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分类于: 计算机基础 互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

简介

智慧银行——未来银行服务新模式: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

智慧银行——未来银行服务新模式: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 0.0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03-29 01:08:18

作者:李麟

出版社: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1

ISBN:9787504991911

文件格式: pdf

标签: 互联网 经济 金融 大数据 银行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

简介· · · · · ·

随着新一代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各行业正在面临重大变革,酝酿新的突破。在强势资本的支持下,全球超过2000家的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正在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全面改造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在此背景下,如何促进传统银行实现转型升级,探究“未来银行”的转型方向,成为业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智慧银行将是继传统银行经互联网改造之后,运用新兴技术打造的又一新型服务模式,也是未来银行实现“共享+智能”模式的必由之路。创建智慧银行既顺应了我国银行适应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也是商业银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本书立足于银行角度,从“共享+智能”视角切入,对智慧银行的起源、内涵、发展现状、技术架构、应用架构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构建了基于“云+智能平台+端”的智慧银行运作模式与体系架构,提出了数字控股集团与智慧银行生态的发展方向,探讨了智慧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与针对FinTech的风险管控框架。未来,ICT行业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的核心,必将是大数据基础上的“人工智能+人类智慧”。通过机器智能叠加人类智慧,智慧银行将开启未来银行服务新模式,其关键要义是“智慧泛在,服务无形;化繁为简,供需两便”。李麟,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浦发银行总行公司业务管理部总经理、上海金融领军人才、CF40特邀成员、SFI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银行战略管理、互联网金融、信贷管理、风险管理。曾在《国际金融研究》、《中国金融》、《二十世纪经济报道》、《国际金融报》等学术期刊及专业财经报纸上发表文章多篇。曾出版《企业价值评估与价值增长》、《移动金融:创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生态--基于生态视角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等著作,以及《十字路口的资本主义》、《超级大循环:正在改变全球市场和投资策略的新经济力量》等译著。其中,《移动金融:创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金融模式》曾获得首届中国银行业发展研究优秀成果评选特等奖、2013年上海金融业改革发展优秀研究成果评选一等奖。《互联网金融生态:基于生态视角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获得2015年度中国银行业发展研究优秀成果评选特等奖、2015年上海金融业改革发展优秀研究成果评选一等奖。
直接下载

