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与质量的电子书资源下载网站
分类于: 互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
简介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 登山者的圣经 豆 8.8分
资源最后更新于 2020-09-08 06:41:47
作者:[美]乔恩•克拉考尔(Jon Krakauer)
译者:张洪楣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
ISBN:9787213051111
文件格式: pdf
简介· · · · · ·
☆ 登山人心中的圣经级读物,珠峰登山史上最惨烈山难的完整记录
☆全美畅销书冠军 最杰出探险类作家乔恩•克拉考尔百万级经典作品
☆普利策奖获奖图书 《时代》周刊年度图书 《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一名
☆万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石 、著名探险家、《绝地撒哈拉》作者 金飞豹 第一位征服“7+2”的华人女性 王雷 《魅力先生》主编 樊露薇 联袂推荐
[内容简介]
这是珠峰登山史上最惨痛的一场山难,12名登山者罹难,是自人类首次登上珠峰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个登山季。
1996年,乔恩•克拉考尔作为《户外》杂志特派记者跟随一支商业登山队攀登珠峰。5月10日,克拉考尔及其他几名队友成功登顶并安全下山。然而数小时后他才获悉,其余的19名登山者在下山途中遭遇暴风雪,被困在海拔8000多米的地方。最终12人葬身风雪中,克拉考尔一个人坐在雪地上,想厘清过去72小时里...
目录
[名人媒体推荐]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一书给我们回放了发生于1996年5月攀登珠峰过程中的一次山难,4支登山队中共有12人罹难,触目惊心。尽管这是发生在十多年前的事故,但是它对于今天中国喜好户外运动的人们,尤其是喜好登山的人们,无疑是一面不可多得的镜子。
——万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石
刚开始登山的时候,我常常在踏上旅程之前温习这本书,警戒自己,无论前面的路看起来多么容易,都不可放松警惕;无论自己多么渴望登顶,也一定要记住,比登顶更重要的是安全下山。《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是每个热衷登山的人必读的书。对于登山者,比身体素质、攀登技术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不论你的角色是专业向导、领队、经验丰富的登山高手,还是初入门的新手,都能从这本书中学到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登山。
——第一位征服“7+2”的华人女性 王雷
珠峰实现了无数人的梦想,也埋葬了无数人的生命。对于曾经成功登上珠峰的人来说,这本书中惊心动魄、生死离别的情节和场面一点都没有夸张的成分。《进入空气稀薄地带》对任何一位喜爱户外登山运动的人来说都是一本经典读物,登山之前读过这本书也许能挽救您的一条命,它会让您懂得如何来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认识到人在大山面前是渺小的,生命在大山中是脆弱的,认识到探险不等于冒险。
——著名探险家 金飞豹
珠峰与很多人的距离,可能是永远的遥不可及,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因为乔恩•克拉考尔的记述,一切被无限拉近,似乎可以触摸到“希拉里台阶”的山石,可以闻得见风雪的味道,可以看到肩头簪着死神微笑的攀登队伍义无反顾地坚毅前行……感谢乔恩• 克拉考尔以媒体人的客观与冷静作此报道,让我们有机会穿越生死,穿越时空,细读每一个人,细读极端环境下的人性魅力与生命的盛放。
——《魅力先生》杂志主编 樊露薇
一部经过认真调查和精心打造的叙事作品,一气呵成,文思泉涌,作者通过文字透彻而细致地重现了致命的暴风雪。
——《纽约时报》
一部伟大的作品,最好的登山类书籍。
——《华盛顿邮报》
把这本书称为冒险传奇似乎无法表现出它深邃的思想,以及它对自我的精细的哲学拷问。”
《世界时装之苑》(Elle)
“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崩塌,这部动人的编年史逐渐展现在我们眼前,其中很多内容会让读者感到锥心之痛……一个精彩的故事。”
《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你的书架上一定要收藏这本登山者的圣经……克拉考尔的作品牵动着你的情绪,让你忘记了呼吸。”
