系统摄动与结构变化
8.1.1早期迹象
8.1.2结构变化模型
8.1.3结构变化指标
8.1.4统计模型
8.1.5复杂网络分析(1996~2004)
8.2再生医学
8.2.1科学计量学评论
8.2.2结构与动态
8.2.3系统级指标
8.2.4新趋势
8.2.5经验教训
8.3论文撤销分析
8.3.1撤销文献的研究
8.3.2撤销的时间
8.3.3被撤销文章的内容
8.3.4自闭症和疫苗
8.3.5小结
8.4全域科学图谱和叠加图
8.4.1科学学科图谱
8.4.2跨学科和相互叠加
8.4.3双图叠加
第九章可视化分析
9.1CiteSpace软件
9.2Jigsaw软件
9.3Carrot软件
9.4电力网络分析
9.5Action Science Explorer(iOpener)软件
9.6对2002年“十大挑战”的修改
9.7展望未来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