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与质量的电子书资源下载网站
分类于: 设计 计算机基础
简介
新编中国哲学史: 三卷四册 豆 8.9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10-25 12:17:28
作者:劳思光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5-01
ISBN:9787108052322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哲学 中国哲学 劳思光 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思想史 新编中国哲学史 中国
简介· · · · · ·
《新编中国哲学史》是当今哲学大家劳思光先生在中国哲学方面最重要的著作。作者通过其独特“基源问题研究法”,如庖丁解牛般,将上下数千年中国哲学的内涵,条分缕析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第一册主要介绍古代中国思想及儒、道、墨、法、名等各家学说。第二册主要介绍汉代宇宙论中心之哲学思想、魏晋玄学与中国佛教哲学。第三册上下主要介绍唐末思想之趋势与宋明理学的发展,以及明末清初的哲学思想、乾嘉学风与戴震的思想。每一章节都有深入浅出的说明,其内容正是中国哲学的深层内涵。
该书于20世纪80年代在港台出版,即以其对中国哲学的精深研究和新颖的诠释而广受好评。作者因而名重士林,成为中国哲学界的重要人物,与唐君毅、牟宗三齐名,被誉为“香港人文三老”。该书亦被公认为是继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后的一部里程碑式作品,在港台地区20多年来,版行不断,成为学者及大学生研究生必备书。
目录
【中国哲学史·第一卷】
论中国哲学史的方法——序言
第一节 已往成绩之探讨
第二节 中国哲学史的方法问题
第三节 哲学史的任务与基源问题研究法
第四节 中国哲学史的特殊问题
第一章 论中国古文化传统之形成
第一节 略说古史资料及考证之设准
第二节 古中国民族分布大略及殷民族之发展
(一)古民族之三集团
(二)殷民族略考
(三)结语
第三节 殷周民族之关系及其盛衰
(一)略论周民族之起源及发展
(二)殷周关系
(三)周初之政治形势
第四节 南北文化传统之形式及影响
(一)南方传统之形成及其特色
(二)北方传统之形成及其特色
(三)南北传统与先秦哲学思想
第二章 古代中国思想
第一节 有关原始观念之问题
第二节 古代中国思想之重要观念
(一)《诗经》中之“形上天”观念
(二)《易经》中之“宇宙秩序”观念
(三)《书经》中之政治思想
第三节 附论原始信仰
(一)人格天观念
(二)中国古代之“神鬼”观念
(三)“命”观念
第三章 孔孟与儒学
(上) 孔子与儒学之兴起
第一节 儒学之源流问题
第二节 孔子之生平及其学说
(一)孔子之生平
(二)孔子之学说
(三)孔子学派与孔子遗留之问题
(下) 孟子之生平及其自处
第一节 孟子之生平及其自处
第二节 孟子之学说
(一)心性论
(二)政治思想
(三)其他理论
第四章 道家学说
第一节 道家思想之源流及时代问题
第二节 老子与《道德经》中之思想
(一)老子其人
(二)《老子》其书
(三)《道德经》思想大要
第三节 庄子与《南华经》中之庄学
(一)庄子其人与其书
(二)庄子之思想
第五章 墨子与墨辩
第一节 墨子其人其书之时代
第二节 墨子之思想
(一)兼爱
(二)天志与权威精神
(三)尚同与国家论
(四)非攻、非儒、非乐——墨子之文化观
第三节 墨辩
(一)墨辩之时代
(二)《墨经》中所涉及逻辑问题与名家理论
(三)《墨经》中之逻辑理论
(四)《墨经》中所涉及知识问题
第六章 荀子与儒学之歧途
第七章 法家与秦之统一
第八章 名家与名学
后序
书目录要
【中国哲学史·第二卷】
导言:总论中国哲学之中期——附论汉唐文化
一、释“中期”之意义
二、本期中国哲学之演变历程
三、汉唐文化对士人心态之影响
第一章 汉代哲学
一、汉代哲学之外缘观察
二、汉代哲学之内在解析
三、汉儒之没落
四、道家思想之肢解
五、董仲舒与天人相应之观念
六、《礼记》之思想
七、《易传》之思想
八、《淮南子》、扬雄与王充
结语
第二章 魏晋玄学
一、玄学之根源及分派
二、“才性”之说
三、“名理”之说
第三章 中国佛教哲学