《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本书强烈的悲剧感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克拉考尔生动形象的描写将它体现地淋漓尽致。”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克拉考尔将调查性报道最优良的传统与具有现代风格的洞见结合在一起,他的作品既表现出了坚韧与勇气,也具有敏锐、深邃的思考。他对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描述引发了对登山运动以及商业化的重新评价。登山曾一度被认为是一种独自进行的浪漫运动。”
美国文学艺术学院学院奖颁奖词(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永远是探险类著作中的经典……这样一部极其罕见的、兼具优美和力量的作品必将流芳百世。
——国际知名户外摄影师盖伦•罗威尔
[简要目录]
推荐序一 登山,仅凭勇气远远不够/王石
推荐序二 我用珠峰丈量人生/金飞豹
序言 生命中无法释怀之重
前言 漫长的一天
Part 1 重拾珠峰梦
01因为山就在那里
1921年以来,珠峰共夺去了130人的生命,有些人比我更强壮,有些人比我拥有更丰富的经验,但我最终发现,儿时的梦想难以磨灭,理智也无济于事。
02至关重要的信任
我渐感不安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从未与这样一大群陌生人共同攀登。我猜想,我的队友都和我一样真心希望霍尔已经谨慎地将能力不足的顾客淘汰出局。
03 神秘的夏尔巴村庄
地平线上耸立着我儿时就耳熟能详的山峰,轻装前进的悠然步伐使我享受到行走在异国他乡的乐趣,如坠梦境。
04生命中从未企及的高度
我在高海拔停留的时间实际上是这群顾客中最少的,可以说,大本营——珠穆朗玛峰的脚趾,已是我一生中曾到过的最高的地方了。
Part 2 海拔8848米的考验
05 最初的考验
在我的生命中,我从没有像渴望攀登珠峰一样渴望做一件事。从同意前往尼泊尔的那一刻起,我的目标就是攀登到我健全的腿和肺能够支撑我到达的地方。
06 不合格的攀登者
大本营里有一半的人似乎都会持有一种病态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我非常清楚,没有霍尔的向导和夏尔巴人的帮助,我们当中没人能够登上珠峰。
07 第二具尸体
第一具尸体让我几个小时都惊魂未定,但遇到第二具尸体的时候那种恐惧感转瞬即逝。人们仿佛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假装这些干枯的遗骸不是真实的。
08每座山都是一个神灵
夏尔巴人对阿旺的病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们相信费希尔队里的某个登山者得罪了珠峰,即“天空女神”,这是神在阿旺身上施行报复。
09 加尔文式的艰难之旅
在一周又一周地经受艰辛、乏味和痛苦之后,我意识到,我们中的多数人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东西可能其实就是一种感恩的心境。
Part 3 狂热登顶路
10 突如其来的死讯
死讯从一个帐篷传到另一个帐篷,阴暗逐渐笼罩在山峰上。大多数人完全被冲顶的狂热冲昏了头,以至于无法对我们当中一员的死亡进行彻底的反思。
11名义上的队伍
我悲哀地意识到,我们只是名义上的队伍,在攀登的过程中是作为个体去行动的,既不通过登山绳也不依靠忠诚度与他人联系在一起。
12 与时间赛跑
在南坳以上的死亡地带,生存无异于与时间赛跑。每瓶氧气只能维持五六个小时,我们极易受到高山脑水肿、体温过低、判断力下降和冻伤的袭击。死亡的危险骤增。
13 一个人的胜利
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是如此疲惫,生命中从未有过的疲惫。我终于成功了,虽然坎坷,但最终一切都那么壮美。
Part4 真相72小时
14决定生死的15分钟
我刚刚到达营地,大约比贝德曼那队人中的第一个早了不到15分钟,然而就在这短短的一点时间里,暴风雪突然演变成强飓风,使得能见度不足6米。
15 致命错误
想到我在导致他死亡的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我跪倒在地,一口接一口地呕吐起来,任凭冰冷的寒风吹打着我的后背。
16 执着的代价
汉森用完了氧气,一头栽倒在地。他是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才登上峰顶的,然而现在,他已经再没有力气下山了。
17 8000米级的道德
“我们不认识他们,也就没有给他们水,也没有跟他们说话。在8000米级的山峰上,人是无法顾及道德的。”
18难以直面的死亡数字
面对这些伤亡数字,我的大脑突然停滞了,但意识还很清醒,仿佛自己逃进大脑深处的空洞中,正透过一条狭窄而坚硬的裂缝窥视身边发生的悲剧。
19 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
救援队伍散去,我独自一人久久地坐在雪地上,努力想理清过去72小时里发生的一切。这起山难的严重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事情为何会发展到如此田地?