想要: 点击会收藏到你的 我的收藏,可以在这里查看

已收: 表示已经收藏

Tips: 注册一个用户 可以通过用户中心得到电子书更新的通知哦

目录

  1. 第一章 智慧银行的起源
  2. 第一节 “互联网+”时代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趋势
  3. 一、ICT及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新兴现代服务业兴起
  4. 二、新兴现代服务业市场的“核爆点”即将来临
  5. 三、人工智能对高端服务业带来严峻的挑战
  6. 四、中国银行业传统盈利模式的蜕变
  7. 五、智能化是未来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
  8. 第二节 共享经济:智慧银行构建的理论基础
  9. 一、共享经济的兴起
  10. 二、共享经济的定义及特征
  11. 三、共享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12. 四、共享经济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3. 第三节 共享金融的兴起为智慧银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14. 一、共享金融的兴起
  15. 二、共享金融是构建未来银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关键方向
  16. 三、共享金融的兴起为智慧银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17. 第四节 FinTech技术使共享理念成为可能
  18. 一、“端”是商业银行实现共享的界面
  19. 二、“云”是商业银行实现共享的基础
  20. 三、“智能”是商业银行实现共享的动力
  21. 第二章 智慧银行的内涵
  22. 第一节 智能和智慧的关系
  23. 一、人类智慧的评价标准
  24. 二、人工智能的评价标准
  25. 第二节 智慧银行的界定及评价维度
  26. 一、智慧银行的内涵界定
  27. 二、智慧银行的评价维度
  28. 第三节 智慧银行的主要特点
  29. 一、智能感知:“认得见”
  30. 二、智能交互:“听得清”、“说得出”
  31. 三、智能分析:“读得懂”
  32. 四、智能推断:“猜得准”
  33. 第三章 智慧银行发展现状
  34. 第一节 国外智慧金融的发展现状
  35. 一、金融产品的智能化
  36. 二、渠道服务的智能化
  37. 三、管理支撑的智能化
  38. 第二节 国内智慧金融发展现状
  39. 一、金融产品智能化
  40. 二、渠道服务的智能化
  41. 第三节 智慧银行的主要形态
  42. 一、革新的银行
  43. 二、全新的银行
  44. 三、聚合型银行
  45. 四、平台型银行
  46. 第四章 全新交互方式感知客户需求
  47. 第一节 无线定位技术
  48. 一、无线传感器技术
  49. 二、WiFi定位技术
  50. 三、蓝牙定位技术
  51. 第二节 人机交互技术
  52. 一、多点触控技术
  53. 二、AR/VR/MR技术
  54. 第三节 生物特征技术
  55. 一、接触式生物识别技术
  56. 二、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技术
  57. 三、行为特征识别技术
  58. 第五章 高效IT系统重构基础设施
  59. 第一节 云计算技术
  60. 一、云计算技术概述
  61. 二、云计算技术的架构模式
  62. 三、云计算的核心技术
  63. 四、云计算技术在智慧银行的应用
  64. 第二节 区块链技术
  65. 一、区块链技术概述
  66. 二、区块链的核心技术
  67. 三、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
  68. 第三节 物联网技术
  69. 一、物联网的概述
  70. 二、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71. 三、物联网技术在智慧银行的应用
  72. 第四节 量子通信技术
  73. 一、量子通信技术的概述
  74. 二、量子通信技术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75. 三、量子通信技术在智慧银行中的应用
  76. 第六章 智能决策机制塑造思维能力
  77. 第一节 大数据技术
  78. 一、大数据概述
  79. 二、大数据分析的核心技术
  80. 三、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
  81. 第二节 人工智能技术
  82. 一、人工智能的概况
  83. 二、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
  84. 三、人工智能在智慧银行的应用与展望
  85. 第七章 智慧银行体系的构建
  86. 第一节 “云+智能平台+端”的智慧银行模式构建
  87. 一、建立以FaaS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88. 二、建立“更智能、更便捷”的服务模式
  89. 三、建立“集约化、数字化”的运营模式
  90. 四、建立“合作、开放”的生态模式
  91. 五、建立“共赢、共享”的盈利模式
  92. 第二节 “云+智能平台+端”的智慧银行体系构建
  93. 一、底层:打造云基础架构
  94. 二、应用层:打造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智能应用平台
  95. 三、界面层:打造面向使用者的一站式智能终端
  96. 第三节 智慧网点的实施方案——示例
  97. 一、智慧网点的实施路径
  98. 二、智慧网点的实施重点
  99. 第八章 智慧银行集团的跨业态融合
  100. 第一节 传统银行与其他金融业态融合面临的难题
  101. 一、分业监管使跨业态的融合联通受到限制
  102. 二、跨业态的系统数据共享难以实现
  103. 三、跨业态的统一调度缺乏中枢
  104. 四、跨业态的客户服务零散分割
  105. 第二节 智慧银行与其他金融业态融合的思路
  106. 一、建立互联互通生态
  107. 二、积累挖掘数据资产
  108. 三、打造智能智慧中枢
  109. 四、形成一站式客户服务简单界面
  110. 第三节 智慧银行跨业态经营措施
  111. 一、打通数据与信息系统,构建跨综合化经营基础
  112. 二、打造大运营体系,提供客户综合化体验界面
  113. 三、实现客户资源共享,促进综合化销售
  114. 四、联合产品研发,提升综合化产品水平
  115. 五、促进体制机制文化整合,打造智慧集团战车
  116. 第九章 智慧银行生态的发展与演进
  117. 第一节 生态视角下的ICT产业链分析
  118. 一、ICT行业的产业链结构
  119. 二、ICT产业链的发展特征
  120. 三、ICT产业的经济特性
  121. 第二节 智慧银行生态的构成及功能
  122. 一、智慧银行生态系统构成
  123. 二、子系统和产业链环节的协同
  124. 第三节 智慧银行生态的演进模式
  125. 一、通过强化主业与合理并购,获取有机增长
  126. 二、通过产业系统分工与协同,实现生态化发展
  127. 三、通过分离外包与平台运作,优化业务边界
  128. 第十章 智慧银行的风险管控框架
  129. 第一节 智慧银行新型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130. 一、传统银行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 二、智慧银行的新型风险控制框架:基于“云+智能平台+端”
  132. 三、智慧银行风控体系构建
  133. 第二节 新兴金融科技的潜在风险识别
  134. 一、数据隐私、算法歧视及开发者局限
  135. 二、金融科技带来的经营管理风险
  136. 三、金融科技对监管带来的风险挑战
  137. 四、金融网络安全风险更加凸显
  138. 第三节 新兴金融科技的风险管控框架
  139. 一、应对思路:保证安全前提下最大化社会效益
  140. 二、分级监管:根据人工智能系统的不同智能等级分类监管
  141. 三、实时监测:实时反馈技术过程,建立安全漏洞响应和修复机制
  142. 四、监管科技(RegTech):创新监管技术,提升监管自身风险防范水平
  143. 五、技术边界:纠正技术错配,优化机器自学习模式和知识面
  144. 六、人机规制:用人类智慧应对人工智能挑战
  145. 七、行业规制:合理完善的规制框架是人工智能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146. 八、小结
  147. 第十一章 结论与展望
  148. 参考文献
  149. 附录 课题组成员简介
  150.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