一、总说
二、印度佛教教义述要
三、佛教在中国之流传及讲论
四、中国佛教之三宗
五、返归印度之佛教思想运动
后记
书目略录
【中国哲学史·第三卷·上】
序论
第一章 唐末思想之趋势与新儒学之酝酿
第二章 宋明儒学总说
第三章 初期理论之代表人物
一、周敦颐
二、邵雍
三、张载
第四章 中期理论之建立及演变
一、程颢之学
二、程颐之学
三、程门弟子之分派
四、朱熹之综合系统
五、朱熹之论敌
第五章 后期理论之兴起及完成
一、陆九渊之学
二、王阳明之学
三、王门弟子之分派
四、后期理论总评
【中国哲学史·第三卷·下】
第六章 明末清初之哲學問題(上)
一、阳明后学引出之哲学问题
二、东林学派之调和论
三、刘宗周之学说
第七章 明末清初之哲學思想(下)
一、黄宗羲
二、顾炎武
三、王夫之
四、颜李学派及其他
第八章 乾嘉學風與戴震之哲學思想
一、论乾嘉学风
二、戴震之哲学思想
后記
校后記
答友人書——論中國哲學研究之態度
论中国哲学史的方法——序言
第一节 已往成绩之探讨
第二节 中国哲学史的方法问题
第三节 哲学史的任务与基源问题研究法
第四节 中国哲学史的特殊问题
第一章 论中国古文化传统之形成
第一节 略说古史资料及考证之设准
第二节 古中国民族分布大略及殷民族之发展
(一)古民族之三集团
(二)殷民族略考
(三)结语
第三节 殷周民族之关系及其盛衰
(一)略论周民族之起源及发展
(二)殷周关系
(三)周初之政治形势
第四节 南北文化传统之形式及影响
(一)南方传统之形成及其特色
(二)北方传统之形成及其特色
(三)南北传统与先秦哲学思想
第二章 古代中国思想
第一节 有关原始观念之问题
第二节 古代中国思想之重要观念
(一)《诗经》中之“形上天”观念
(二)《易经》中之“宇宙秩序”观念
(三)《书经》中之政治思想
第三节 附论原始信仰
(一)人格天观念
(二)中国古代之“神鬼”观念
(三)“命”观念
第三章 孔孟与儒学
(上) 孔子与儒学之兴起
第一节 儒学之源流问题
第二节 孔子之生平及其学说
(一)孔子之生平
(二)孔子之学说
(三)孔子学派与孔子遗留之问题
(下) 孟子之生平及其自处
第一节 孟子之生平及其自处
第二节 孟子之学说
(一)心性论
(二)政治思想
(三)其他理论
第四章 道家学说
第一节 道家思想之源流及时代问题
第二节 老子与《道德经》中之思想
(一)老子其人
(二)《老子》其书
(三)《道德经》思想大要
第三节 庄子与《南华经》中之庄学
(一)庄子其人与其书
(二)庄子之思想
第五章 墨子与墨辩
第一节 墨子其人其书之时代
第二节 墨子之思想
(一)兼爱
(二)天志与权威精神
(三)尚同与国家论
(四)非攻、非儒、非乐——墨子之文化观
第三节 墨辩
(一)墨辩之时代
(二)《墨经》中所涉及逻辑问题与名家理论
(三)《墨经》中之逻辑理论
(四)《墨经》中所涉及知识问题
第六章 荀子与儒学之歧途
第七章 法家与秦之统一
第八章 名家与名学
后序
书目录要
【中国哲学史·第二卷】
导言:总论中国哲学之中期——附论汉唐文化
一、释“中期”之意义
二、本期中国哲学之演变历程
三、汉唐文化对士人心态之影响
第一章 汉代哲学
一、汉代哲学之外缘观察
二、汉代哲学之内在解析
三、汉儒之没落
四、道家思想之肢解
五、董仲舒与天人相应之观念
六、《礼记》之思想
七、《易传》之思想
八、《淮南子》、扬雄与王充
结语
第二章 魏晋玄学
一、玄学之根源及分派
二、“才性”之说
三、“名理”之说
第三章 中国佛教哲学
一、总说
二、印度佛教教义述要
三、佛教在中国之流传及讲论
四、中国佛教之三宗
五、返归印度之佛教思想运动
后记
书目略录
【中国哲学史·第三卷·上】
序论
第一章 唐末思想之趋势与新儒学之酝酿
第二章 宋明儒学总说
第三章 初期理论之代表人物
一、周敦颐
二、邵雍
三、张载
第四章 中期理论之建立及演变
一、程颢之学
二、程颐之学
三、程门弟子之分派
四、朱熹之综合系统
五、朱熹之论敌
第五章 后期理论之兴起及完成
一、陆九渊之学
二、王阳明之学
三、王门弟子之分派
四、后期理论总评
【中国哲学史·第三卷·下】
第六章 明末清初之哲學問題(上)
一、阳明后学引出之哲学问题
二、东林学派之调和论
三、刘宗周之学说
第七章 明末清初之哲學思想(下)
一、黄宗羲
二、顾炎武
三、王夫之
四、颜李学派及其他
第八章 乾嘉學風與戴震之哲學思想
一、论乾嘉学风
二、戴震之哲学思想
后記
校后記
答友人書——論中國哲學研究之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