20 幸存者的内疚
康子躺在南坳垂死之际,我却躺在距她320米之遥的帐篷里,无视她的苦苦挣扎。留在我心灵上的这个污点,并非经过几个月的悲伤和内疚的自责就可以被冲洗干净的。
跋 山的阴影
附录A 关于与布克瑞夫及德瓦尔特争论事件的说明
附录B 1996年春季珠峰攀登者名单
致谢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一书给我们回放了发生于1996年5月攀登珠峰过程中的一次山难,4支登山队中共有12人罹难,触目惊心。尽管这是发生在十多年前的事故,但是它对于今天中国喜好户外运动的人们,尤其是喜好登山的人们,无疑是一面不可多得的镜子。
——万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石
刚开始登山的时候,我常常在踏上旅程之前温习这本书,警戒自己,无论前面的路看起来多么容易,都不可放松警惕;无论自己多么渴望登顶,也一定要记住,比登顶更重要的是安全下山。《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是每个热衷登山的人必读的书。对于登山者,比身体素质、攀登技术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不论你的角色是专业向导、领队、经验丰富的登山高手,还是初入门的新手,都能从这本书中学到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登山。
——第一位征服“7+2”的华人女性 王雷
珠峰实现了无数人的梦想,也埋葬了无数人的生命。对于曾经成功登上珠峰的人来说,这本书中惊心动魄、生死离别的情节和场面一点都没有夸张的成分。《进入空气稀薄地带》对任何一位喜爱户外登山运动的人来说都是一本经典读物,登山之前读过这本书也许能挽救您的一条命,它会让您懂得如何来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认识到人在大山面前是渺小的,生命在大山中是脆弱的,认识到探险不等于冒险。
——著名探险家 金飞豹
珠峰与很多人的距离,可能是永远的遥不可及,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因为乔恩•克拉考尔的记述,一切被无限拉近,似乎可以触摸到“希拉里台阶”的山石,可以闻得见风雪的味道,可以看到肩头簪着死神微笑的攀登队伍义无反顾地坚毅前行……感谢乔恩• 克拉考尔以媒体人的客观与冷静作此报道,让我们有机会穿越生死,穿越时空,细读每一个人,细读极端环境下的人性魅力与生命的盛放。
——《魅力先生》杂志主编 樊露薇
一部经过认真调查和精心打造的叙事作品,一气呵成,文思泉涌,作者通过文字透彻而细致地重现了致命的暴风雪。
——《纽约时报》
一部伟大的作品,最好的登山类书籍。
——《华盛顿邮报》
把这本书称为冒险传奇似乎无法表现出它深邃的思想,以及它对自我的精细的哲学拷问。”
《世界时装之苑》(Elle)
“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崩塌,这部动人的编年史逐渐展现在我们眼前,其中很多内容会让读者感到锥心之痛……一个精彩的故事。”
《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你的书架上一定要收藏这本登山者的圣经……克拉考尔的作品牵动着你的情绪,让你忘记了呼吸。”
《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本书强烈的悲剧感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克拉考尔生动形象的描写将它体现地淋漓尽致。”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克拉考尔将调查性报道最优良的传统与具有现代风格的洞见结合在一起,他的作品既表现出了坚韧与勇气,也具有敏锐、深邃的思考。他对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描述引发了对登山运动以及商业化的重新评价。登山曾一度被认为是一种独自进行的浪漫运动。”
美国文学艺术学院学院奖颁奖词(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永远是探险类著作中的经典……这样一部极其罕见的、兼具优美和力量的作品必将流芳百世。
——国际知名户外摄影师盖伦•罗威尔
[简要目录]
推荐序一 登山,仅凭勇气远远不够/王石
推荐序二 我用珠峰丈量人生/金飞豹
序言 生命中无法释怀之重
前言 漫长的一天
Part 1 重拾珠峰梦
01因为山就在那里
1921年以来,珠峰共夺去了130人的生命,有些人比我更强壮,有些人比我拥有更丰富的经验,但我最终发现,儿时的梦想难以磨灭,理智也无济于事。
02至关重要的信任
我渐感不安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从未与这样一大群陌生人共同攀登。我猜想,我的队友都和我一样真心希望霍尔已经谨慎地将能力不足的顾客淘汰出局。
03 神秘的夏尔巴村庄
地平线上耸立着我儿时就耳熟能详的山峰,轻装前进的悠然步伐使我享受到行走在异国他乡的乐趣,如坠梦境。
04生命中从未企及的高度
我在高海拔停留的时间实际上是这群顾客中最少的,可以说,大本营——珠穆朗玛峰的脚趾,已是我一生中曾到过的最高的地方了。
Part 2 海拔8848米的考验
05 最初的考验
在我的生命中,我从没有像渴望攀登珠峰一样渴望做一件事。从同意前往尼泊尔的那一刻起,我的目标就是攀登到我健全的腿和肺能够支撑我到达的地方。
06 不合格的攀登者
大本营里有一半的人似乎都会持有一种病态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我非常清楚,没有霍尔的向导和夏尔巴人的帮助,我们当中没人能够登上珠峰。
07 第二具尸体
第一具尸体让我几个小时都惊魂未定,但遇到第二具尸体的时候那种恐惧感转瞬即逝。人们仿佛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假装这些干枯的遗骸不是真实的。
08每座山都是一个神灵
夏尔巴人对阿旺的病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们相信费希尔队里的某个登山者得罪了珠峰,即“天空女神”,这是神在阿旺身上施行报复。
09 加尔文式的艰难之旅
在一周又一周地经受艰辛、乏味和痛苦之后,我意识到,我们中的多数人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东西可能其实就是一种感恩的心境。
Part 3 狂热登顶路
10 突如其来的死讯
死讯从一个帐篷传到另一个帐篷,阴暗逐渐笼罩在山峰上。大多数人完全被冲顶的狂热冲昏了头,以至于无法对我们当中一员的死亡进行彻底的反思。
11名义上的队伍
我悲哀地意识到,我们只是名义上的队伍,在攀登的过程中是作为个体去行动的,既不通过登山绳也不依靠忠诚度与他人联系在一起。
12 与时间赛跑
在南坳以上的死亡地带,生存无异于与时间赛跑。每瓶氧气只能维持五六个小时,我们极易受到高山脑水肿、体温过低、判断力下降和冻伤的袭击。死亡的危险骤增。
13 一个人的胜利
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是如此疲惫,生命中从未有过的疲惫。我终于成功了,虽然坎坷,但最终一切都那么壮美。
Part4 真相72小时
14决定生死的15分钟
我刚刚到达营地,大约比贝德曼那队人中的第一个早了不到15分钟,然而就在这短短的一点时间里,暴风雪突然演变成强飓风,使得能见度不足6米。
15 致命错误
想到我在导致他死亡的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我跪倒在地,一口接一口地呕吐起来,任凭冰冷的寒风吹打着我的后背。
16 执着的代价
汉森用完了氧气,一头栽倒在地。他是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才登上峰顶的,然而现在,他已经再没有力气下山了。
17 8000米级的道德
“我们不认识他们,也就没有给他们水,也没有跟他们说话。在8000米级的山峰上,人是无法顾及道德的。”
18难以直面的死亡数字
面对这些伤亡数字,我的大脑突然停滞了,但意识还很清醒,仿佛自己逃进大脑深处的空洞中,正透过一条狭窄而坚硬的裂缝窥视身边发生的悲剧。
19 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
救援队伍散去,我独自一人久久地坐在雪地上,努力想理清过去72小时里发生的一切。这起山难的严重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事情为何会发展到如此田地?
20 幸存者的内疚
康子躺在南坳垂死之际,我却躺在距她320米之遥的帐篷里,无视她的苦苦挣扎。留在我心灵上的这个污点,并非经过几个月的悲伤和内疚的自责就可以被冲洗干净的。
跋 山的阴影
附录A 关于与布克瑞夫及德瓦尔特争论事件的说明
附录B 1996年春季珠峰攀登者名单
致谢